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2-11-21陈晓倩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一中附属学校2564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导图习作小学生

陈晓倩(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一中附属学校 256400)

思维导图是通常由文字、图形、图表等因素构成的一种结构简单、行之有效的学习工具。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小学生的语文习作学习要求,思维导图能够通过图示直观地体现出文章的结构、逻辑、主要内容等,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是提升小学生写作信心,帮助小学生掌握习作技巧的有效途径,易于学生把握理解文章内容及中心思想。由此可见,将思维导图合理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中的探析工作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传统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的不足

1.学生缺乏写作积极性

小学时期是学生接触习作的启蒙时期,因知识积累有限等因素使学生感觉语文习作枯燥、困难,对于习作有畏难心理,导致学生写作态度低沉,缺乏写作兴趣与写作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及习作能力的培养。

2.学生习作内容单一枯燥

生活经验的不足及有限的知识储备导致小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极易出现无从下笔、不知所言的情况,同时往往会因一味追求写作字数要求而导致写作内容出现胡乱拼凑、语句结构无序、内容单一枯燥的问题,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及真情实感的表达。

3.教师习作教学过于流程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当前,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部分教师因一味追求作文批改的速度及语句要求等,忽视了对学生习作核心内容的探究,忽视了对学生习作兴趣及习作能力的培养,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致使习作教学过于流程化,不利于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关联的发散性思维方法的体现形式,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能够发挥其图文并茂的形式优势,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定向习作思维,推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果的提升。

1.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升习作教学效率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传统的语文习作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及性格养成的需要。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改善了传统单一的口头讲解模式,以文字与图片图形相结合的丰富形式呈现习作教学内容,通过趣味性的语言及图画导图调动小学生的感官,迎合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使习作课堂教学模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提升了小学习作教学的趣味性。基于思维导图的习作教学,在帮助小学生强化知识记忆的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小学生写作意识的形成及发展具有一定的铺垫作用,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作标准,增强小学生习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小学生的兴趣与习作教学目标相结合,从根本上提升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效率。

2.有利于保证习作教学效果,保证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通过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实现对习作思维细节节点与逻辑关系的梳理,使思维导图实现习作教学知识点对应的同时,达到习作思想的有效发展延伸,有利于充实习作教学,规避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于理论化、流程化的弊端。思维导图习作教学模式能够对教学知识内容进行全方面、多层次的有机集合,从而形成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强化师生的习作知识构建,帮助学生掌握习作知识与习作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推动教师深化习作教学理念的内涵,保证习作教学效果,保证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与整体性。

3.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思维导图是一个直观、有效的习作学习工具,是学生大脑思维模式的形象化体现,其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的特征,有利于利用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感受习作学习的语境及意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语文习作学习中,每位学生的思维导图都是独一无二的,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独特学习思维的呈现,是学生进行自我表达的良好途径,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合理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促进语文习作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思维导图确定文章主题,收集习作素材

习作素材的选择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文章整体形成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小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出了挑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提升小学生的文章审查能力,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明确写作的中心思想及写作的关键词汇;通过对关键词汇的搜索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资料分析与整合,发散思维进行联想与想象;利用思维导图的逻辑性特征呈现所想内容,最终确定写作文章主题思路。同时,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提示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素材的选择方向,为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习作素材选择提供了保障。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确定文章主题,收集习作素材,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表达与信息整理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作文写作具有基础性意义。

2.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文章框架,充实习作内容

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的特征,传统习作教学是仅依靠文字形式构建文章架构的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习作学习的内涵。在习作教学中,明确习作主题、初步选定习作素材后,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素材整理,利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特征合理安排文章主题、素材及细节内容间的关系,使写作思路具有逻辑性与可视性,进而构建文章框架。例如,在习作教学中,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将写作主题确定为“我的妈妈”,教师随后引导学生通过整理素材进行文章框架思维搭建,并选取学生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发现,在学生的导图中,学生分别以“妈妈的外在形象”“妈妈的性格特征”以及“妈妈对我的爱”三个出发点明确了写作框架的主体部分。在此主题下以“妈妈年轻美丽”“性格活泼乐于助人”“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为分支进行展开描写,初步形成了文章框架。学生进行讲解展示后,教师应发挥引路人作用,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选定重点,如依据选定的素材,通过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结合文章主人公语言、神态等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独特性,体现事件的具体性,达到充实习作内容的写作目标。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学习方式均存在差异性,通过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文章框架的教学方式,能够协助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同时帮助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有利于提升习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推动实现习作育人的教学目标。

3.利用导图拓宽学生习作思维,提升习作质量

小学语文习作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及写作思维能力均有着一定要求,受年龄较小、自律能力较差的影响,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较差。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融合理解习作元素,明确彼此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习作思维。例如,在进行《春天在哪里》的主题写作时,教师首先可通过让学生联想回忆自己意识中与春天相关的因素,进而鼓励学生构建与春天相关事物的思维导图,通过对与春天相关联的人物、动植物等因素的展开描述,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进而实现习作质量的提升。

4.优化思维导图深化文章层次,突出习作特点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思维导图,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有效地将习作主题所体现的关键内容进行细致关联,拓宽学生思考的层面,从而形成清晰的习作思路,协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节化描述。同时,通过应用思维导图解决写作思路中断的问题,以关键词为突破点答疑解惑,学生能够在思维导图的清晰体现下,围绕习作主题紧密展开描述,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认知能力,使习作内容层次鲜明化且具有深意。通过优化思维导图深化文章层次、突出习作特点的习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强化写作素养及词汇语感,丰富文章内容,突出学生个人的习作特点,深化文章的层次及内涵。

5.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文章点评,交流习作技巧

小学习作教学中,文章点评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进行习作学习、感悟与总结的过程,也是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学习写作技巧、提升习作能力的关键环节。思维导图视角下,习作文章点评教学中,应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改变传统评改理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文章点评环节,促进教学参与者间的互动,丰富文章评改思路,提升教师的评改能力。例如,在对文章《爬山虎的脚》进行点评总结时,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章的优势部分进行细致解析,提炼重点内容并填充于思维导图中。同时,将文章中应用到的修辞、写作手法等列于思维导图的分支部分,在实现帮助学生充分把握文章结构及内容的同时,保证点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为学生起到标准的示范作用。进而在学生掌握文章评改的标准及技巧后,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以随机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进行文章点评实践。学生通过评改实践,能够将新旧知识合理结合于导图中,丰富自己的思维导图内容,掌握积累习作技巧与方法,同时助力实现集体智慧的最大化发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习作教学能力及小学生的习作效率,保证文章评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四、结语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习作中的应用是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有效举措,在小学语文习作过程中合理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在有效挖掘学生习作潜能、拓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及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发挥思维导图的最大优势,将思维导图作为有效习作教学工具,并不断进行习作思维导图的创新与完善,为持续增强小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而努力,推动习作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导图习作小学生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是小学生
习作展示
非常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