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课堂别样的风景
——读玛利亚·哈迪曼的《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2022-11-21

江苏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脑科学大脑目标

邰 霞

读书,是心与心的遇见。读书,最美的感觉就是,即使你手里的书放下了,脑海里也忘不了书中的文字和观点。就如我读《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本书的体验一样,从语言到体例再到实践的BTT模式的清单,点燃了我研究课堂的无限热情。

受这本书启发,“邰霞名师工作室”确定了“BTT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团队以书中提供的实践举措开展工作,并以此为工作手册。工作室第一期的活动主题是“破解迷思,理解真相”,我依据书中内容出了如下5道题,让教师做“Yes/No”的选择:我们中有些人是左脑型人,有些人是右脑型人;听莫扎特的音乐会让婴儿更聪明;错过关键期,学习发展就会停滞;我们只用了10%的大脑;我们生而拥有的脑细胞,一生都不会改变。

结果和我预想的一样,老师们的答案几乎都是“Yes”。接着,我们一起研读书中的第一章《教育者应该了解的神经与认知科学知识》,重新认识了神经和认知科学。原来,“没有科学研究能够将学习者区分为左脑型人或者右脑型人,也不存在针对左脑或者右脑开发的有效教学”“听莫扎特音乐或者其他任何音乐带来的短暂的改变,都可以被归结于音乐制造的不同的心境或者不同的生理唤起”。至于所谓的“关键期”,书中解释为“关键期之后,学习的机会之窗在语言学习领域似乎仅仅是变窄而已。最近的研究发现,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仍然在发生变化”。我们不是只用了10%的大脑,而是“我们利用了我们全部的大脑”,而我们的脑细胞并不是一生都不会改变,因为“人脑是一个极其神奇的器官,它拥有发生无数变化的能力,并且其改变的过程会持续终身”。

这本书从脑科学的角度为我们破解了这些谜团。为此作者说:“当老师们发现本以为是基于科学研究进行的教学实践实际上缺乏可靠的神经科学证据时,他们常常感到尴尬,甚至有种背叛感。”“缺乏研究证实的教育产品、方法被应用,老师们的时间、学校的资源被极大地浪费。”因此,作者提出了BTT模式。所谓BTT模式,其实是由这本书的英文标题The Brain-Targeted Teaching Model For 21st-Century Schools中的“The Brain-Targeted Teaching Model”缩写而来的。这个以脑科学为导向的BTT模式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指导框架,依据学生如何学习与思考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分为6个方面,即“脑·目标1:为学习营造情绪氛围”“脑·目标2:为学习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脑·目标3:设计学习体验”“脑·目标4:教授掌握内容、技能和概念”“脑·目标5:教授知识的拓展和应用”“脑·目标6:评估学习”。

BTT清单里的每一个举措都值得我们认真研读,每一句话就是一个思维模式。以“脑·目标1:为学习营造情绪氛围”为例,清单又从肯定性的言语、可预期性、情绪以及与学校的情感联结、学生的控制和选择、反思和正念这5个方面提出了22个具体的举措。

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是否做到“学生的情绪情感被重视”“教师展现出温暖和善意”?曾有一位四年级男生的家长找到我,诉说孩子考试焦虑。在交谈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学生焦虑的根源:数学老师有一次用教棒敲桌子训斥他的同桌,胆小的他当时就紧张到发抖。在之后的数学课上,他总会担心数学老师惩罚他,甚至回答不出问题。数学考试的时候,他一道题要读好几遍。这就是压力情绪所产生的“神经递质”对大脑神经元的影响,持续的压力会减少信息的获取、保持和再认,从而影响学习。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温暖和善意,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

再如,作者在“肯定性的言语”举措中强调:教师表扬学生的积极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表扬;教师用直接明了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而非含蓄的语言。这些举措启发我写了一篇文章《课堂用语须从What走向Why》,并刊发在《江苏教育》上。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表扬学生时经常用Wonderful、Well done、Good job、Excellent等,但学生却没有收到表扬的信号。有次听课后,我问一位学生:“课上老师表扬了你,你开心吗?”他茫然地看着我:“我没被表扬啊。”我说:“你朗读的时候,老师对你说‘Great’。”他恍然大悟地笑了笑说:“这叫表扬?我觉得就是‘Sit down’的意思。”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这个“Great”里缺少了对学生具体行为的表扬。

“脑·目标1”中的“将有关学生的正面信息传达到他们家庭中”也尤为重要。我们教师经常用“我给你家长打电话”来震慑学生,我们传递给学生家长的往往都是负面信息。一天上课,我看到一位学生的脸上有明显的伤痕,便询问原因,他说:“因为班主任打电话给我的妈妈,说我表现不好,妈妈就用鞋底打我。”这是一个负面电话引发的家庭矛盾。所以,我特别注意和家长进行良性沟通。有一次,我在小区里遇见一位学生和他的爸爸。他爸爸说:“老师,我觉得我儿子英语学习并不是非常用功,你说怎么办?”当时,学生似乎畏畏缩缩了起来,我立刻搂着学生说:“他学习很用功,上课积极举手,作业写得很好,除了每次考试都是100分,他还特别有礼貌,我很喜欢他。”说完后,我感觉到学生变得放松了。“脑·目标1”中还有一个“反思和正念”的内容也让我特别欣喜,我一直在研究“正念”减压,这是卡巴金博士提出的一种去宗教化的关注呼吸的方法,可以用来在课堂中制造“宁静时刻”,对课堂教学有特别好的促进作用。

在“脑·目标2:为学习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中,“让自然光最优化”“用风铃和自然声音来制造放松的环境”这些理念让人过目不忘。现在的课堂教学几乎都采用多媒体设备,为了增加视觉效果会拉上窗帘。然而,充足的自然光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开始关注把自然光还给学生。

至于“脑·目标3:设计学习体验”“脑·目标4:教授掌握内容、技能和概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更多。比如我们常用的“头脑风暴”“整体阅读”“Mind-map”等,就是基于大脑的纵览全局功能采用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脑·目标5:教授知识的拓展和应用”“脑·目标6:评估学习”中,我很欣赏这些举措:“采用课本或教师讲授之外的创新方法来应用知识”“利用实践来开展学习”“采用开放性问题、接受多种创新性的回答”“产生多种方案来解决一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频繁、相关的反馈”等,每一条都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值得我们在英语课堂中不断尝试和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在这本书的引导下,以BTT模式检查清单为工具,对脑科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感悟。

猜你喜欢

脑科学大脑目标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教育与脑科学结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我国设立首个脑科学本科专业
脑科学研究掀起“全球热”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