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可实施策略

2022-11-21张英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510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乐理美育诗歌

张英(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 510000)

一、高中音乐美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不是教育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句话就明确地告诉教育工作者,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应当是首要任务。音乐教材中蕴含有大量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如爱国思想、爱科学、爱自身等。这些元素能够让学生形成团结向上、乐观积极的态度,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挖掘这些情感元素,将美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当今基础教育实行美育育人的前提下,音乐教师应创新多样的音乐美育课程,利用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更加健康、活泼、快乐地成长。

建设高中音乐美育课程体系,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将音乐中蕴含的各种美感元素进行充分的感知,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进行相互补充,在不断的美感熏陶下完善价值观,培养出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高中音乐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策略

1.注重欣赏课程构建,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高中音乐美育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当前,高中学生所学科目较多,学习任务较为枯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度贫乏,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除学习之外的事情,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只有通过少量的音乐课、美术课的学习来改善。

高中音乐美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批判音乐的机会,这种依据的形成不仅需要依靠主观审美,而且需要结合专业的音乐审美标准,这是学生需要在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原因。

对于整个高中阶段音乐美育课程的学习,刚开始接触时就应为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所以高中音乐鉴赏课首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第一,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第二,怎样鉴赏音乐;第三,音乐美育学习内容的文化拓展。

2.注重基础内容讲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的乐理知识积累不足。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虽然在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但是学校对于学生的音乐教育仍然不够重视,学生的乐理知识积累不足成为遗留问题被带到了高中。只有极少数参加课外兴趣班的学生对基本乐理知识有一定掌握,大多数学生都对乐理知识不是很了解,这也增加了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难度。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主要在于,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和提高音乐表达能力这两方面,而这种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理论依据,懂得了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学生才会有能力深入到音乐作品中去,对其进行有批判性的欣赏,同时可以提高学生自身对音乐作品的鉴别能力。

学生往往对于自己熟悉的音乐,或者是接触过的音乐类型,会有较强的感知能力,但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没有接触过的音乐类型,在欣赏时就会出现难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或者无法感知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的问题存在。且此类情况在对中国的传统戏曲和外国的奏鸣曲、交响乐等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时较为常见。除此之外,教师的音乐教学偏向于注重音乐体验。普通高中的音乐教育本质上是审美教育,而教师多把音乐体验作为课堂的重点内容,忽视了乐理知识在音乐鉴赏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对音乐教学的全面正确理解,不能正确处理培养审美能力和学习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对学生正确审美能力的培养。此时,将乐理知识与人文地理概念融入高中音乐美育课程的教学当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从学生的发展出发,通过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音乐文化,掌握准确的音乐鉴赏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学习时,需要注意处理好培养审美能力和学习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材的内容丰富,涉猎题材广泛,其中包括中国歌曲、外国歌曲、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歌曲以及许多器乐作品,文化内涵和知识性较强,乐理知识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显得尤为重要。将乐理与情感体验的方式相结合运用在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3.注重课程编排创新性,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普通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是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可以为音乐特长生以及对音乐有个性需求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这也是需要重视音乐理论知识的重要原因。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普通高中的学生培养目标之一,在高中音乐美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目标放在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音乐知识和能力与音乐历史相结合,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音乐的发展历史,甚至是美学的发展历史,通过了解历史来开展行之有效的美育。所以在编排音乐美育课程过程中,要注意其内容的创新性。首先是书本色彩的创新,目前,广东出版社的音乐教材虽然挑选教材配图上没有问题,但是缺乏鲜艳的颜色刺激学生的感官,所以在编排音乐美育课程过程中,要注意色彩的使用,将色彩的欣赏与音乐的欣赏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是具有相通性,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学习,不仅可以通过对这首作品本身进行聆听欣赏和分析,还可以结合歌唱、表演、舞蹈、朗诵、绘画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其进行二次表现。

4.注重传统文化融入,开阔学生视野

我国古代从《诗经》到汉魏六朝的乐府,诗歌一般都是合乐而歌的。而我国音乐家们选择用音乐的方式来揭示人类世界此起彼落的斗争,讲述英雄的盖世之功,这与诗人笔下精妙绝伦的诗词相比也毫不逊色。中国作曲家从诗歌中获取创作灵感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我国的著名音乐家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其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苏轼元丰五年写下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音乐的方式把词意进一步表达。诗歌与音乐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其共通性则主要表现在节奏、韵律、情感以及意境中。一首诗歌的形成,其原因大多是诗人为了寄托某种情感或者记录某件事情。这也就意味着,每一首诗歌都代表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值得纪念的故事。通过含有诗歌元素的歌曲,会在不经意间学习到很多历史知识,了解到很多名人大家的故事,明白许多人生道理。

中学生这个年龄段对于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强,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学生往往会在他感兴趣的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往往感兴趣的学科的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把诗歌融入音乐教育中来,“新鲜血液”的注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起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一定要把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并且制订合理的诗歌融入音乐的课程计划。诗歌与音乐二者要做到流畅的衔接和自然的融合,与此同时,要使学生了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为什么可以做到相互融合。可以通过“圣经”或者《诗经》来解释诗歌与音乐可以相互融合的历史原因,虽然是书面的诗歌,却可以通过吟唱传播。除去已有的诗歌创作成歌曲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对目前学过的诗歌进行音乐创造,并且通过演唱的形式分享给大家,使学生感受歌曲创编的魅力。

5.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连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任何一种音乐都有其丰富的内在情感。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高中音乐鉴赏课最常用的欣赏办法,它通过情感的共鸣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文心雕龙》的撰写者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的意思是,创作者是出于情感宣泄来创作作品的,而欣赏者是通过分析作品的内容来体验情感的。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其实是熟悉和了解音乐艺术、美学艺术的过程,要将抽象的音乐艺术转变为学生能够理解的生活艺术。虽然强调要乐理教学,但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在建设音乐美育课程过程中,要注意音乐艺术的落地,将音乐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在相应的思想方法方面,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教育工作者不能为了让学生学习而讲知识,要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能够利用学习到的内容做。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所以对于音乐美育课程的建设,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可以将理论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学生终有一天离开校园,审美能力对生活的应用才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音乐美育课程的体系建设,要注意知识内容的实践性,我们固然要注意传统文化的融入,但更要引导学生活在当下,为当下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所以要在教学中设计一栏现代音乐和美术发展的现状,让学生聚焦当下的音乐和美术的发展,从而了解当下音乐和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为如何发展当下的美学提出建议。

三、结语

音乐教材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之后,更侧重于思想教育以及素质教育。高中音乐教材中所包含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在音乐中体验爱国、爱党、爱社会的思想情感,有集体荣誉、团结同学、劳动者光荣、尊敬师长、尊重父母的传统文化美德教育;有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教育。而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对于高中学生的意义重大,在其成长一生中,起着价值引领、道德塑造的功能。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则更是从多角度发展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乐理美育诗歌
诗歌不除外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论公民美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乐理教材编写出版研究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艺术考生如何将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相结合
诗歌岛·八面来风
美育教师
画说乐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