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三阶段一评价”,构建高质量物理课堂

2022-11-21陈文静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518118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浮力物体实验

陈文静(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 518118)

新课程改革以来,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束缚。但是,目前物理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没有做到“教学做合一”,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太少,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展示平台,课堂教学评价意识淡薄等。基于目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问—探—展—评”的教学模式,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一节为例,就如何利用“三阶段一评价”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质量初中物理课堂进行探讨。

一、“问”——提出问题,唤起学生学习热情

陶行知先生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有效的问题不仅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研究的动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问促思、以问促学,还能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物理课堂中常用的方法有借助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生活素材、基于学生矛盾点等。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问题除了要包含教师基于教学目标、学生的基本情况提出的问题外,也要包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

在《浮力》一课教学中,利用学生实验“感受浮力”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学生用手把乒乓球按入水中,体会手的受力情况。松开手,并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直观的现象和感受提出问题:“为什么将乒乓球按入水中会感觉到吃力?”“松手后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到水底?”利用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浮力,促使学生基于实验现象和实验感受提出问题,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生活即教育”,从实际生活出发是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的有效方式。借助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问题“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接着,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建构认知的新理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主动完成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利用真实数据让学生快速理解,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并从中得出测量浮力大小的一种方法:称重法(F浮=G-F)。

二、“探”——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活动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探究活动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通过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如在《浮力》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在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和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之后,学生会提出问题: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基于浮力的产生原因以及日常的生活经验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猜想并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密度、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深度等因素有关。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通过问题“如何通过测量得到浮力大小?如何改变影响浮力的这些因素,在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学生采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大小,记录数据,得到初步结论。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手机录像等形式将学生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方便后期进行拓展评价。

三、“展”——展示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拓展

展示交流,即教师搭建一个能展示学生探究成果的平台,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对知识的规律、方法总结和概括,共同解决问题。展示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可以是一人展示、两人展示,也可以是多人展示、小组内展示、班级展示等,可以利用口头表达、实验演示、黑板展示,借助多媒体展台直观形象地展示。展示的主体为学生,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也是倾听者和判断者。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知识拓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浮力》一节中,在实验探究后,每一小组派两个代表到讲台前展示交流,模拟大致的实验过程,同时详细汇报得出结论的依据。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时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对于课堂进行有效调控,如1号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将圆柱体分别浸入液体的较浅处、较深处、完全浸没处,测出浮力大小分别为0.4N、0.7N、1N。得到的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深度有关。基于1号小组展示的内容,班级内讨论并提出不同意见:刚才1号小组探究中,深度改变时,没有控制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接着,通过实验验证得出,当物体浸在液体中体积相同时,深度改变,浮力的大小保持不变,所以浮力大小与密度无关。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讲解潜水艇的应用。潜水艇在浮出水面之前,深度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发生变化。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

四、“评”——沉浸式评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有效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有效的高质量课堂教学有重要的作用。调研表明,高质量课堂评价应是贯穿课堂始终的沉浸式评价。同时,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内容应全面完整,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应丰富多样,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作用。

如探究活动的猜想环节,学生认为木块密度小,在水中漂浮;钢铁密度大,在水中下沉,所以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轮船能够漂浮在水面,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或者与物体和液体的接触面积有关。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些错误猜想,及时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向性和激励性作用。引导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形状有关,另一组为不支持。安排一组学生基于这一问题结合生活实例或者通过简单的实验验证观点,另一组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评价阶段师生对整个实验进行了梳理和反思, 对实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学生思维更加清晰。

综上所述, 课堂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三阶段一评价”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导助学的基本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引导,又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质量的教与学。

猜你喜欢

浮力物体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神奇的浮力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