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再思考

2022-11-21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十里镇中寨小学陈永祥

家长 2022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件信息技术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十里镇中寨小学 陈永祥

信息技术目前对我国各个领域事业改革有重要影响力,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因此,学校应与时俱进,将教育事业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完成教育的改革与优化任务。小学语文课程现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一些问题,亟待通过分析与思考探寻可行路径,促进二者完美融合。由此可见,研究二者的整合是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

虽然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深刻意识到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在实践教学中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促进了二者融合向着更深入的方向不断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现阶段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还存在以下三点突出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全盘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全盘否定了传统教学的优势,没有将传统教学优势与信息技术教学优势相结合,也没有有意识地规避信息技术教学弊端,导致课堂容易出现学生被眼花缭乱的信息技术吸引全部注意力,忽视语文知识内容等情况,影响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二)使用的课件不当

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在课前设计好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秩序,在课堂上盲目导入课件内容,导致语文课堂无法顺利嵌入多媒体教学课件,不利于学生有序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缺少开阔性和启发性,容易令学生陷入思维定式中。僵化的思维模式限制了学生质疑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发展。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学情需求制作与灵活调整多媒体课件,只是将互联网教学资源中的课件直接“复制”到课堂上,使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

(三)使用的局限性较大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集中于课堂40分钟内,只是在教室播放多媒体课件、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没有从课前、课后挖掘更多信息技术的应用路径,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成果、促进学生轻松高效复习等多方面的优势,令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使用面临较大局限性。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可行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认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与弊端,运用辩证性思维看待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研究和实践二者的整合方法时,着力将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与信息技术教学优势完美融合起来,有意识地避免由于信息技术操作不当引起的教学问题,从时机、内容、方式等各方面严格把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度”,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效率和整体效果。

(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

很多小学生自身并没有良好的阅读意识与习惯,其阅读行为主要集中在学校安排的语文课时内,语文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时间较少,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整合,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的语文阅读现状,促进学生阅读量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使用电子阅读设备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搜索与阅读训练,让学生的语文阅读更加灵活、简便,进一步提高阅读效率和能力。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部编版)这节课阅读教学前,教师既采取了传统教学法在班级阅读角投放了许多适合此年龄段学生阅读的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相关的课外读物,也教会了学生使用计算机、智能手机的电子阅读软件搜索相关内容进行阅读的方法,同时向学生说明了独立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的注意事项,避免学生的网络化预习效果受到影响。这种教学方式,师生课前准备都十分充足,课上的阅读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部编版)这节课阅读教学后,教师制作了本节课课文内容的电子版思维导图发送到班级QQ群,指导学生对照思维导图,更加轻松、高效地完成相关作业,避免学生课后由于知识点混淆、理解不够深刻、抽象思维水平有限等情况影响作业效率和质量,打击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巩固与应用课堂学习成果的介质,切实延伸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信息技术,活跃写作教学

一提到语文写作,很多小学生都十分抵触,认为写作教学过程沉闷无趣。由于教师灌输式地讲解写作技巧,以及严格规定写作主题,强制性要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思路和素材,写作内容容易千篇一律,甚至存在互相抄写的情况,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写作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令写作教学的氛围活跃起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写作情境,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让学生充满写作灵感,在情境感染下写出有内容、有情感体验、有个人特色的高质量文章,挖掘并传递写作的乐趣。此外,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新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便于学生参与其中,养成写作后检查、润色、自主评改的习惯,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素养。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景物描写”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景物,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用眼睛、耳朵、心灵与景物沟通。教师以情境气氛中的景物为例,声情并茂地传授写作技巧,与学生分享优美的景物描写句子,让写作技巧与动态景物相呼应。这样,学生就会更加轻松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将自己此时此刻的心里话写出来。最后,教师将学生的写作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统一展示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便于学生自评与互评,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习作素养与能力。

又如,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当学生对春天景色进行写作时,大部分学生只是在大脑里有大概的春天画面。而模糊、松散的画面难以让学生连贯而具体地描绘春天,容易让学生产生“写作无聊至极”的错误认识。那么,教师就可以播放春天景色的视频文件,引导学生有序地投入观察与想象春天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感官,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把实际景色和个人想象结合起来,形成具体的春天画面,提高写作质量和效率。当学生在写作时,由于观察能力不足和经历不足,无法产生某些场景的共鸣时,教师可以采取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打造课堂小剧场,让学生参与观看并演绎多媒体课件内容的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真实材料,带给学生亲身的体验感受,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助力学生突破无从下笔的写作障碍。当学生不知道如何设想《未来的……》作文时,教师可以一边演示多媒体课件,一边给学生讲故事:“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着嫦娥奔月的传说,民间也有很多关于各种飞车腾云驾雾的故事与想象,这是人们对月球和飞天的向往。明朝时期有一个人叫做万户,他为了梦想成真,自制了47个‘火箭’,将它们和一个大风筝组合在一起,他手持一个大风筝,想要利用风筝的升力与‘火箭’的推力,实现人类飞向月亮的梦想(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动画视频)。虽然他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对月球和飞天的探索并没有停下脚步,中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万众瞩目下飞天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新闻画面)。”两组画面让学生形成了代入感,教师在传递了民族精神与强化了民族自信的同时,激发了小学生立足于现实生活对未来世界进行设想的积极性。学生听完故事观看课件后,积极投入写作,对自己想象的《未来的……》实现充满自信心。可见,这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方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想象能力、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

(三)应用信息技术,强化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感觉到识字很难,缺少学习自信心,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性较短且效果较差,难以充分发挥识字教学的意义。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将识字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整合,将汉语言文字的结构、部首、笔顺、笔画等更加直观具体地展示出来,开展人机交互的识字小游戏,渗透汉语言传统文化相关的小故事,激活学生的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传承并自觉弘扬汉语言文化,彰显识字教学具有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部编版)这节课“朱”这个字的识字教学时,教师运用动画视频给学生讲述了老一辈领导人——朱德的革命故事,宣传红色文化,引起学生对革命家朱德同志的好奇心,进而对他名字怎么写产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继续用多媒体课件反复展示朱字的书写笔画,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这样,学生很快便掌握了这个字,每当看到这个字或书写这个字时都会想到革命家朱德,产生由衷的敬意,端正识字与写字态度,规范自己的汉语言应用行为。

又如,在教小学生写“水”这个象形字时,教师先播放了水的波纹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呀?”学生结合生活中对水的认知说出了正确答案。教师继续加深教学情境告诉学生:“我们的民族先人非常聪明,用这个符号表示水。”此时,大屏幕上水的波纹图片逐渐变形,水在古代的象形字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纷纷表示这个符号和水真的非常像。教师说道:“人们写着写着‘水’这个字就逐渐变成现在的汉字模样(大屏幕上动态展示水字从古代到现代的写法的演变过程)。”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理解了什么叫做象形字,知道了看到象形字的样子就能直观联想其表达的意思,举一反三列举了人、火、口等象形字。这种识字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思维可视化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识字能力。

(四)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关键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显然常规教学方式满足不了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容易限制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然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学生构建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也能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基本需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部编版)这一课教学时,如若沿用常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而针对《祖父的园子》的作者,学生就不甚了解,也不会明白为什么萧红会写《祖父的园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构建高效的学习氛围,教师可在教学组织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萧红作者的简介故事,并简单介绍萧红的部分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祖父的园子》的创作背景,并根据教学内容,配上一些音乐,让学生快速投入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保障整体教学效果,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五)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组织中,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为此,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整体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如若不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就会使信息技术“喧宾夺主”。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组织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时,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规划设计。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应教学资料与学科知识,其目的都是追求教学创新,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牢牢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但是容易忽视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以至于教师成为教学课件的“搬运工”,未能展现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应遵循教学原则,重视教学的重难点,全面把控信息技术,使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动画等学习素材,进一步了解所学知识,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部编版)这一课教学时,如若教师在教学之初,就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纳米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演变物品,因纳米技术所形成的物品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播放相应内容,势必会让学生眼花缭乱,难以集中学习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忽视教学的实质,认识到为学生播放相应的纳米技术视频资料,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欲望,但是容易影响整体教学效果,难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在教学组织中,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筛选一个或两个主要内容,使学生理解导入的学习素材即可,才能真正做到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刻不容缓,教师在实际探索过程中要对整合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工作进行深度思考,保证整合策略的科学合理性,为学生提供和谐、轻松、自由、趣味、高效的语文课堂,实现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件信息技术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中小学装备管理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