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与解决措施

2022-11-21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维新镇卓坪小学后建科

家长 2022年8期
关键词:成员活动数学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维新镇卓坪小学 后建科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探索数学知识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能确保数学课堂高效性构建目标的有效实现,也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效内化所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

(一)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

目前,数学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且在学生不关注学习、学习兴趣欠缺的情况下,会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问题更加严峻。从合作学习形式化问题的原因方面分析,主要是合作学习的随意性较强,且合作学习目标、合作学习计划等存在不合理性,加之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时,仅仅将合作学习当作一种课堂互动、交流的形式。受上述因素影响,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实际任务十分缺少,且教师在学生定位方面也有一定偏差,所以导致合作学习存在矛盾和冲突,其应有作用也难以发挥。

(二)学生缺少合作积极性

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环境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积极性不足;与此同时,教师错误、盲目地认为只要是合作学习模式,就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因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计划未能与学生实际情况充分结合,也并未科学划分问题难易程度,致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参与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导致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逐渐呈现形同虚设的现象。

(三)合作学习安排不科学

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节课程进度,合理设置教学难度。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制订合作计划,确保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教师在合作学习设置方面,应该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并不是要求学生可以解决该节课出现的所有问题,其更在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在实际操作时没有围绕学生能力培养需求调整小组合作方式,设置的问题过多,而时间过短,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在较高强度的压迫下,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无法找到乐趣,也难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四)合作学习组织不合理

教师要求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一般在就近原则下,让前后4名学生为一组并参与学习活动。此种方式在人员配置方面并不合理,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同时个性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实现互补,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提高分工的科学性。教师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后,各小组成员处于无序的讨论状态,没有根据学习要求讨论活动内容,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对策

(一)激发学习兴趣,奠定合作基础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的主要内在牵引力就是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学习兴趣,高度重视课堂良好教学情景的创设,重点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活,基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意愿逐渐增强。如此一来,自然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让学生跟随内在动力的迁移,逐步走向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的趣味性及生动性等,都有利于枯燥课堂氛围的改善,所以教师可从该方面出发,激活学生兴趣,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教授“克和千克”这一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可借助直观、动态化形式,展示教材上静止的数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融入音频、视频、动画等内容,促使学生良好学习状态快速形成,推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以此促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流程如下:首先,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小学生十分喜爱的动画片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比如,教师选择一些动画中相关“购物”的情境,之后整合在课件中,并将课件提前分发给学生,借此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探究动画场景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其次,在后续具体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合作学习中发现的知识分享出来,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确保课堂教学契合学生兴趣、特征,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也能为课堂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由教师围绕购物场景中买东西、称量的场景引导学生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能调动整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方案时应关注学生,提高学习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愿意自主参与合作学习,与其他成员相互探究。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引入大量影视化内容,影视化内容具备直观、生动的特点,可以吸引学生,也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快速掌握知识要点。教师借助影视化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学生参与合作后,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充当引导者,使用图片或语言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按照关键点,有目的、有方向地寻找资料,解答问题。教师需在学生合作探究式维持课堂纪律,确保班级学生按照要求参与学习活动,能围绕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资料收集、问题研讨并结合掌握的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班级学生相互协作,在互动期间感受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不再反感课上活动。

(二)培养团队意识,推动合作开展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基于合作学习应用力度的有效强化,能确保学生课堂学习参与性得到充分调动,也能为学生自主探究及团队合作、日常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合作学习方式来说,其具备的显著特征体现在目标引导方面,在学生跟随目标引导的情况下,为完成目标任务,推动学生主动和他人交流,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合作学习课堂活动比重的增加,同时对不同课型来说,也应注意各种合作学习方法及手段的灵活应用。

例如,在教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数学知识教学和合作学习。第一,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根据数学教材要求,带领学生正确计算100以内加减法,之后为强化学生计算技巧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先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达到初步的合作学习目的。比如,通过课前制作的微课资源、教材知识点的整合,促使学生通过这一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一个过程,逐步实现深度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巩固学生知识记忆增添课堂趣味性,确保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能始终集中注意力。教师可开展合作式的“数学计算”竞赛活动,即5~6人一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由该名代表学生围绕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计算,小组其他几名学生可为小组代表提供辅助作用,最终各小组抢答发言。这样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能借助活跃氛围推动学生走向合作,实现高效课堂构建。

教师基于合作学习设计课程方案,需实施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在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能力培养有较大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时,需关注小组探究活动的进展,引导学生相互探究,使学生在团体中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应该进行合理的控制,发挥团体学习具备的优势,还需科学地设计学习目标,让小组成员围绕同一目标参与研讨活动。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应该给出提示信息,让小组各成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进行资料查询、任务分析、问题研讨等工作。小组各成员在发挥自身优势、相互合作的情况下,可以快速解答任务,在整个活动中还可以提高小组团结协作能力。在该氛围下,学生会发生一定改变,慢慢形成与他人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找到与他人良性沟通的方法。在讲授100以内加减法知识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由该名代表负责小组任务分配与活动中的导向工作,在小组完成活动任务后,由该名成员上台展示研究成果。在小组代表组织研讨活动中,小组成员可以相互配合,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对小组成员学习课程内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构建交流环境,强化自主合作

目前,教育领域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构建语言环境,该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感悟和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构建语言环境十分重要,主要原因在于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只有结合数学知识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应学习环境构建,才能深化学生数学理论等知识的理解,达到知识的有效吸收和内化。但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课堂上虽然组织了一些互动、沟通、交流等小活动,却并未充分调动整体学生的表达兴趣和动力,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也难以实现合作学习有效性。对此,就需要教师重视交流环境的创设,将数学知识探究、沟通、交流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例如,教师围绕“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这一数学知识点进行讲解时,为确保真实交流环境有效构建,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促进作用,可在课堂以讲故事的形式,将鸡兔同笼这一数学题目讲解知识,借助故事场景的牵引,推动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合作学习,为学生之间进行数学知识的交流创造机会,之后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探索如何根据教材和教师讲解的故事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借此实现合作学习价值的发挥,帮助学生切实解决数学问题。在后续环节,教师可进行学习小组划分,让学生在这一故事情景中使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并围绕鸡兔同笼问题进行探讨。而小组为了顺利完成交流和知识探索、问题解答任务,自然会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环节,根据自身的想法共同交流怎样才能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环节,不仅实现了对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沟通的有效引导的目的,也能促使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提高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需四处查看各小组的进展,同时给予小组合理的指导。

(四)明确合作要求,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明确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合理设计合作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参与中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刺激,对课堂教学活动拥有学习兴趣。教师引入合作学习活动后,应该明确合作学习方式,还要给出合作学习的各类要求,让学生可以在要求下调整活动的开展方式。小组合作要求会影响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将其作为合作学习开展的基础,引导学生掌握小组合作方式,在此期间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各项要求,确保学生能高效地参与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初期,会发现学生在活动中无目的地参与活动,不清楚自己在活动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因此,教师发起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需向学生说明活动要求、内容等信息,让学生在明确活动目标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合作学习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均要参与活动,因此组内分工显得异常关键。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由该名成员负责小组成员任务分配。教师向学生说明活动要求时,会给出小组长在学习活动中承担的责任,小组成员应该听组长的安排,在小组确定各成员分工后,便可以按照划分的任务寻找资料并进行组内信息共享和互动研讨等活动。

教师在小组合作活动开展前,应向学生介绍活动要求,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可以按照要求参与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可以从合作学习活动中受益。比如,在“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确定各小组组长,向学生说明本次活动的要求,让学生按照任务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学生参与活动前告知学生“活动中不能谈论与任务无关的内容;需听从组长的安排;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可行;可以灵活利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向学生说明参与活动需要遵循的要求,并给出小组活动任务后,让班级学生参与小组互动探究。学生结合任务已知信息“文具盒29元/个、笔记本5元/本、钢笔8元/支”,解答买10个文具盒、3个笔记本、5支钢笔需要支出的金额,判断购置相关素材是否会超过购置预算(100元)。小组长让成员梳理本次活动需要用到的知识,结合任务列出算式。每名成员均会结合自身对问题的理解给出答案。小组成员写出答案后还需相互探究各自的答案,说出自己列出算式的思路,小组成员通过分析得到统一意见,确定解决该问题所用的算式。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敲定问题答案后,要求每组组长上前展示成果。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应维持活动纪律,保证活动可以按照教师设置的路径运行,不会对教学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结语

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始广泛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但在该种学习模式发挥巨大优势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凸显。因此,为切实有效地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教师必须围绕学生合作学习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确保能依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全面革新数学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成员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两只挂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家的新成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课题组成员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