APP下载

疫情期间基于线上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实施和探讨*

2022-11-21何晓静李坤华吴小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生殖系统超星影像学

陈 婷 周 君 何晓静 李坤华 吴小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10)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持续对高校正常课堂教学的开展造成了巨大影响。教育部在2020年2月印发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1]中指出以政府、社会、各高校共同协作参与的方式,全国各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在线教学,保障教师“停课不停教”、学生“停课不停学”。

医学影像学在重庆医科大学是医学影像系本科的必修课程,也是临床医学系、儿科系等器官整合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医学影像学是医学课程中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它以影像图像为载体,将抽象的疾病在影像图像上具象化,这对疾病种类、图像质量、观阅图像的平台及媒体提出一定的要求。但在疫情期间医学影像学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学资源和效果,还是学习空间和方式均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在“互联网 + ”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3]。“超星学习通”是目前国内高校应用较多的一款移动学习平台,可面向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设备。重庆医科大学在疫情期间以超星学习通为平台进行线上医学影像学教学活动,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6级医学影像系106位学生,在医学影像学中以“泌尿生殖系统磁共振影像学检查”为例,在超星学习通线上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实施。

1.2 教学方法

1.2.1 课前 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整理教学资源,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课前发布有关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磁共振成像序列及特殊成像方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并向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明确本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课前即可登录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查看学习任务,观看教师发布的有关泌尿生殖系统各种影像学检查的PPT、微课及视频,对教学内容提前预习。授课教师在授课前通过在线测试了解学生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并分析测试结果和预习反馈,来聚焦学生们对该节内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情况。

1.2.2 课中 本阶段包括3个环节。

1.2.2.1 学习视频 明确重点 学生首先点播教师提前上传的PPT录制视频进行在线学习。本次教学内容一共分为3部分:(1)泌尿生殖系统常用影像学方法;(2) 泌尿生殖系统正常MR表现;(3) 泌尿生殖系统基本病变MR表现。教师根据知识点的分解一共录制3个视频,学生们按照先后顺序点播观看。学生在观看视频期间,有疑问可随时在交流平台上与教师沟通,教师在线解答。教师通过视频中影像图片讲解B超、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CT和MR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泌尿生殖疾病中的运用,让学生们了解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优势;带领学生回顾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和精囊大体解剖和断层解剖;最后对泌尿系统各脏器的正常形态和MR信号特点、尿路结石和肿瘤MR征象、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MR影像征象做重点讲解。

1.2.2.2 开展PBL病例讨论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方法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沟通交流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4]。教师在视频最后部分提出2个思考题:(1)泌尿系统疾病影像检查方法如何优选?(2)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MR鉴别要点。学生们通过线上讨论寻找这2个问题的答案,从而自行对本章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对比提高了学生们鉴别正常与异常影像征象的能力和分析不同异常影像特征推断疾病的能力。PBL结束后,学生登录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进行随堂测试,与课前测相比较发现测试结果较课前有所进步。整个线上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泌尿生殖系统MRI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这一教学难点。

1.2.2.3 总结归纳 进行点评 学生分组进行自评打分,然后教师对本次教学任务“泌尿生殖系统磁共振影像学检查”进行总结,并对参与本次线上教学活动的学生们表现进行点评。

1.2.3 课后 教师基于线上学习数据进行教学补充和提高,教师通过学生的出勤率、学生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随堂测试成绩等掌握学生对“泌尿生殖系统磁共振影像学检查”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最新研究文献对MR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运用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并推荐2本相关书籍《腹部MR影像学诊断》《临床腹部磁共振诊断学》供学生们按需学习。

2 结果

教师对106位学生经超星学习通的线上教学模式完成医学影像学教学,共78个学时。通过问卷星小程序进行问卷调查及与往年学生的成绩对比来评价线上教学的效果,结果如下。

2.1 考核成绩对比 2016级医学影像系106位学生期末最终考核平均成绩为(84.38±8.15)分,往年同类别学生平均成绩为(85.39±5.13)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问卷调查结果 教学方式:93.4%(99/106)的学生认为在超星学习通的线上学习方便、视频播放流畅、无明显卡顿;6.6%(7/106)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不方便、视频卡顿明显。

教学内容:74.5%(79/106)的学生认为在超星学习通的线上学习知识点清楚、重点及难点视频中均有详细讲解;25.5%(27/106)的学生认为知识点不太清楚、视频讲解不够清晰。82.1%(87/106)的学生认为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图像显示清晰、影像征象讲解清楚;17.9%(19/106)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视频中显示的影像图像不如传统大课清晰、其影像征象讲解不够清楚。

教学效果:27.4%(29/106)的学生认为超星学习通的线上学习教学模式好,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疫情控制后不需要线下复习巩固;50.9%(54/106)的学生认为部分重点及难点知识需要线下小课进行复习巩固;21.7%(23/106)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以后,还是需要线下课堂将全部知识点重新讲解。

3 讨论

3.1 基于线上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医学影像学教学的优势

3.1.1 突破时空限制 拓展教学空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更注重的是知识传递,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超星学习通的线上教学模式借助于移动终端设备,突破时空、地域的限制,将教学空间从课堂、教室延伸至生活学习中的任何场所,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上传教学资源至学习通平台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超过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超星学习通网上学习方便,不受地点的约束,在疫情期间为医学影像学教学开展提供巨大的便利。

3.1.2 实现教学互动多元化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超星学习通的线上教学方式和内容受到大部分学生欢迎,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都能掌握,并且线上视频中显示影像图片清晰、影像征象也讲解清楚;不仅如此,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线上教学模式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学习通随时随地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5]使教学互动更加多元化,教学反馈更加科学化。教师还可以查看和导出测试的统计分析结果,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整体评价[6]。学生之间也可通过学习通建群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3.1.3 提供自助式学习资源 满足个性需求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每位学生对知识理解和领悟能力有所不同,故课堂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加之受教师资源的限制,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在课后难以及时得到针对性的辅导,容易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在基于学习通的线上教学模式中,学生下载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手机上对某段特定内容反复学习,并自我调控学习进度,对于已经掌握或理解的内容可以跳过,没有掌握或尚未理解的内容可多次反复观看,节奏自己把握,从而进行按需学习、自主学习[8]。

3.2 基于线上超星学习通平台医学影像学教学的问题与不足 在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方式和效果的满意度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方式方便,但在疫情过后还需要有线下的课堂学习进行重点、难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这说明线上网络教学还需要线下课堂教学来补充。线上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课前需花时间熟悉网络平台、录制课程、制作小测试和问卷调查等,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离不开网络移动数据的支持,移动数据的网络资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移动学习的开展。若通信部门建立优质的移动学习无线系统,开设更多的公共免费网络,将有助于基于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模式在疫情期间及将来的推广[9]。

4 结语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线上教学模式,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带给学生、教师全新的教学体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还能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提供一种及时的师生交流互动方式,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10]。在“互联网+”和5G时代的背景下,移动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将飞速发展,新型教学模式将逐渐取代传统教学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猜你喜欢

生殖系统超星影像学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
交配期金雀异黄素暴露对亲代母鼠体重和血脂的影响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介绍
UVB 313补光灯对产蛋鸡产蛋性能、生殖系统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