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2022-11-21谈传生向芊芊胡景谱
谈传生,向芊芊,胡景谱
(1.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2.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长沙理工大学基地,湖南 长沙 410114)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引起人们思想认知的变化,“元宇宙”的出现将对人类思想认知产生比以往更为深刻的影响。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应以前瞻的目光,立足于现实和未来语境,正确分析“元宇宙”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找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时而异、因势而新的遵循原则,积极探索适应“元宇宙”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策略。
一、“元宇宙”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新模式
“元宇宙”中各类技术的蓬勃发展将深刻影响社会结构,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认知方式等,同时也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模式。“元宇宙”所营造的三维交互,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拉近主客体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实现情境化课堂教学;“元宇宙”所带来的低门槛创作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交互模式
“元宇宙”中最核心的技术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这一技术“借助近眼显示、感知交互、渲染处理、网络传输和内容制造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使用户沉浸体验,本质上是对人的感知和行为的数据化模拟和仿真,具有交互性、沉浸性和构想性的‘3I’特性”[1]。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二维线上课程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通常只能通过视像和音频进行交互,如若关闭影音设备,交互则即刻中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很难实时掌握教育客体的情况,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这就成了二维交互课堂的发展障碍。
相较于互联网时代各类线上课程模式的二维交互,“元宇宙”中的VR技术给人们带来的知觉延伸可以实现三维立体式交互。与“传统的以屏幕为媒介相比,VR技术一般会带来更强的临场感”[2]。因此,在“元宇宙”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只需带上具有VR技术的各类装备,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在“元宇宙”构建的虚拟课堂中实现“面对面的交互”。这类“面对面的交互”可以消减主客体之间的距离感,加强二者之间直接的交互体验,从虚拟环境中获得真实体验和丰富经验。同时,更加直接的交互体验有利于教育主体把握教育客体的实时状况,及时接收到教育客体的反馈。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充分保障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师准确把握课堂节奏,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同时也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创新高校课堂教学的情境模式
“元宇宙”中的VR技术“允许用户通过虚拟体验化身他者,亲身感受他者真实的体验,从而更好地站在他者的角度理解各类行为方式”[3]。其中,沉浸式交互体验能够为人们营造“身临其境”的真正感,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知觉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感受相差无几。因此,平常存在于书籍、报纸、网页上的理论知识在“元宇宙”VR技术中,大部分都能实现情境化,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各类理论知识枯燥无味的灌输与堆彻,而是会产生对形象生动场景的丰富体验与个性化感受。
“元宇宙”VR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课堂情境化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教师通过创设课堂情景传授原理知识,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教师为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讲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时,除多媒体课件的简单呈现外,还可以在“元宇宙”中构造VR情境,如让学生看到逐步被沙漠化的城市、闻到空气被污染之后散发的恶臭、喝到被污染过后带有酸涩味道的水等,让学生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具有更切身、更直接的体会,从而激发他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愿望,由此,教育目标就更容易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促动,通过“元宇宙”实现的情境化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工知识,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课堂情境往往包含丰富的学习材料,具有师生互动的良好条件,在由多个知识情境组成的课堂中,良好的学习氛围得以形成,教师的知识结构短板也能得到补齐。在“元宇宙”构建的情境化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被激发,学习积极性能得到提升,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脉络,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感也会增强。
(三)赋能高校学生创新创作的自由模式
从技术角度来看,“元宇宙”是各类技术融合发展和整合应用之后所形成的一个虚拟世界;而从哲学角度来看,“元宇宙”则可以被视为人类群体思维空间被实体化后的世界。因此,在“元宇宙”中,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将得到提高。关于“元宇宙”,赵国栋等提出,“元宇宙”是由创作者推动的体系,因为创作门槛非常低,大家可以自由自在地创作、展现,创作者可以驱动“元宇宙”发展。例如,抖音这个平台是表演者驱动的,没有那些表演者,抖音平台无法快速发展。到了“元宇宙”,表演者变成创作者,这为各种真正有才华的人提供了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挥洒创作[4]。
“元宇宙”可以为人们的创作提供无尽的可能,人们在其中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元宇宙”将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热情与自信,在“元宇宙”中,学生的想象力不会被扼杀,以往“天马行空”“离经叛道”的想法将不再显得格格不入。在“元宇宙”中,学生甚至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实体化”,而实体化后的各类想法如果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又将极大地提升他们再次创作的信心。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下,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偏好,充分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配合教师建构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节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还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从而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元宇宙”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元宇宙”中各类技术的整合应用和融合发展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元宇宙”作为新生的技术现象和认知概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元宇宙”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阻碍教育主客体的相互认知,一定程度上将导致学生群体的精神虚无,同时可能加剧教师群体的本领恐慌。
(一)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
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不会随着“元宇宙”的出现而终结,或许还将以新形式新样态新特点出现在“元宇宙”空间。一方面,“元宇宙”是多重技术整合发展的结果,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总会不可避免地承载着技术研发者的价值观念或技术持有国的意识形态。在需要借助虚拟身份才得以进入的“元宇宙”中,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可能将“元宇宙”中所形成的虚拟社会系统割裂,进而分化出不同的“元宇宙”集群。“元宇宙”集群的形成可能会使各个国家的政治“部落化”,各个政治“部落化”的国家之间难以形成共识,并附带着自身固有的政治属性,因而“元宇宙”集群的文明碰撞可能催生出各类不同的观点。与此同时,在“元宇宙”中,信息交互的加强前所未有,技术带来的壁垒逐渐变得透明,“元宇宙”构建的虚拟空间或将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元宇宙”的到来揭开各类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帷幕,在各类技术变革的驱动下,“亚文化”将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因此,在以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原本具有特定内涵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被曲解,而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对权威的淡化甚至反对[5]。高校学生群体是未来“元宇宙”中的主要受众,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尚未完全定型,可塑性强,在信息交流广泛畅通的“元宇宙”中更容易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诱导和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6],进而容易对政治信仰产生质疑,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不利。
(二)阻碍主客体真实认知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元宇宙”的到来虽然加强了教育主客体的交互性,但是交互方式的优化并不代表交互内容的全面、精准与正确。认知对象的外在形象、言语、行为等因素往往会影响一个人认知的全面性与准确度,而“元宇宙”中虚拟身份的形成将成为阻碍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全面、准确认知彼此的主要因素。
虚拟身份是人们进入“元宇宙”的重要名片,只有借助虚拟身份才能完成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自由切换。这一虚拟身份是高度数字化的,是通过各类数据实现对人的拟像。这一身份“一般基于个人填写和塑造,这就意味着数据可能是失真的,它既不是完全的真实人格的虚拟化再现,也不是个体的真实意愿的充分表达,最多只是对人的真实人格有限的、局部的反映,而出于隐匿身份的考虑,有时甚至是相反的表征”[7]。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是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一旦在“元宇宙”中构建虚拟学习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无论是教育主体还是教育客体,二者进入其中所构造的虚拟身份或多或少都带有隐匿性和失真性,导致教育主体的现实个体与虚拟个体存在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将会降低教育主体在教育客体心中的可信度,导致教育主体的示范作用难以实现。对教育客体而言,虚拟身份将不利于教育主体准确认知教育客体及正确把握教育客体真实的思想状况与行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将难以达成、效果将大打折扣,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导致学生群体精神虚无的风险
“元宇宙”中各类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价值,但与此同时,也深刻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并且“当技术和科学作为意识形态涵盖当代社会意识的主要内容时,必定会导致对实践理性及与之相应的整个人文价值领域的忽视”[8]。这类忽视漠化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很容易引起精神世界的虚无。
在“元宇宙”中,不仅能看到现实世界的全貌,还能根据主观感受塑造出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场景,在现实世界无法做到的事情,在“元宇宙”中都可以去尝试并且能够实现。人类的交互空间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三维立体的逼真情境还可带来“沉浸式体验”,而高校学生群体将成为“沉浸式体验”的忠实拥护者,他们在其中可以获得以往通过手机和网页无法感受的新奇体验。“元宇宙”的产生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给高校学生群体带来了与现实世界隔绝的“绝佳场所”。当学生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从而沉溺在“元宇宙”所构造的虚拟空间中,逐步将“元宇宙”当作逃避现实的“港湾”时,将导致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容易产生偏差,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高校学生仍具有可塑性,这一时期是他们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精神品质等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沉沦在“元宇宙”的沉浸式体验当中,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体验,他们将逐步滑入精神虚无,动摇理想信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莘莘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而“元宇宙”可能给学生群体带来精神虚无,无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大挑战。
(四)加剧教师的职业本领恐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通常要求具备较强职业本领,需要以开放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迎接各类新事物,更需要与时俱进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不断贴近学生需要。而“元宇宙”中的多重技术融合发展带来的技术变革范围比以往更广,催生的新思想比以往更多,教育模式改革比以往力度更大,造成了高校教育环境的复杂化,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职业本领恐慌。一方面,高校学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价值需求不断增多,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本领恐慌。当代高校学生生活在信息化极为发达的时代,大多能在短周期内适应“元宇宙”带来的变化。他们往往思维活跃,并且拥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与信息传递方式。在“元宇宙”日新月异的事物更替中,他们会产生新的知识需求和学习偏好,渴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若无法尽快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将在无形中扩大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鸿沟,进而加剧教师职业本领恐慌。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技能素养不高,也会加剧教师自身的职业本领恐慌。部分教师在经年累月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在新事物、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元宇宙”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势必需要做出改变,但主观上难免产生排斥心理,不愿接受“元宇宙”出现所带来的一系列教育变革。这种排斥心理的产生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尝试“元宇宙”中整合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进程。由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自身能力难以得到提高,还可能因自身理念与行动的僵化而陷入职业本领恐慌[9]。
三、“元宇宙”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遵循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充分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虽然“元宇宙”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变化,但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内在本质必然的规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立足“元宇宙”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坚持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始终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10](P168)。这一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任何时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坚持方向性原则,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方向性原则的自觉性。“元宇宙”中虚拟世界的营造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随时随地的交互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在时空上得到延展。在“元宇宙”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仰,教育学生意识到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保证国家繁荣、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其次,不断植入反映时代发展的新理念。在“元宇宙”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总结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与教训,洞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不断植入反映时代发展的新理念。最后,追求教育目的和教学模式在方向上的统一,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明确技术为用、育人为本的价值导向”[11],避免“在应用高新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丢失了本应有的工作旨向”[12],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坚持示范性原则
示范性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以身作则,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以促进其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10](P178)。坚持示范性原则,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能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去拥抱“元宇宙”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倡培养拥有开阔视野并具备良好创新能力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在观念上认同、行为上践行。若是教师对新兴事物一味排斥,那么开拓学生视野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无从谈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元宇宙”中,积极探索新事物,开阔视野,开拓创新,当好学生的成长引路人。其次,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到“元宇宙”内外的人格统一。人格的“核心要义是‘格’,即格调,它是人之为人的表征”[13]。人格表征复杂多面,“元宇宙”中代表用户的虚拟身份只能折射出人们不完全的、局部的人格表征,甚至会呈现出与自身相反的人格表征。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现实人格与虚拟人格的统一度,深刻影响着教育主体在教育客体心中的可信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强人格修养,提高思想政治道德水平,时刻牢记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自觉做知行合一、为人为学的表率。
(三)坚持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该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10](P177)。在“元宇宙”背景下坚持主体性原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多关注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充分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其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立足现实环境,致力于解决学生群体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现代社会,“人的需求具有丰富性、多变性,人的发展具有动态性、全面性。”[14]由于个体年龄、性格、习惯等因素的不同,高校学生个体的发展并不一致,需求也不尽相同。在现实世界中,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受挫与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学生群体沉溺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因此,在“元宇宙”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境,从根源上消除学生群体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可能。其次,高校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其成长规律,与学生一起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群体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兴趣广泛,因此,“元宇宙”中各类技术衍生的APP等一经问世就能激发学生群体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群体成为各类新技术的早期体验者和忠实追随者。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握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特点,以此找到学生群体最期盼的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才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四)坚持求实性原则
求实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10](P170)。在“元宇宙”背景下坚持求实性原则,要求人的“实”。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中高度关注 “现实的人”[15],每一个高校学生都是独立且独特的个体,他们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以及所采用的学习方式都是千差万别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为比互联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元宇宙”中的网络技术与运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将发挥出更强大的效能。这两种技术“可以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构建学生模型,将大学生动态变化的思想行为、情感观念等模糊性要素变成明晰精确的数据,以数据化、图表化、结构化的方式呈现不同圈层、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大学生”[16]。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作为切入点,利用“元宇宙”中强大的网络及运算技术考察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学习偏好以及学习困境,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与精准化。二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方法不是凭空捏造的,不论是哪一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而存在的,在“元宇宙”中也应是如此。“元宇宙”所构造的一切虽然是虚拟的,但是人们在其中形成的各类思想问题却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只有充分掌握“元宇宙”给人们带来的思想改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四、“元宇宙”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元宇宙”中的多技术融合发展带来了双向的价值变革,其虽然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与挑战。“元宇宙”已然出现,在不远的将来“元宇宙”或将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为此,高校必须明确技术育人的价值导向,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技术素养,不断探索“元宇宙”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方联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元宇宙”背景下取得新发展。
(一)明确技术育人目标导向
“元宇宙”所营造的新的育人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拷问,明确技术育人这一目标导向,找准技术助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洽点,高校才能对“元宇宙”中各类技术物尽其用,实现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首先,在技术育人的过程中,各类技术的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推进应是双向互补的。“元宇宙”中的各类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应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寻找在“元宇宙”各类技术更新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显露出来的短板,针对性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对日新月异的各类技术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应从“元宇宙”中的各类技术入手,思考如何将技术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方面的推进应是双向并行的,以此才能加速“元宇宙”中的各类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融合发展。其次,在技术育人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元宇宙”中的各类技术逐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单一化、静态化、主观化,很难多样化、动态化、客观化,高校可以通过元宇宙中的技术优势,拟定多元化、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并且在利用技术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摒除主观意识的干扰,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反馈机制,打造更加全面、客观、及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最后,在技术育人的过程中,高校应通过“元宇宙”中的技术整合促进高校精准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高校应该利用“元宇宙”中的技术优势,为教育客体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偏好,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提升教师队伍技术素养
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元宇宙”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精准鉴别技术偏向,准确选择适用技术,生动运用各类技术,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径。首先,要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元宇宙”,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积极拥抱“元宇宙”中整合技术带来的新理念。理念的革新是“思想政治教育扬弃旧思维,接受新理念的过程”[1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以开放的态度与思维方式持续引领创新,为不断探索“元宇宙”中各类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供不竭的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秉持科学的技术理念,既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元宇宙”中的技术手段,也不能在“元宇宙”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抗拒新技术。其次,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元宇宙”,强化教师队伍技术培训。高校应加大校园各类教育技术设备的引进,定期开展关于“元宇宙”的相关科普类讲座,让教师队伍了解“元宇宙”的本质、主要特征、构成技术等相关知识。同时,可以因地制宜地加大学科交叉合作力度,邀请熟悉“元宇宙”技术原理的理工科教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培训,二者还可以共同探讨技术的适用性,深入挖掘既能迅速上手又能快速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种类。最后,要以严谨的思维对待“元宇宙”,将各类技术的运用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体系,激发教师队伍增强自身技术素养的主动性。高校应发挥各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鼓励高校教师对“元宇宙”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具备基础技术知识并积极运用各类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予以激励。
(三)探索虚拟情境教学模式
“元宇宙”中的VR技术通过虚拟场景系统、直觉管理系统和用户之间的多重信号传导,构建了一种沉浸式的交互环境,给用户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感,这将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趣味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也为进一步探索虚拟情境教学模式带来了可能。首先,高校可以利用“元宇宙”中的VR技术创设红色文化情境,积极举办红色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元宇宙”中“VR情境化教学比传统情境化教学更利于让学生拥有在情境之中的情绪和语言记忆”[18]。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讲授各种红色文化时,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而且可以利用VR技术在“元宇宙”中创设“红色情境”,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革命先烈在探索救国救民征程上的奉献精神,并“受到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强烈感召,强化大学生的情感认同,激发他们担当历史使命的斗志”[19]。其次,高校可以利用“元宇宙”中的VR技术创设紧急事件情境,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规避各种危险。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安全教育的落实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高校学生数量庞大且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无法及时察觉身旁潜在的安全隐患,而常规安全教育讲座由于缺乏现场感,教育效果并不显著。“元宇宙”中的VR技术可以真实投射各类紧急事件,高校应利用此技术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在场感与共情感,使学生能直接体验各类安全隐患情境,从而懂得要防患于未然,学会有效规避潜在的安全隐患,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多方联动
“元宇宙”的蓬勃发展将会“塑造出新的社会形态,在一个快速迭代升级的社会里,所催生的必然是万物的互联与融合”[20]。“元宇宙”的到来,加强了社会各系统之间的交互,这无疑为各个高校之间、高校与家庭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等联动交流提供了机会。首先,高校之间应充分共享教育资源,发展多样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由于地理距离、校园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地高校的交流并不广泛,互联网的到来有利于实现高校之间更紧密沟通,但并未突破二维的限制。“元宇宙”带来了三维的交互环境,使人们在虚拟世界中能够实现面对面互动。在“元宇宙”中,校园环境的交互、校园文化的交流、教学模式的改变有了更好的互动媒介,各地高校可以从中找准彼此之间教育资源、教学模式、校园文化的契合点,共商共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其次,高校与家庭之间应随时交换学生动态信息,共同督促学生,促进家庭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寒暑假后的归校初期往往需要重新适应校园生活,经时更需要提升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参与度,双方共同关注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教育对策,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最后,高校与企业应有效开展交流,确保“元宇宙”中的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适用性和实用性。高校利用“元宇宙”中各类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认同教育理念内容与方法,各类技术的整合应用不是刻板僵化的,而应根据高校自身情况来进行。“元宇宙”最开始只是由于资本的炒作而变得火热,其中不可避免地附着一定的商业属性,有些甚至由于技术开发国家的主观偏好而带有政治属性。因此,高校更应该加强与技术企业的联动,避免将“元宇宙”中沾染的商业属性、政治属性技术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
作为各类技术整合发展产物的“元宇宙”虽方兴未艾,但它的发展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元宇宙”在现实生活领域中被应用的身影正在逐渐增多,但是它彻底地、大规模地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未来随着对“元宇宙”的进一步利用与融合,“元宇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利弊也就更加突出。客观对待“元宇宙”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贯彻落实“元宇宙”全面来临之际需要坚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持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仍然是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重要课题。只有与时俱进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变化,才能更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持续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