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古诗教学如虎添翼
2022-11-21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鸿山实验小学黄云玥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鸿山实验小学 黄云玥
古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其凝练的语言、深邃的寓意成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古诗文字晦涩难懂,学生对古诗的解读存在一定的难度,诗人写作朝代与现代生活距离遥远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平时的教学而言,学生的古诗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且很难理解透彻文本。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眼观、耳闻、善思、想象,对诗意、诗情有了更好的理解,也让古诗教学如虎添翼。
一、诗画交融,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了兴趣的重要性,兴趣在学习上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就能产生学习的动力,这也是他们求知的源泉。古诗,以其简短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的就是古诗。多媒体的运用,将古诗中的意象动态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诗中描绘的场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咏鹅》一诗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一句通过颜色、动作、意象勾勒出正在水中嬉戏的一只大白鹅形象。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他们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鹅。大部分学生会说:“我看到了一只有着红色脚掌的大白鹅。”“我看到了一只正在水中拨水的大白鹅。”大部分学生只能说出眼睛看到的,很难感受到白鹅的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想象。于是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动态图,学生通过对大白鹅表情的观察深入理解,将白鹅戏水时的愉快情绪也清晰地表达出来了。为什么诗人能用短短几个字将大白鹅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正是因为他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呀!学生有了情感的理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得也就更扎实了。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有一首古诗《画鸡》。教学时,如何向学生展现这只神气活现的大公鸡呢?根据聚焦动物形象的教学重点,笔者利用多媒体将书上的大公鸡放大,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细细观察。有了多媒体的帮助,公鸡的颜色、神态,学生一下子就能发现。“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这句诗一出示,学生立刻将古诗与图画联系起来了,再让学生模仿着走一走,学生们对古诗的理解就更加透彻了。
课堂实录:
师:读准了字音、读准了节奏,你们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大公鸡?(看图)
生:我看到了一只很漂亮的大公鸡。师:漂亮体现在哪里?
生1:鸡头上的红冠漂亮。
师:你能描述一下吗?
生1:头上的鸡冠是火红火红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放大大公鸡头上的红冠,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引导发现:不用裁)
(教师教学“裁”)
师:它还哪里漂亮?
生2:它浑身上下的羽毛都是白色的,像雪一样白。师:是呀,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看!它向我们走过来了。(教师播放动态图,学生直观感受)请你来走一走。(学生模仿大公鸡走路)
师:它可真——神气呀!(齐读诗句)
二、声乐相合,提高学习能力
现代多媒体技术能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形、声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使学生能深刻理解词语,并且融入情境,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教学古诗时,笔者往往通过这些方法进行教学:①知诗人,解题意;②释词语,明诗意;③想意境,悟诗情;④拓展与积累。
传统的古诗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但是有了多媒体的加入,就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掌握多种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比如《村居》教学。这首诗比较简单,并且没有声音描写。那么在第一部分理解题目意思的时候,学生就只能说道:诗人居住在乡村。居住在乡村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大部分学生远离乡村,除了能简单提到春天的景物外,对于农村的声音很陌生。
于是笔者在教学时,通过“春天声音”的导入,让学生听一听乡村春天的鸟鸣、泉水解冻的声音;听一听大公鸡的啼叫、黄牛耕地的劳作声……再让学生说一说乡村的春天,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通过讨论,学生纷纷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了。至此,学生也明白了,学习不能停留于文字表面,还要通过收集材料、结合当时的情境去深入理解古诗。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自然而然提高了。
一旦使用多媒体,就会让学生的思维瞬间打开,它能够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感,使学生真正地爱上古诗。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也能有效地锻炼吸收、储存、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也能更好地提高效率,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古诗的快乐。
三、化虚为实,展开合理想象
“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想象是多么重要。而作为起步阶段的小学,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古诗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中,诗人往往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那么,如何通过表面的景去挖掘深层的情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两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地讲说。”教师在古诗教学中,一定要化虚为实,把学生领入古诗的情境中。
《画》是一首谜语诗,本就富有趣味,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高一些。教学时先通过朗读,让学生熟悉古诗,再让学生想象古诗中有什么意象,动笔画一画,看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一拿起画笔,学生们的情绪瞬间高涨起来,纷纷以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进行绘画。
一段时间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投影,将绘画作品在全班交流,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有没有漏画的?添加什么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学生在积极讨论中,不仅体会到了故事中的意象,同时也发现了绘画作品和生活中的动植物的区别。
不难发现,多媒体把音乐、美术都融合进古诗教学中,运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网络延伸,拓宽知识层面
我们常说不能“照本宣科”,因为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书本衍生出的无限知识呢?拓展延伸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例如,笔者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首先,通过画面、声音的辅助,让学生了解古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其次,深入分析诗人的内心情感。其实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点难度的。因为《绝句》一诗距离学生的生活久远,学生很难理解当时诗人的心境。于是,笔者先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场景图片,学生看到了画上的景物;再利用网络,再现杜甫生活的时代样貌。低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因此多媒体的使用能将历史背景及历史知识展现在他们眼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课后,我们也可以运用学校特有的“智慧卡”进行巩固练习。
笔者会在课前寻找适合学生做的练习,通过希沃一体机进行投影,学生们就可以通过小巧的“智慧卡”来选择、判断、抢答。不同于普通的演示文稿出示练习题,“智慧卡”的使用让学生动手又动脑,手脑结合的答题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被网络学习环境激发出来了,也能主动学习了。
古诗教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适当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只有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喜爱古诗,自发地去阅读、去积累、去探索,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掌握古诗的精髓。使用多媒体能给学生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动静、虚实的结合中感受美、领悟美,让古诗的教学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