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中外语教师角色转型研究

2022-11-21王子桐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外语智库优势

王子桐

(黑龙江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中国新型高校智库研究概况

智库,又称“智囊团”,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的美国,指当时军事人员和文职专家聚集在一起制定战争计划及其他军事战略的保密室。现代意义上的智库是指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相对稳定且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智库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政外交政策研究和制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建设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首次将智库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4年,《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指出:“高校智库应当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聚焦国家急需,凝练智库建设的主攻方向,力求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共特色新型制度建设的意见》将高校智库发展纳入构建中共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格局中。同年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2]。

中国新型高校智库中的“高校智库”,是指依托高校的专业学科优势、学者优势,以国家发展为导向,整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通过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跨学科、协同性、综合性的研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智库产品,培育智库人才,是具有智库主体意识的、基于跨学科的、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知识生产平台,是推动知识市场化、商业化和应用化的重要载体。[3]“新型”强调的是智库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摆脱传统的束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以真正需要为导向,在政策咨询、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发挥自身作用。[4]

二、中国新型高校智库优势特征

随着全球一体化、全球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智库建设水平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准,在内政外交、国际国内决策制定上,智库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智库作为智库建设的组成部分,因其自身天然的专家、学科、科研等优势,对智库建设整体的繁衍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专业人才优势特征

高校汇集着各种专业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和学者。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黑龙江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人才云集。现有教职员工近2900名,其中专任教师近1700人,研究生导师9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1000人。其中,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5人,位居全国高校第19位,列地方高校第一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获得者200余人次;学校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高层次人才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普京奖”获得者1人,“普希金奖章”获得者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9人。①这些专家人才优势,使得高校智库在众多智库建设中的优势脱颖而出。

(二)高校智库有着极其广泛的专业学科领域

我国高校大部分均属于综合性高校,其具有广泛的专业学科研究领域。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黑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优势明显,共设有31个教学院部,拥有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84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5个;2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1个学科群、12个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重点专业2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50门,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6个,入选国家规划教材40部。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联合设立的中俄学院被教育部列入全国17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②面对目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政策的制定,不但需要总览全局,更需要强大的学科理论基础,以保证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可实施性。高校广泛的学科优势,更加有利于高校专家集思广益,提出跨学科、跨专业的多角度研究结果,优势十分显著。

(三)高校智库有着专业的科学研究内容

高校教师都是接受过专业领域的专业教育,高校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均处于专业领域的领先及权威地位,其研究内容具有鲜明的智库实用性、专业性,在各项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为智库智囊决策提供有力参考,高校教师研究内容强大的专业性是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及保障。

(四)高校智库有着专业的科学研究方法

高校教师运用科学、专业的研究方法,结合其专业素养,具有绝对的专业研究优势。高校教师以专业优势,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国际国内双向反馈问题,结合当前时代新型问题都有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方法,采取社会分析法、内外对比法、理论实践法等方法剖析研究领域和方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必将会提出具有专业指导性、实用性的、创新型的智库合理建议。

三、中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高校教师智库转型意义

(一)中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现状

纵观我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现状,虽然中国新型高校智库从2013年才开始正式起步建设,相对其他智库起步较晚,但因其具有天然的专家、学科、科研等优势,建设发展速度极快,中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根据“中国智库索引”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4月1日,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大潮中,我国智库机构数量为731个,其中高校智库机构472个,占全国智库机构总量的65%;我国智库专家数量14932位,其中高校智库专家8689位,占我国智库专家总数量的58%。根据“中国智库索引”网站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7月24日,我国共有智库专家12187人,其中8646人为高校智库专家,高校智库专家占全国智库专家的7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高校智库是我国智库建设中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二)中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中外语教师转型的意义

中国新型高校智库是中国智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智库建设的主力军。而中国新型高校智库发展的主要力量,正是千千万万的高校专业教师。我国高校智库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初始阶段、后来的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以及现在的转型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的高校智库建设正在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大步迈进。中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快速发展要求,伴随着全球一体化、共建“地球村”发展的大趋势,高校教师智库转型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

但就从目前外语教师参与中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情况看,现实与目标差距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目前高校外语教师在坚持教学这个工作重心的同时,科学研究仍集中在理论和纯学术层面、脱离实际的专业研究。没有意识到建设新型高校智库的重要性、迫切性,更没有意识到高校外语教师建设中国新型高校智库的独特优势,其智库意识缺失,服务地方决策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非常有限。发挥高校外语教师专业优势,建设有社会影响力、社会决策力、社会服务力的新型高校智库并非一蹴而就,除了国家新型智库政策支持、引导外,关键因素在于拥有智库型高校外语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高校外语教师智库转型迫在眉睫!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要用“一流智库人才,建设一流新型高校智库”,充分发挥高校智库型外语教师的科研优势及智库优势,为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提供专业支持、科研支持、人才支持,从而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智库理论支持。

四、高校外语教师现状及转型难点

(一)高校外语教师智库意识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外语教师对于中国新型智库建设及高校外语教师对于智库建设的意义、优势,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绝大部分高校外语教师对新型高校智库缺少足够的了解,没有认识到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对于国家的重大意义以及教师本身在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中的专业优势及重大作用。与此同时,高校外语教师科研意识与社会需求、智库建设需求保持一定的距离,将自身封闭在学术象牙塔中,造成了高校外语教师自身的清高与大部分学术研究成果缺少实用性的局面,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但高校外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其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是新型高校外语教师智库建设发展缓慢,始终处于思想准备阶段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外语教师研究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外语教师的研究方向,还是以传统的纯学术型的研究为主,注重理论研究,忽视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及应用性,更忽视了与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及社会发展的融合性。长期以来,高校外语教师封闭在学术象牙塔的净土中,与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造成了学术研究成果缺少社会实用性,成果利用转化率低、社会应用服务能力弱等现象的存在。新型高校智库要解决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要求理论研究专业性的同时更要求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实效性,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目前高校外语教师的这种研究状态,造成了社会需求与学术产出相脱节的局面,与智库定位不匹配,阻碍了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

此外,当前高校外语教师研究模式大多采用传统的研究模式,例如:经验研究、思辨研究等,这种传统的研究模式使得研究成果不能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出现的新问题,造成了同质性、重复性研究,资源浪费严重,决策咨询研究水平低。

(三)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智库建设人员组织模式封闭固化,仍按照单一的学科背景开展学术研究。这种守旧、僵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及学术研究模式,无法应对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更加无法满足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新需求。新型高校智库建设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拓宽人才知识结构不断促进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同时,单一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及学术研究模式,也造成了高校教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人才培养仍局限在本专业领域的应试型教育培养,与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所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以及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大相违背。新型高校智库建设,需要的是熟悉国家经济社会政策、了解国情省情、擅长应用对策研究的高素质智库型高校外语教师及外语专业人才培养。

五、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中高校外语教师转型建议

(一)高校外语教师思维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提出了“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的总体要求。高校外语教师要以习总书记提出的总体要求为目标导向,树立智库意识,发挥其外语学科及专业优势。首先,高校外语教师应树立智库意识,以主人翁的精神将自身融入中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中。其次,高校外语教师还应结合外语专业优势,在树立智库思维的同时,树立服务国家、全球性的战略思维,以外语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全国发展大格局、全球发展大趋势,通过语言专业优势,借鉴其他国家智库发展成功经验,提出智库建议,发挥新型高校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等重要功能,为中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贡献智慧力量,最大限度地体现新型高校智库的价值。

(二)高校外语教师向应用型智库教师转型

高校外语教师在树立智库意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术研究成果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契合度,改变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单纯学术研究现状,向应用型智库外语教师转型。高校外语教师在具备高水平外语专业素养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将外语学科专业优势与实际相结合,避免机械式照本宣科和脱离实践的学术研究,深入研究国际形势、社会实际,努力提高智库建议的时事性、国际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要求高校外语教师将学术研究课题的选择,立足于专业科研基础之上,以智库应用性为出发点,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为前提。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要求研究方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这也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在遇到有关国际、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时,积极争取高校智库外语专家的专业意见,开放政府信息公开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高校外语教师应以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为契机,加快实现基础理论研究与前瞻性、对策性研究相结合,立足专业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优势,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关问题聚焦,充分发挥高校外语智库的优势。高校外语教师只有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对策应用型研究相结合,才可以将外语专业学科研究与智库研究有机联系,形成学科研究和新型智库研究的螺旋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智库的主要特征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导向,高校外语教师要利用好这个智库的主要特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需求牵引,善于敏锐地发现社会热点难点、重大现实问题,从社会实践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以专业优势结合社会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适应新型高校智库的基本要求。

(三)高校外语教师研究领域从专业化向多样化转型

国内外智库型高校,在综合学科、跨专业方面较其他智库有着巨大的优势。这种智库优势的发挥,要求高校外语教师应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完善跨学科、多领域知识结构,以便在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情况下、能够发挥专业多样性优势。同时,根据《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报告》可知,仅仅四年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就从2017年的3,549.9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8,242.2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报告》)大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也给高校外语教师跨学科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合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高校外语教师应在做好自身专业研究的同时,不断拓展多专业交叉的研究视域,发挥高校智库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独特优势。高校外语教师研究领域的拓展并非一蹴而就,这不但要求高校外语教师注重自身跨学科、多领域发展,也要求高校外语智库团队建设时,注重学科专业多样化、教育经历丰富化、文化背景多元化,重视交叉学科的建设,打破传统以学历高低、单一专业科研水平高低为门槛的准入及选拔方式,在延续传统考评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背景的多样性,逐步向打破各专业门类之间的界限转型。高校外语教师研究领域的拓展,能使新型高校智库突破学科和行业的局限,从宏观出发,全方位地解决国家重大现实问题。

(四)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模式的转变

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要求高校外语教师将传统单一、封闭的教育研究模式向多元、开放的数据研究模式转变。传统单一、封闭的教育研究模式,造成了各学科领域教师缺乏交流,各自为政,资源无法共享,导致各学科专业知识及研究成果的局限性,造成了智库资源重复和浪费。随着社会决策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新型高校智库成果研究水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外语教师改变现有单一的、封闭的教育研究模式,利用大数据、网络等教育研究模式,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加强协同合作,互通有无,强化固有优势、增强综合专业能力,优势互补,互相激发。探索各学科专业领域的深层次合作,确保各专业优势有效互补并运用于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中。

(五)高校教师培养人才向智库型外语人才培养转型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要求高校外语教师在自身转型的同时,也要转变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将外语人才培养的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在从事好外语专业科学研究的同时参与相关专业领域的智库研究,发挥其外语专业特长,拓展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多元化职能,培养具有战略眼光、问题导向意识的复合型智库外语人才接班人。

注释:

①数据来源:黑龙江大学官网主页http://zsb.hlju.edu.cn/xxgk/xxjj.htm,数据截止到2021年7月26日。

②数据来源:黑龙江大学官网主页http://zsb.hlju.edu.cn/xxgk/xxjj.htm,数据截止到2021年7月26日。

猜你喜欢

外语智库优势
民居智库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画与话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