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砖国家组织视域下中印关系问题研究

2022-11-21

关键词:中印两国中印关系金砖

王 卓

(四川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一、引言

自2001年“金砖国家”概念被首次提出,①到2019年11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进行第十一次会晤,金砖国家组织发展总体向好。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通往2050年的道路》的全球经济报告提出,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截至2020年底,金砖国家的总人口约3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41%;领土面积共3 939.21万平方公里,占全世界的近30%;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4.3%,外贸总额占全球的19.7%,吸引的外资占全球的31.7%[1]。

金砖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且各有特色。巴西号称“世界原料基地”,在现代农业、清洁技术领域较占优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具有基础科学优势,拥有强大的航天产业和军事工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丰沛;印度被誉为“世界办公室”,其在计算机、软件产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3];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制造加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是能源和矿产资源的主要需求国;南非共和国被公认为“非洲门户”,矿产资源丰富,且开采技术较强。

金砖国家不同于发达经济体,也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它们在优化本国产业结构、创新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提升自身国际地位方面具有相似的利益诉求。自2006年金砖国家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首次会晤以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合作领域不断完善和成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机制化建设,建立以领导人峰会为主干,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有效合作框架,每年例行举行的领导人峰会对金砖国家合作发挥政治和战略引领作用。二是经济与金融合作不断深化,金砖国家逐渐聚合成世界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金砖国家协调立场,实施了有关积极财政、宽松货币、产业刺激和社会稳定等一揽子政策举措,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4]。三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以共同立场发声,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国家安全事务、经济、科技、农业、教育、文化、公共卫生、旅游和体育等领域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四是金砖国家在人文与科技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和发表了《三亚宣言》《德里宣言》,设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外汇储备库,并成立了工商理事会、智库理事会等组织,举办了金砖国家组织的电影节、青年论坛、智库论坛、青年外交官对话等,以各种形式夯实社会与民意基础。

随着合作机制的逐渐完善和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多边合作机制之一,其影响力不再局限于经济贸易和区域发展,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中也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合纵连横应对单边主义的国际合作与治理体系,而中国和印度作为该机制内的两大重要成员国,都希望金砖国家组织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文献回顾

目前,学界对金砖国家组织框架下中印合作的研究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特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成果主要聚焦合作意义、合作机制、合作潜力、合作领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有些学者认为,印度自参加金砖国家组织以来,对此投入了巨大精力,伴随冷战后印度外交政策的转变,印度希望利用金砖国家平台提升其大国地位,并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提升其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希望通过金砖国家机制倡导多极化世界[5]。有学者通过研究中印两国媒体对金砖合作的态度和观点,认为中印两国关系是金砖合作最敏感、最脆弱的一环,两国对于金砖合作有共识、也有分歧[6]。有研究认为,在中印多边外交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两国逐渐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内找到了利益交汇点。中国希望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提升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印度希望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为印度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创造新的条件[7]。有研究认为,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下,中印之间的经贸合作有贸易保护主义放松、市场准入标准放宽、相互投资扩大等机遇,但也存在贸易不平衡且规模小、保护主义倾向等非经济因素的问题[8]。有学者建议,中印两国应当重视和充分发挥金砖组织的作用,通过金砖平台推动中印增信释疑、加强务实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找到新的利益交集,从而让中印关系得以通过双边与多边路径得到不断加强[9]。

毋庸置疑,中印友好合作对金砖国家组织良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金砖国家组织已进入第二个十年,成员国签订了《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中国提出了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倡议[10]。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金砖国家要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致力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的形势,金砖国家组织更要担负起捍卫开放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的重任。在金砖国家组织框架下,中国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发展的四个方面:一是深化金砖国家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二是加强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挑战;三是开展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四是促进机制建设,构建广泛的伙伴关系[11]。

历史证明,中印友好合作关系既对双方加强协调、共同妥善应对世界经济日益加剧的风险和挑战十分重要,更对金砖国家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中印两国的积极态度,为双方关系的改善创造了必要条件,让中印友好合作关系能够不断发展,对确保完成金砖国家组织的下一个十年的奋斗目标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中印两国借助金砖国家机制扩大共识,有利于健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有利于加强南南合作、促进南北对话,有利于中印双边关系机制化建设。但是,既有研究对金砖国家组织框架下中印合作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与面临的新挑战缺乏较为深入的分析,对金砖国家组织下中印友好合作的未来趋势缺少系统关照。本文拟在分析美国单边主义破坏金砖国家良序发展基础上,探究中印两国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中印友好合作的影响,并提出强化中印合作机制、夯实金砖组织基础的相关建议。

三、美国单边主义对金砖国家组织发展带来的挑战

所谓单边主义,是指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特定大国,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制定和商议好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度,并对全局或局部的和平、发展、进步有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

美国单边主义战略的目的是企图通过强行干涉、控制他国,以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和塑造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进行强行干预;二是对实力较强的大国施行均势战略;三是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张。作为具有攻击性、排他性的干涉主义对外战略,美国的单边主义对世界的安全和地区稳定,以及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例如,特朗普政府多次一意孤行实施单边主义,在国际政治领域主要表现为不断“退群”,甚至还退出了伊核协议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美国对金砖五国实施的单边主义策略各不相同。美国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面对中国的迅猛崛起,美国将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并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极力拉拢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韩国等,企图构筑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对于印度,美国实施拉拢政策,企图破坏金砖国家的团结。近年来,美印关系不断深化,还贴上“天然盟友”的标签,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的地位与作用得到提升。为了拉拢印度、提升美印关系,美国着重加强了与印度的军事合作,满足印度提升军力的迫切愿望[12]。美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互动日益频繁,双边合作不断深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中俄等国的疑虑,不利于提升金砖国家之间的战略互信。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发展与合作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尤其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企图向金砖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金砖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可能成为发达经济体转嫁危机的受害者。同时,金砖国家合作还面临恶劣的国际舆论压力,西方发达国家经常抨击发展中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如果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迅速增长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当的位置,必将面临激烈竞争,这让发达国家感到不安[5]。许多美国政要、研究人员和媒体,一方面,持续唱衰新兴国家之间的合作,如,美国卡内基基金会的尤里·达杜士认为,金砖五国最终会与二十国集团融为一体。部分媒体认为金砖国家差异性太大,缺乏凝聚力,机制化建设没有前途,迟早会褪色甚至破裂[13]。另一方面,他们又不遗余力宣扬金砖国家会威胁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抛出“金砖威胁论”,认为金砖国家加强机制化建设是为了对抗发达国家,颠覆现有的全球治理理念的共识和价值基础[14]。特别是在金砖国家普遍面临国内挑战的情况下,一些西方国家断言:曾被视为全球经济主要驱动器的金砖国家已经“后继无力”。

四、金砖国家组织视角下中印关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边界争端是中印两国长期无法回避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1914年,英国驻印代表麦克马洪强行要求西藏地方政府划定印藏边界,强行占领约9万平方公里的西藏领土,其所划定的非法边界线被外界称为“麦克马洪线”。此外,英国还在中印边境西段围绕所谓“阿克赛钦问题”提出了边界方案。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约2 000多公里[15],分西、中、东三段。从目前双方的实际控制来看,在中印边界的西段、中段和东段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争议区域。在西段的争议区域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 000平方公里,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为9万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万平方公里,包括藏南地区[16]。

1962年中印战争后,两国在边界问题上仍然存在严重分歧。虽然从1981年起,中印两国商定轮流在北京和新德里举行边界问题谈判,却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围绕边界问题制造了多次规模不等的冲突与摩擦,包括1987年印度单方面宣布在中国的藏南地区建立“阿鲁纳恰尔邦”[17]、2017年的“洞朗对峙事件”[18]以及2019年废除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在印度宪法中的特殊地位等[19],中印双方因为边界问题导致的不信任对两国关系的整体发展影响深远,而边界问题作为历史遗留问题,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是中印两国无法回避的长期性问题。

(二)中印巴三角关系较为特殊

中印巴三角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加之莫迪政府打压和孤立巴基斯坦,其奉行的对巴基斯坦的强硬政策加大了中国平衡印巴关系的难度。

巴基斯坦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一方面逐渐改善与印度的关系;另一方面依靠引进大国的力量,使南亚次大陆的战略态势基本保持“平衡”。俄罗斯自苏联时期起,一直与印度关系密切;而中国与巴基斯坦接壤,长期以来与其保持着“全天候的友谊”和“全方位的合作”,双方是可靠的邻居和朋友。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在穆斯林世界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且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巴关系既是中国稳定周边地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需要,也是中国致力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实现和平崛起的需要,中巴关系仍然是中国应对南亚政策的重要基石。中国对待巴基斯坦的友好以及对中巴关系的重视让印度缺乏“安全感”,印度始终认为,中国作为巴基斯坦的盟友,在关键问题上将会站在巴方一边。尤其是,2019年印度修宪,拒绝承认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历史地位,中巴两国在联合国层面提出抗议。联合国安理会也在时隔50多年后,再次开会讨论克什米尔问题,使得印度对中巴关系的警惕程度进一步升级。

(三)“西藏问题”依旧是影响中印合作的敏感性问题

英国是所谓“西藏问题”的始作俑者。1914年,英国驻印度代表威逼利诱西藏地方政府签订“麦克马洪线”,留下“西藏问题”的祸根。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发动叛乱以及印度对叛乱的支持态度,成为中印关系的转折点。印度政府允许十四世达赖“政治避难”和其处理“西藏问题”的做法加剧了中印关系的恶化,并成为没有得到有效管控的“旧问题”。西藏叛乱之后,印度对华政策的消极面明显抬头,使得中印关系开始走下坡路。

印度的西藏政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总体而言,一直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承认西藏是中国的领土,在口头上强调不允许流亡藏人在印度国内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另一方面,又纵容达赖和“西藏流亡政府”长期盘踞印度,多次与“流亡政府”高层人员互动,并依据中印关系的变化打出“西藏牌”。2014年5月,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仪式邀请了所谓的“藏人行政中央司政”洛桑孙根,此后,印度多次大胆地利用达赖喇嘛干涉中国内政。2017年4月,印度高官还陪同达赖窜访达旺。凡此种种,致使“西藏问题”成为中印关系发展的障碍。

(四)中印互信面临不同的国家安全战略定位和意识形态的挑战

中印两国目前都是处于快速复兴中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之间既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又在很多领域存在竞争,因此,中印关系表现出二重性特征,而这种二重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国家战略定位和意识形态领域。一是中印两国存在合作基础。中国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印度致力于“实现印度崛起”,两国都希望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周边坏境为国家发展进步提供保障。两国对国际战略格局的看法具有相似性,对国际行为准则的主张具有共同性,对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中印两国开始建立“长期建设性关系”。二是两国虽然都是发展中国家,但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甚至是意识形态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分歧。尤其是在政治和安全方面,双方存在的不信任直接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印度希望在南亚保持强大的影响力,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印度的发展路线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同时,中国在东南亚、南亚均有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南亚,对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影响深远,而南亚被印度视为“后院”,不能容忍中国插手。同时,在意识形态上,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而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双方的意识形态截然不同。当然,在一定条件下,印度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有限合伙人。

因此,双方关系的二重性比较明显。尽管中印政治关系已经达到很高层次,但是由于中印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因素影响,尤其是两国在安全战略上的相互提防,使得整体关系的基础仍然存在较大的脆弱性。

(五)经贸问题是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现实性问题

经贸问题是中印关系的一个重要干扰因素,其实质就是贸易失衡,即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迅速增大。一方面,两国存在紧密的经济联系,据印度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重新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对中国的资本、技术、基础建设、物美价廉的商品等方面比较依赖,而中国也需要印度巨大的市场,尤其是手机、通讯等领域前景广阔。另一方面,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且印度对华贸易存在很大的逆差,导致两国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和纠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印两国资源禀赋相似,都是人口大国,面临同样的发展问题。从贸易伙伴方面来看,两国主要的出口市场都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以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均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出口主打产品,如纺织品、医疗化工原料等。从吸引外资方面来看,中国和印度因为均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都需要吸引大量外资来推动经济发展,而印度完善的资本金融系统为外资进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的竞争对手[20]。在制造业方面,中国虽然是世界的制造业基地,但印度人口迅速增长,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对中国某些行业产生了冲击。随着印度制造业逐步突破发展瓶颈,印度已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近年来,印度对中国产品发起多轮贸易救济调查,对从中国进口的近百种商品征收反倾销税,多次强烈要求中国降低技术门槛和打破行政壁垒,扩大进口印度的药品和软件,并希望中国扩大在印度的直接投资与建厂,以促进印度制造业发展。印度对中国企业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企业的投资热情[21],一旦双边关系出现其他问题,印度就会出现抵制“中国货”的声音。高频率的贸易摩擦阻碍了中印双边贸易更深入合作。

巨大的贸易逆差也让印度在与中国进行贸易时如鲠在喉。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为95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规模为76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印度对华出口规模为188.3亿美元,同比增长15.2%[22]。贸易赤字仍维持在578.8亿美元,这让印度政府面临着巨大压力。当前,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印度企业积极抢占美国企业在华市场,两国贸易差额有望缩小。虽然贸易失衡不太可能在近期解决,但是印度政府和领导人应该对贸易失衡抱着更加包容的、建设性的、长远的态度,解决贸易失衡问题并不断扩大两国经贸合作。

五、深化中印合作关系,夯实金砖国家机制的路径

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又互为重要邻居,还是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庞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不仅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且是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印两国应对话合作、和平相处、世代友好,在发展中印关系上,建立共同理念、共同决心、共同愿景,不断加强接触、加强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彼此往来,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促进民间友好,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新水平。

(一)着眼长远,真正提升中印关系的战略地位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应对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问题上,中印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印两国要继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共同目标,努力将两国的愿景变为现实,实现中印关系的行稳致远,并充分应用各自的智慧进行不懈努力,走出一条友好相处、合作共赢的光明道路,尤其要携手把金砖国家组织打造成一个极具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组织,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印两国还应根据自身的梦想与现实需要,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保持两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实现联合自强的前提下,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好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利益,共同促进开放型的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前进。

(二)立足现实,促使中印关系在金砖国家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印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金砖国家组织能否良序发展。在当前世界形势发生快速而又深刻变化的关头,世界经济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印两国只有携手前进,共同抓住历史机遇,才能在金砖国家组织中发挥重大建设性作用。当前,中印两国在双边关系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政治互信不足、领土争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军事对抗时有发生、经济竞争激烈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且根深蒂固,制约着中印关系的深入发展。但中印两国要从大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从长远着眼,从现实入手,通过和平谈判、诚恳协商、公平合理地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只有中印两国积极主动而又务实有效地消除彼此间的误解,解决好双方存在的分歧与问题,才能使中印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创造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中印两国要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努力促进金砖国家组织强劲的可持续增长,尤其在政策对接、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发展、共享金融以及科技创新和人文交流上进行深层次合作,为强化金砖机制、打造繁荣与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而奋斗。尤其是作为两个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要以金砖国家组织为重要平台,高举发展的旗帜,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继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金砖国家务实合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国际发展合作势头。

(三)有效管控分歧,扎实推进中印两国互信

“互信”是中印关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印两国最高领导人在接触对话时,一致认为双方在政治互信上存在问题。因此,加强彼此间的互信对两国关系至关重要。中印两国一方面要从大局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从战略高度把握中印关系,不断增强彼此了解和信任,重视顶层设计的作用,完善并强化双方的高层接触与对话机制,尤其是要全面有效地使用好已有的两国政治外交、边界问题特别代表、防务安全、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等对话机制,推动两国人民加强交流,培育友好感情,为深化中印友好合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构建互信过程中,应牢牢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中印两国定位为好邻居、好朋友,经得起政治风雨变幻;二是要充分认识到中印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彼此重要的历史机遇,应该倍加珍惜;三是无论何时双方都要秉持积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正确分析与看待彼此的主张,不要因错估而引发误解;四是要有效管控分歧与问题,减少公开对抗,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控状态。

特别重要的是,两国高层要本着向前看的精神,识大体、顾大局,始终牢牢把握中印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引领中印关系沿着正确的道路持续向前发展,朝着理想的目标努力奋斗。在外交上,切实加强密切合作,积极拓展外交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接触商谈的频率与效能。在有共同利益的国际问题上,加强沟通,力争把多边合作发展成为两国的新增长点,尤其是在热点问题上,要发挥建设性作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从而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创造条件,持续探讨和平解决边界问题可能性

中印边界问题是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极大地阻碍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针对边界争议问题,中印双方可以谈判,但却不能操之过急。同时,也绝不能放弃探讨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希望和努力,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创造解决边界问题的条件。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重点应该放在建立、完善、强化和真正落实维护边境和平与安宁的机制上。

为此,一是要高度重视两国的合法利益和合理安全关切。双方在边界问题上可以有不同意见甚至激烈争论,但绝不能发生大规模边界武装冲突,要将此列为不允许突破的底线。二是要改善并加强两国军队,特别是边防部队的友好关系,建立两国军队各种级别的对话、互访以及军兵种联合演习等机制,以便促进了解,消除误解,加深情感。三是在维护中印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的同时,应重视建立边境文化,促进双方边民的文化交流,为最终解决边界问题奠定民意基础。

(五)互利共赢,拓展中印经贸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在新形势下,中印两国经济的互惠合作对增进中印友好关系发挥着“压舱石”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极大地刺激了印度在经济上的改革。中印两国在经济上虽存在竞争,但也有合作机遇,且合作多于竞争。中印两国应以金砖国家组织等平台为依托,尽可能深度参与彼此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无论在资本的应用上,还是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都要向更深层次拓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高度重视与印度的贸易逆差问题。要想方设法挖掘在贸易投资、生物医药、旅游、信息技术和执法安全等领域的巨大合作潜力,尤其可将放宽进口印度医药产品等作为重要突破口。二是要与印度探讨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特别是率先达成有关未来降低关税的附属协议。三是要与印度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在确保边境安全的前提下,多开一些贸易口岸,使经济贸易向多元化、系统化、规模化等方向发展。

印度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人口大国,也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中印携手发展对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与印度应采取有力措施,共同推动两国的战略合作,强化经济联系,加强双方的利益链对接,让中印关系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塑造新型的、稳定的、相互依存的中印关系,为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携手共创双赢局面,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六)开拓创新,推进中印通过金砖国家组织和“一带一路”倡议协同发展

印度至今对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认同、不理解、不接受。究其缘由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和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印度误读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最终目的,认为中国是要按照中方自己的意愿和设计塑造国际体系和地区秩序。尤其在南亚地区,印度一直将该地区看作是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不容许他国染指。

事实上,金砖国家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在理念、地缘、内容和认识上有诸多相通之处。在理念上,二者高度契合。金砖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都是通过联合并团结新兴经济体国家,进一步改善国际治理秩序,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全球治理的一支极具活力的重要力量。在地缘上,二者代表性强。金砖国家组织成员国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缘代表性,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象国也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这种地缘特点,可以使许多国家共同参与国际合作,使得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在内容上,涉及面很广。金砖合作机制涉及的范围已从投资和贸易,逐步扩展到基建、教育、会展、环境、服务业、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内容,则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大领域,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认知上,二者可以深度结合。绝大部分金砖国家都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并融入各自的发展倡议。许多人士都认为,金砖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是相互支持、彼此协同的关系,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成为参与推动实现地缘政治和经济变革的路径。这些相通之处,可使金砖国家组织和“一带一路”倡议协同发展,其中,金砖国家组织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节点,而“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作为金砖国家组织合作机制的发展框架支撑与力量保障。

为此,本文建议:一是要积极推动金砖国家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周密计划、稳步推进,逐步提高金砖国家组织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贡献,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金砖国家组织的支持力度;二是从金砖国家组织合作机制入手,尊重并主动对接印度提出的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注重实际内容,而暂时搁置称谓形式,在金砖国家组织机制的框架下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非敏感性项目,并以此向南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辐射和扩大中国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各自可吸引和鼓励彼此的大中型企业投资建厂,进行产能合作,促进经济的大发展,打造中印关系在金砖国家机制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友好合作新亮点。

(七)凝聚核心,探索金砖国家组织内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在金砖国家组织机制的总体框架下成立中俄印三国合作组织,以使金砖合作机制更加强大并具有持久潜力。长期以来,中国和印度都与俄罗斯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事实表明,中俄印三国已经成为金砖合作机制中的主要力量,应在这一机制的总体架构下,设立中俄印三国为成员国的副部长级常设实体合作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多层次的对话会议,统一观念、协调立场、解决问题,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在金砖国家组织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但有利于金砖国家组织机制的自身建设,也有利于各成员国更具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美国竭力拉拢印度而企图破坏金砖国家组织合作机制的图谋落空。

此外,还要注意软硬实力结合,重视并加强中印两国之间的人文关系和民间交流。这不仅是促进两国人民深入了解的重要通道,也是双方不断改善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坚实基础,必须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做出成效。为此,建议率先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从影视文化入手,扩大合作交流,以此作为中印两国人民彼此了解的媒介与平台;二是以地域特色文化为核心平台,扩大和深化两国人民的文旅合作,加强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三是要加强中印两国的体育交流,扩大双方交流项目,重点培训青少年运动员,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注释]

①美国高盛公司的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金砖国家变为五国后,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共和国英文名称首字母组成缩写词“BRICS”指代,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砖”(Brick)类似,因此称之为“金砖国家”。

猜你喜欢

中印两国中印关系金砖
资讯
王毅回应中印分歧望双方打开心结相向而行
中印两国关系的制约因素
窑里金砖的演绎
中印两国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创新合作为金砖国家增色
浅析“莫迪时代”中印关系的机遇与挑
中印明年继续联合军演
在新世纪加强和深化中印关系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