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让小学科学课堂有趣、有理
2022-11-21薛海霞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中心小学
薛海霞(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中心小学)
成尚荣先生说过,儿童原来还有一个名字,叫“游戏者”。儿童有他自己游戏的方式。作为游戏者的儿童天生对游戏有着强烈的兴趣。游戏的趣味性和活动性深深地吸引着儿童的参与度。教师巧妙地将游戏引入小学科学课堂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对整节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利用游戏进行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容易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强探究科学原理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以下统称“教材”)二年级下册“磁铁的吸力”一课时,其中的一个活动是给学生提供一些物品让学生用磁铁吸一吸该物品,判断哪些物品能够被磁铁吸引,哪些物品不能被磁铁吸引。如果直接以这个活动导入新课,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小猫钓鱼”的游戏以比赛的方式导入。课前,教师做好如下准备:将铜、铁、塑料、木头、镍等不同材料的物品预先放入“鱼”的嘴中,一根带有磁铁的鱼竿。上课伊始,教师给每组学生提供相同的鱼竿和带有八条不同材料鱼的鱼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钓鱼比赛,要求把鱼钓到指定位置,不允许用手直接拿。
学生在游戏比赛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在边玩边思考的过程中寻找为什么有的鱼能钓起来,有的鱼钓不起来。主动探究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这样的游戏导入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游戏学习,优化过程
游戏学习是指学生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技能的训练、方法的习得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游戏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活动性强,这符合学生的天性。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思维灵活。
例如,教材三年级下册“纸”这节课有这样一个探究活动:想办法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折一只纸船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巧妙进行改进,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将“折纸船”作为一种游戏贯穿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以下改进,优化学生的探究过程。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餐巾纸、蜡光纸、复印纸、硬卡纸等不同的纸,让学生开展“折纸船”游戏比赛。学生在折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纸能很快折出纸船,有的纸不能快速折出纸船。学生观察、讨论后,发现原来教师给他们提供的纸是不一样的,为后面的对比探究实验做准备。其次,教师让学生探究不同材质纸的吸水性,并选择一种合适的纸来折不渗水的纸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选择其他的纸来做实验,看看是否有更合适的选择。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在比一比、想一想、做一做的过程中找到合理的折不渗水的纸船的方法。
将游戏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整体性更强,思维进阶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课堂学习氛围轻松、和谐,有利于学生科学观念的建立。
三、游戏总结,反思提升
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课堂总结,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顾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技能,以及在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科学方法、形成的科学态度。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课堂授课草草收场,缺少回顾反思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形成网络化的科学概念和结构化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下册“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时,在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基本了解了多种动物的特征后,有些教师会要求学生完成书面练习,然后结束教学,学生大都觉得这样的作业枯燥乏味。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开展“你做我猜”的游戏,来总结这节课认识的形形色色的动物。具体如下:一名学生模仿小狗、小猫等做一些动作,另一名学生猜猜他模仿的是什么动物;也可以由一名学生说出一个动物的名称,另一名学生做动作。这样的方式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动物特征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表演的能力。
四、结束语
游戏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将其合理应用到小学科学课堂中,贯穿课堂的引入、学习和总结等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科学方法的培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