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高质量作业的认知、实施及管理

2022-11-21成尚荣高友明邓国亮袁莉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质量目标作业

王 露 成尚荣 高友明 章 明 邓国亮 袁莉华 段 黎

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作业设计能起到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业负担的作用。

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布置作业时采取“拿来主义”,对各种教辅资料依赖性强。作业批改、讲评时呈现出“冷面孔”,缺少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从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讲评到作业反馈全过程,一线教师的行为缺少足够的专业支撑,少有设计原创作业的意识、动力,更缺乏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的自觉行为。这些将影响作业的功能和学生完成作业的心境,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基于现状,南昌市东湖区教师发展中心就“区域高质量作业的认知、实施和管理”展开了话题讨论,厘清了高质量作业的属性以及区域教研在作业设计、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可为和应为;闫云梅、赵燕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数感发展情况,探讨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陈娟老师根据“双减”政策,提出了优化语文作业设置的方法。希望本期推出的一组文章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本刊编辑部)

王露:“双减”背景下,作业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提出,要统筹调控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要做好批改、讲解、反馈工作。这些都指向作业的设计与管理的问题。站在区域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角度,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指导教师设计高质量的作业,通过一些管理,提升整个区域的作业实施效果。鉴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将今天沙龙研讨的话题定为“区域高质量作业的认知、实施及管理”。要实现区域作业的高质量,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样的作业才是高质量的作业。接下来,请各位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话题一:高质量的作业应该具备哪些属性?

章明: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连接“教学”和“评价”的中介。高质量的作业应有明确的作业目标,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学情,并与教学目标一致且互补。

首先,高质量作业设计目标要科学合理。课程标准是引领学科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作业和评价实施的依据。作业目标的设计要与课程标准保持高度一致。作业目标可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和综合四个层次。设定作业目标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过渡的原则,让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又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其次,高质量作业设计目标要适应学情。教学常常体现的是教师“教”的科学与艺术,作业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个性化需求。作业设计目标要根据学生差异、课堂学习、学习评价等情况进行调整与完善,让作业成为学生满足个性化要求的重要载体。

最后,高质量作业设计目标还应与教学目标一致且互补。作业目标源于教学目标,两者具有一致性。教学目标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从未知到已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来逐步实现的。作业目标是通过学生在课外利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思考方法,独立完成作业来实现的。作业目标既是对教学目标的巩固和深化,又是对教学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共同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

段黎:从实际教学来看,我认为高质量的作业不能忽略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这个“时间”可理解为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指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把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作为重要的标准。学生一天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其中用来写作业的时间也有限。作业时间过长产生的不良后果有许多。调查数据显示,作业数量过多,容易导致学生厌学,创新兴趣泯灭,睡眠和体质受到影响。所以,不管从政策出发,还是从实际考虑,要把控好物理时间,对作业进行“瘦身控量”,这是其一。

体现作业的高质量,其二就是要让学生悦纳作业,享受快乐作业的心理时间过程。情境性作业设计可为一种尝试。在设计中尽量引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在真实情感的依托下,把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形成整体的认知。以中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为例:学校要进行四年级学生特色作业展,共有15幅A3大小规格的作品,需要展示在星空大厅,请你作为设计师计算出能展示作品最多的面,再根据现场观察,确定哪一面最适合进行作品展示。很明显这是一项小周期作业,学生需要花一些时间才能完成,但是由于这项作业是为家长开放日准备的实战题,学生满腔热情地完成作业,认为完成这项作业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反之,如果这项作业与学生的认知不匹配或者过于生硬乏味,即使完成时间再短,学生也会产生一种作业时间上的心理煎熬。

袁莉华:高质量的作业是具有多元功能的。过去,很多人对作业功能的认识往往窄化了,以为作业只是学生课后对当天所学知识内容的巩固。实际上,作业应当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在功能上与教学是一致和互补的关系。因此,在厘清学习目标、作业与学习目标高度契合的前提下,作业是能在课前、课中、课后全程指导学生的学习的,它其实是一种实现课程目标的学习活动,也是诊断学习情况的评价手段。

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编排了“民间故事”单元,该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以《牛郎织女(一)》为例,这一课设计了两项课前作业:①自学生字新词,书写要求掌握的词语;②通过查找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典故、习俗。这样的课前预学作业便于教师诊断学情,做出预评估,调整课堂教学,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将学习成效差距通过预学作业逐步缩小,为课堂学习活动扫清障碍,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作业则以找准作业随堂融入学习的链接点——创造性复述来设计,有这样几个学习任务:①借助连环画梳理故事内容;②借助图表等工具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详细复述故事内容;③找出文中简略的部分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并运用《复述自评表》进行自我评价。在这些学习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生生互助、教师助学的学习支架。这样的课堂作业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表现的评价,便于教师进行点对点的指导。

课后,教师还设计了拓展作业,要求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发挥想象,把其他简略的情节说具体,并借助《复述自评表》进行自我评价。这样的课后作业一方面能弥补教学不足,实现通过作业与教学共同达成课程目标的互补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诊断和完善教学的途径,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自我学习成效的鉴定。

王露:作业伴随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有助于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作业。

高友明:“双减”之前,我们针对初中英语作业发放过调查问卷,发现94.1%的教师采取“拿来主义”,主要布置课文或练习册上的练习,32.2%的教师经常布置教辅材料中的练习。作业布置的目的主要是“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作业形式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全班的英语作业都是一样的。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长差异很大,一部分学生(37.3%)有焦虑感。

学生本身是有差异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学习风格、天赋秉性。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所以,我认为高质量的作业应该是具有差异性、个性化的作业。2021年5月,我们发布的《东湖区作业管理指导意见》建议布置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就是基于这个考虑。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认为,差异性的作业具体表现为两方面:①相同内容采取不同的作业形式。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描述概念、收集整理与汇报信息、辩论写作等方式完成;数学逻辑思维强的学生可以通过比较测量、计算排序、数据分析等方式完成;视觉空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画概念图、思维导图、制作幻灯片等方式完成;擅长人际交往的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访谈、交流;等等。这样让具有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扬其所长。②同一项作业中分配不同的角色任务。如在项目式、长周期作业的团队建设中,组成一个具有多元智能的作业团队,形成智能互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借助拼图式的任务,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邓国亮:作业,本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个人学习策略,对自己的认知、行为、动机等进行有效的管理或调控。高质量的作业应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作业应力求做到:

1.应蕴含问题解决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不同的学科和作业任务,所需要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是不同的。比如,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需要的认知策略应该有收集和概括信息的策略、处理信息的策略,而所需要的元认知策略有计划策略(准备怎样做)、调节策略(如果不合理,可以怎样做)。

2.应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自己的作业目标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质量作业,具体实践时,教师应做到:指导学生先复习再独立练习,不能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完成作业、一边求助师长一边完成作业,防止学生陷入“伪学习”的旋涡;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给予后续学习的建议,并帮助学生设立自己的作业目标。教师可采取“目标对应作业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作业目标、知道每道题的对应目标。写作业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完成作业后,可根据对应的目标自主分析学习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

成尚荣:刚才老师们说到了作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种种作用,我想强调一点,那就是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依据除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还要充分考虑学情。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完成同一个目标的作业时,内心体验、作业效果都不一样。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因素。

王露:各位分别从作业的科学性、可行性、差异性、自主性以及作业功能的角度谈了自己对高质量作业的认识。一项好的作业,应该是符合教学要求、贴近学生学情、有益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作为区域教研部或站在学校业务指导层面,我们在帮助教师设计出这样高质量的作业时,有哪些可为?

话题二:区域教研层面在高质量作业设计中的可为

章明:我认为在设计高质量作业的过程中,区域层面可以从教师的培养入手。“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合理布置课内外作业,第一时间摆在教师面前。

面对一线教师的困惑和问题,区域教研层面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部分问题。一是组织解决理念问题的培训,如“双减”政策解读;二是组织提高实操能力的培训。如我们暑假研制的“东湖区小学作业设计清单”,指导教师以“教学目标”“课堂能完成的学习目标”“需通过作业巩固和提升的目标”“作业内容及预计完成时长”四个板块,对教材和练习册中的习题逐一删选,删去机械、重复的习题,补充探究类、活动类、合作类等多样性作业。将作业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一道习题,减量不减质,使作业更加科学、有效。

袁莉华:刚才章老师讲到的“作业设计清单”实际上是一种帮助教师筛选作业的工具。像这样的工具,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我们区域教研层面在开发类似的工具上也是有可为的。

如从单元角度设计作业,可以依照作业设计的步骤,开发“单元作业目标与学习水平表”,用于设定单元作业目标;开发“单元作业结构量表”,用于调整作业的结构,使其科学、合理。在单元作业设计完成之后,可以用表格进行梳理,看看在不同学习水平层级(知道、理解、应用、综合四个水平)的题量分布,不同类型(填空、选择、简答、听说、活动、合作等)的题量分布,不同难度的题量分布是否合理。这样梳理之后,就可以发现整个单元作业比例是否合理。如果发现了某些结构不合理之处,教师可以即时进行反思与改进。

成尚荣:以上几位教师都谈得特别好,管理要细,但不能因细致的管理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以管理促进教师的发展,主动发展,让教师成为作业设计的主体,让作业设计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这样,区域教学质量才能有真正的提升。

段黎:谈到作业设计工具,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项目式学习作业。“双减”后,学校提出校本化作业设计的主题“跨学科融合作业”,以此作为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突破口进行教研。我们根据各学科的属性来讨论相对合理的学科组合,比如语文与书法、数学与综合实践、英语与音乐,再根据学科间最近的作业内容,找出可以关联的部分进行整合,通过跨组多次教研,形成双师主题课堂、作业整合指导和学生成果展示三个主要环节推进。

就目前学校作业设计教研情况来看,也仅为初步的探索尝试中,后期我们的跨学科作业可以设计得更科学、成体系。我们可以建构以校为本的跨学科作业体系。在建构跨学科校本作业体系中,要加强各学段的衔接关联性,加强不同学科学习内容的进度之间的关联分析。学校通过对不同学科作业内容、要求和进度进行学段的整体分析,来完成跨学科作业的设计。这样,不仅对于加强不同学科作业的横向关联有益,对加强不同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效关联也是有益的。其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重复学习。

邓国亮:在区域教研中,可以以科研为引领,针对作业设计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可采取“区域总课题+校域子课题”的方式,在全区各校开展高质量作业设计的课题研究。

为此,首先我们要深入学习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了解国内作业研究的现状,寻找区域高质量作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其次,要引入专家力量指导教研团队开展专题调研,分学科了解区域作业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真问题,筛选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组织骨干力量开展实践研究。

高友明:将教研纳入作业减负体系需要教研员主动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我们可以关注评价反馈,找到真问题。比如每一次英语主观题测试结果都不尽如人意,个人认为都是标准化考试惹的祸。大量的选择题无法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只有写出来才表示学生真的掌握了。所以,我在多个场合一直在引导教师改编与自编作业,加大主观题作业的比重,将原来的单词选择题改成填空题,将原来的阅读理解选择题改成任务型阅读题,比如读后回答问题、读后填空、读后续写等。

这是英语学科的一个例子,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可以根据作业评价、作业反馈中出现的现象,挖掘背后的原因,发现真实的问题,通过教研等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

王露:我们从两个层面交流了如何实现区域高质量作业设计。从学科专业领域看,可以发挥教研员的专长,开发、设计各种好用的工具,让作业设计变得便捷高效;从区域研究角度看,要筛选出作业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真实问题,组织骨干力量进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区域层面的可为和应为。我们是否转换一个角度,除了应有的服务,从管理的角度思考,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做好管理,提升区域教学质量呢?

段黎:学校对作业进行管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做好作业时间管理。规定学科作业相对合适的时间,学科教师将每天的作业登记在《班级每日作业登记本》上,在确保作业质量的前提下,互相协调作业时间,再由班主任上报学校平台审核及公示。通过线下教师协作、线上审核公示这种管理方式,便捷且有效地协调作业总时间及时进行审核公示,能逐渐提升教师布置作业“提质控量”的自觉性。

学校对作业进行管理,另一个方面是做好家校共育的管理。学生的成长需要家校共育,“作业”也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点之一,是家长对学校认可的重要标尺。平时教师可适当地设计一些亲子作业,比如亲子运动、亲子劳动、亲子阅读、亲子游戏,让作业成为一次亲子交流,成为一个美好时刻,引导家长陪伴孩子成长,达成孩子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养成;学期末,将学生的作业变“作品”,学校通过家长开放日为学生们进行作业作品展,邀请家长走进校园,来参观欣赏孩子们学业成长的足迹,更达成用学生自我学习的成果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和动力的效果;学校还可以借“教学—作业—评价”一体化让家长“看得见”。

袁莉华:要做好区域作业管理,实现学生学业的进阶,管理好课堂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知道,“双减”之后,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课堂40分钟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指望通过大量刷题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管理好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如何管理好课堂呢?首先,要做好教学常规的管理,区域内出台细则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其次,要做好课堂结构的管理,将教学过程最优化。做好几个规定:规定好一堂课上教师教学总时长和学生主动学习实践的时长;规定好一堂课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通过调整教与学的结构,让学生学习活动任务最优化,学生学的逻辑与教师教的逻辑达到内在统一。

邓国亮:要做好区域作业管理,实现学生学业的进阶,作业的批改和辅导是根本。“双减”之下,怎样管理好作业的批改和辅导呢?我们要落实“两个规范”。

一是规范学生作业行为。这包括作业本的使用规范和学生作业流程规范。规范使用作业本,让作业“有脸面”。以数学作业为例,课堂作业本可竖线对折,左边为答题区,右边为草稿区。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纸张,也便于快速检查。家庭作业本上,每次作业的后面设置“检查栏”。让学生自己检查,在“检查栏”中标注“一定正确的题和不能判断正误的题(题号)”,强化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如果有错题,也便于引导学生纠错、化错。还要规范学生的作业流程,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即先整理笔记,复习学习内容;再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最后仔细检查,要求限时完成。

二是规范教师作业评改与辅导。教师评改作业可分层:质量较好的作业,建议指出本次作业有几道错题,请找出来改正;质量一般的作业,建议指出哪道题有错,批注错因,请改正;质量较差的作业,建议用红笔画出哪一步(处)出错,学生改正后,再找同类题进行练习巩固。规范作业辅导,鼓励教师错峰面改,组织伙伴学习共同体,实施作业帮扶区等作业辅导行为。

章明:说到管理,我们数学学科做了一些工作。考虑到高质量作业设计不仅强调目标导向、整体设计,更强调及时地反馈与调整。我们的管理体现在反馈环节。作业反馈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优化教学过程、把准下一教学循环起点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制定了“数学作业完成情况反馈表”,其中包含四个板块:基本情况(学生一周作业的整体情况)、作业反馈(学生实际完成时间是否与设计预估时间一致,是否能检测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学生反馈(一周作业完成不好或正确率较低的学生分析)、作业跟踪记录(学生典型错题记录与分析、学生创意解题记录、查漏补缺措施或教学反思)。教师在作业批改后填写。“作业完成情况反馈表”督促教师从学生作业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及时调整师生的教和学行为,检测教学和作业设计的效度。搜集学生作业中的典型案例,使教师的教学更高效,作业设计更趋于科学合理。

王露:做好作业的区域实施管理,学生作业时长、课堂结构、作业辅导、作业批改、作业反馈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出比较细致的规定。以作业为支点,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教育轻装前行,方得远方。

猜你喜欢

高质量目标作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