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企业节能降碳的探索和实践

2022-11-21王赟余昭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节能与环保 2022年8期
关键词:研究院精细化绿色

文_王赟 余昭辉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航天企业承担着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历史使命,更应成为节能降碳的排头兵。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强系统谋划、实施“八化”措施,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助推美丽中国建设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 系统化的管理理念是做好节能降碳的首要前提

坚持系统工程思想理论方法是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一次又一次突破、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制胜法宝。节能降碳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以系统工程理论和思想为指导,设定目标,明确重点,统筹全局,制定详细规划和策略,引领节能降碳的正确方向。

研究院充分运用系统工程思维研究、分析、解决节能降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编制“十四五”节能降碳规划方案,以完成节能降碳考核任务为目标,以一体化组织为保障,以节能诊断为牵引,明确“八化”举措,引入绿色能源、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精细化建设、助推绿色产业发展。

2 一体化的组织保障是支撑节能降碳的坚实基础

组织不牢,地动山摇。建立具有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规则的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是支撑节能降碳的坚实基础。建立起覆盖研究院所属单位的一体化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厂(所)级、处级和主管三级管理人员,实现重点单位配备专职处室和专职人员,利用年度指标考核和责任任务书构建共同目标,依靠定期工作交流实现群策群力的共同利益,利用节能减排管理制度达成共同规则。同时,研究院利用全国节能节水宣传周、低碳日、环境日等活动,制作员工节能手册等措施,将节能降碳的理念贯穿到全体员工,实现穿透式管理的目标。

3 整体化的诊断监测是开展节能降碳的必要条件

诊断监测是摸清企业能效底数、挖掘节能潜力的最直接手段,只有摸清家底,才能有的放矢。“十三五”期间,研究院依靠节能诊断监测实现挖潜降耗,节约能源占总能耗的15%,节约经济价值约3000万元。“十四五”时期,研究院将持续开展水、电、热平衡测试、能源审计、节能监测、污染物监测等诊断监测工作,引入多方机构,依靠信息化手段实现整体化的把脉问诊,进一步挖掘全院节能降碳的潜力。开展碳排放专项核查,摸清和分析各单位碳排放底数,形成碳排放核查分析报告。建立能效和污染物排放先进和落后单位清单的评价机制,定期对各单位评比排序,奖先罚后。

4 绿色化的发展思路是推进节能降碳的重中之重

“绿色化”作为新时期的“新五化”之一,凸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其核心就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4.1 引入绿色能源,实现能源结构调整优化

绿色电力是指利用特定发电设备,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研究院积极引入具有绿色认证的绿色电力、太阳能光伏等实现能源结构的调整,降低碳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例如,于2022年6月取得从北京电力市场购买绿色电力的资格,逐步增加绿色电力在全院电能中的占比,灵活调整火电和绿电的购买比例,降低碳排放,控制成本,打造低碳绿色企业。

积极探索太阳能光伏综合利用,如在具备条件的单位安装太阳能热水装置用以职工洗浴,集热面积为160m2,最大化利用太阳能集热,结合天气变化情况配置辅助电加热,日均提供55℃热水12t,年节电46万kWh。目前,研究院正与国网北京供电公司共同探索太阳能光伏综合利用项目,形成互惠共赢、节电降碳的电能管理新模式。

4.2 强化节能“四新”应用,实现本质节能降碳

节能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四新”的应用是实现本质节能降碳的根本。在节能新设备使用上,开展高耗能老旧设备淘汰替换专项行动,对电机、水泵、变压器、配电柜、加热炉等重点耗能设备实施更新改造,提高设备能效水平。在新技术应用上,推进绿色照明、能源储能和梯次利用、能源智慧化管理中心、重点用能设备实时监测、清洁能源利用示范应用等重点工程。在新工艺采用上,推动无氰电镀工艺替代、涂装工艺绿色替代、机械铣切工艺替代等工艺优化。在新材料应用上,实施动力管网、电力电缆等材料的更新换代。

4.3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应用示范区

研究院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以标准体系建设和统计评价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各单位为建设主体,设定“四横四纵”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四横”即以绿色示范工厂/车间/生产线、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建设内容;“四纵”即为开展绿色制造标准化提升工程、体系化提升工程、高效化提升工程和智能化提升工程,推动基本建立绿色制造体系。

5 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是体现节能降碳的创新驱动

5.1 利用能源综合管理中心实现用能分析精细化

研究院大力推进节能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进程,建立起涵盖供热、供电、供水自动化集中管控的能源综合管理中心,实现从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精细化管控的过渡,为科研生产打造强有力的绿色动力引擎。该中心实现了实时“监、管、控”一体化管理,使计量更准确、统计更全面、操作更规范、分析更严密,节约直接经济价值和人工成本超400万元。研究院推动基于云计算的能源管控平台优化,对能源消耗总体情况及主要耗能设备,实施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

5.2 利用重点用能设备监控实现能效考核精细化

高耗能重点用能设备是实现节能降碳的重中之重,用能量占全研究院总能耗的70%以上。研究院通过建立150kW以上重点耗能设备台帐,利用电力载波技术手段,克服了设备分散、数据连通困难的突出问题,对重点耗能设备实时在线监测和管控,并连接入院能源综合管理中心,实现对设备耗能数据的精细化分析和管理。根据科研生产任务量的变化情况,研究院还制定了针对性的重点用能设备使用方案,合理分配“峰谷平”用电时段,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

6 标准化的流程体系是维护节能降碳的长期保障

6.1 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

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的总体要求,完善节能环保管理制度体系,研究院先后修订节约能源管理办法和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针对“双碳”研究制定降碳措施和细则,实现以制度规范管理,以流程细化制度、以考核检验流程的管理新模式。

6.2 推进节能环保管理标准化进程

标准化是实现规范管理最有效的手段。研究院先后建立起数据统计标准、监督检查标准、项目评估标准等多项标准文件,明确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计算方法,节能环保检查的评分细则,建设项目节能评估的要点等内容,实现以标准化手段强化规范管理的目的。

下一步,研究院将深入研究节能降碳的政策和措施,构建绿色发展与节能环保标准体系,重点推进以绿色工厂评价标准、企业环境风险源分级标准为代表的绿色标准化体系。

7 效益化的成果体现是实现节能降碳的不竭动力

节能降碳既是社会责任,更能直接体现节约价值,实现效益化。通过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实施科研生产区分时段科学供暖和电力市场化交易等措施,自2018年以来已累计节约能源成本7156万元,成为研究院高效益发展中的突出亮点,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①通过梳理天然气锅炉房供暖基础数据和分析供暖曲线,创造性地提出科研生产区分时段供暖方案并采用以流量调节阀作为执行机构,实现分时段科学精准供暖并节省大量天然气。②研究院作为电力市场交易用户,以优惠电价从电力市场直接购买电力,制定了精细化市场购电交易、用电低谷期暂停备用变压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集中操作等措施,使科研生产购电成本下降10%。

8 集约化的绿色产业是推动节能降碳的全新动能

着力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是推动节能降碳的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院依据集团公司产业发展规划,利用航天核心技术优势,做强做优以粉煤气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氢能应用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拓展危废处理环保运营领域,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绿色技术,推动多项绿色技术达到国内领先。采用“一企一策”培育具备竞争优势的成长型公司,逐步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9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通过实施系统化、一体化、整体化、绿色化、精细化、标准化、效益化、集约化等“八化”举措,体现了航天企业紧抓节能降碳不放松,以及为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航天强国不懈奋斗的决心。期待更多的企业及机构积极加入我国节能降碳事业中来,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研究院精细化绿色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在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不是我!是他捣乱!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以美声承载音乐剧——北大歌剧研究院牵手“堂吉诃德”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