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和重大意义

2022-11-21刘权政赵绥生付奋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文明

刘权政,赵绥生,付奋奎

(1.西藏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2.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判断和命题:“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新判断和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再次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何以能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有何意义?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成为当前理论界亟需研究的新课题。

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

在社会历史学视野中,文明与文化是有着相同内涵和外延的范畴,广义文明的基本内涵是:人类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风俗的等一切成果的总和。文明即文化,文化即人化,人化即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别于自然形成的成果,它是人类特有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生存方式。人类文明形态则是指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制度与体制、治理模式以及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价值观体系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要素的总和,它标志着人类一定发展阶段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等全方位社会开化与进步程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文明形态是一个新文明形态不断扬弃旧文明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自然历史过程。其演进的动力来自于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是推动文明形态演进的根本性物质力量。历史上每一种文明形态的性质与特征,取决于生产方式的性质,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3]602在决定文明形态发展性质的生产力因素中,劳动工具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构成生产力的“测量器”和“指示器”,由此马克思主义给出这样的结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4]

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来看,人类已经创造和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四种文明形态。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人类创造和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大文明形态。中国文明新形态标志着一种新型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形成与崛起。在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石器生产工具极其落后,原始人类劳动经验缺乏和技能低下,只能以渔猎为生,食品严重匮乏,人类生存时时受到威胁。这种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了原始氏族成员只能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团结协作、平均分配,艰难维持种族生存,没有私有财产占有和阶级分化,社会发展极其缓慢。这是原始文明的基本特征。随着原始社会末期铁器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导致剩余劳动产品出现,剩余劳动产品使私人占有现象随之不可避免地出现,于是出现了阶级分化与对立,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便应运而生,人类由此迈进阶级社会,也迈进农业文明形态。“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5]这一文明形态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以手工劳动工具为代表,生产关系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辅之以小商品经济,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统治为特征。这一历史时期生产力依然十分低下,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很小。随着近代蒸汽机时代而引发的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代。这一文明形态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机器工业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加速发展,人类具有了改造自然的强大能力。经济关系上代替自然经济的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小农和小手工业者大量破产,沦为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这是一个资本为王的时代,社会财富迅速两极分化,资本成为社会真正的统治力量。政治制度以资产阶级“民主制”、政党制度为代表。资本的逐利与贪婪本性推动了当今西方世界的现代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全面对抗,也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对抗。两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模式的弊端,它能够创造发达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必然给人类世界带来破坏、冲突及战争,这是社会前进过程中必将被扬弃的一种文明形态。正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出的:“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6]

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共产主义文明形态的描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预示了工业文明之后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到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理论上构建的未来人类文明新形态,其社会制度就是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粗线条、框架式地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的文明形态,该文明形态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生产关系方面,扬弃了数千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进行社会生产。其二,社会生产克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盲目性,消除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实现了有计划的生产。其三,由于生产力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极大丰富,全社会实现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每个人的劳动都表现为直接的社会劳动,不再有交换的必要,所以商品和货币退出历史舞台。其四,劳动不再成为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第一需要。其五,阶级对立消亡,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然消亡,政党消亡,政治社会终结,铸剑为犁,社会演变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国家将“迄今所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肌体”。[7]157其六,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使人类在更多领域实现了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其七,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和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八,人类彻底摆脱了动物的生存竞争方式,真正开始人的生活。“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活条件”。[7]564共产主义将是一个高度和谐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再有利益对抗。人类最终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自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自身的主人。其九,全人类都得到了解放。人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关系中获得解放而实现了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8]

由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社会主义视为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它同属于共产主义文明形态,所以他们并不认为社会主义会形成一个独立的文明形态。他们只是简略地指出这一过渡阶段有别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几个特征:其一,为了巩固新生社会主义政权,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完善,在这一阶段国家依然会存在,这将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国家形式。其二,这个阶段的国家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其三,由于社会产品还达不到充分涌流的程度,所以个人消费品将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社会成员之间表面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样的“资产阶级法权”依然存在。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一)这是以全人类解放和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目标的文明形态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预测的未来社会,将最终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贫富对立,实现全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无产阶级的解放,而是全人类的解放。“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最终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9]共产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最高价值准则和本质特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0]53人类在追求自由与解放的道路上艰难跋涉了数千年,经过了原始文明与农业文明时代“人的依赖”阶段,到工业文明时代“物的依赖”阶段,到共产主义才到达了“人的自由发展”阶段。全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高社会理想,这种博大胸襟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最高境界。这一崇高价值目标决定了共产主义文明形态从它一登场就超越了历史上一切文明形态,站在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上。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作为共产主义文明的雏形形态,秉承了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目标,在社会主义阶段虽然还难以完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但是它在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追求过程中,不断推进人的现代化,不断在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着物质条件。

(二)这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文明形态

任何文明形态的道义高度,取决于这种文明形态所秉持的社会最高价值观准则。习近平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1]资本主义秉持资本为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价值准则,决定了它必定极力维护少数有产阶级利益,这个社会必然是经济贫富对立、阶级严重撕裂的社会,无法实现人类不同利益的和解。尽管它高举“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的大旗,但是这样的社会中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中国文明新形态秉持的社会精神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观体系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规定了这个社会所信奉的价值准则和追求目标。在社会主义文明形态里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政府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努力维护、实现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中国文明新形态以这种先进价值观为精神引领,体现了社会价值追求的正义性和崇高性,决定了它必然超越以往文明形态而耸立于人类精神道义高地。

(三)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并不断推进共同富裕为阶段性目标的文明形态

人类步入阶级社会以来,社会关系都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这就决定了以往这些文明形态的本质特征就是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政治不过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已,在这样的文明形态里,国家的性质必然是维护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富人阶级的利益,少数人的享乐建立在多数人苦难之上,少数人的自由建立在多数人不自由之上,少数人的发展以剥夺多数人发展机会为代价。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确立起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为本的制度体系使得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具有以往任何文明形态无法比拟的制度优势。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执政党的初心和使命。社会主义制度超越了几千年来贫富分化对立的积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把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相结合,力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在国家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凸显了发展的人民性与正义性。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国打赢了脱贫攻坚之战,历史性地解决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地方、一个民族都不掉队的目的,充分彰显了这种文明形态的制度优越性。

(四)这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文明形态

决定人类文明形态性质的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衡量一种文明形态优劣的重要标准是经济效率,即它推动生产力的效应大小。经济基础集中反映着一定文明形态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与经济模式,构成文明形态的重要内容。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形态的经济基础,这种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关系导致了这些文明形态的种种弊端,制约着这些文明形态的道义高度。共产主义文明形态扬弃私有制,生产方式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从而为全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构建奠定了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来后,我们曾经尝试建立单一公有制,但是事实证明这种单一公有制经济模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生产力低下的具体国情。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建立起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极大地释放了社会生产力,成为中国改革成功、经济快速崛起的秘诀及中国经济模式的亮点之一,构成中国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特征。

(五)这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文明形态

经济模式从属于经济基础,是构成文明形态的核心要素。中国文明新形态在经济模式方面的一大特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文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工业文明是全面的商品经济模式。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将把商品经济发展到最高峰,进入共产主义文明形态,人类将扬弃商品经济而回归产品经济,届时社会产品将极大丰富,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所有生产者的劳动不再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而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商品交换失去必要性,商品、货币将退出历史舞台。原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早期探索中简单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极力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排斥市场机制,事实证明这样做根本不符合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国情。中国在改革实践中,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把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把“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内在结合起来,创造出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成为中国经济模式的成功秘诀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构成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征。

(六)这是以和谐社会为本质属性的文明形态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但是在以往的文明形态里,和谐社会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美好愿望。马克思曾经指出,历史上的文明形态都是以对抗为基础的。原始文明的“和谐”状态只是人类生产能力低下的无奈选择。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血与火的阶级对抗与斗争历史。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预测,在未来“自由人的联合体”里,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将消除阶级之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保证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第一次成了自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自身的主人,社会实现了高度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秉承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命题,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追求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具有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条件,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的执政理念使我们得以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是我们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七)这是五大文明“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文明形态

社会片面或者不均衡发展是以往人类文明形态的共同特点和普遍特征。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原始文明形态人类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生存斗争,还没有形成追求文明进步的自觉。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已经开始尝试进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探索,但它更多局限于统治阶级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的需要,“礼不下庶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史的创造主体难以共享文明进步成果。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机器工业强大生产力的推动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都有了长足发展,也惠及到更广泛的社会阶级和阶层,但建立在“资本为王”之上的文明进步,主要受益者是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受资本逻辑的支配,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公平正义、人权道德等价值体系注定是虚伪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汲取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的成果,超越资本主导的逻辑,确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崇高目标,秉持人民创造、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克服了以往文明形态的片面性和不均衡性,构成中国文明新形态优越性的一大显著特征。

(八)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形态

任何一种先进的文明形态的形成,一定意味着它破解了以往文明形态的发展困局。中国文明新形态的先进性与合理性就在于它推动人类向生态文明模式的转型。在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人类处处受自然的制约,人类敬畏自然。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机器工业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人类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雄心与能量空前膨胀,人类由敬畏自然转向藐视自然,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掠夺自然。在资本贪婪本性支配下,无限制地追逐利润导致人类对资源无止境地掠夺,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极度恶化,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的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资本逻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凸显了中国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模式的优越性。

(九)这是建立在和平发展道路之上的文明形态

国强必霸曾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铁律,也成为不同人类文明冲突的根源。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是建立在“霸权逻辑”基础之上,对国内民众掠夺、对外行殖民扩张之路。“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10]34在今天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虽然赤裸裸的掠夺手段不多见了,但是不平等交易、强权政治依然不断加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为奋斗目标,不谋求世界霸权,始终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把为人民谋幸福与推动人类进步统一起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超越了“国强必霸”逻辑,超越了“修昔底德陷阱”,走的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开放包容与和平发展构成中国文明新形态的显著特征。

(十)这是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形态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就提出了人类同舟共济的大同理想,而现实中的人类数千年来却深陷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游戏而难以自拔,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成功往往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失败为代价,这种狭隘的发展理念导致文明发展模式的畸形与缺陷。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以一个泱泱大国的开阔胸襟和远见卓识,第一次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为解决人类发展难题、实现人类共同价值贡献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秉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建构一个更符合双赢与互惠原则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一个更尊重文明多元性的全球政治新秩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努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反对零和博弈、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今天中国以自己的长期稳定和快速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机遇,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劲引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国发展进步与全人类发展进步相统一的大国胸襟,构成中国文明新形态的显著特征。

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社会主义看作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认为社会主义属于共产主义文明形态的范畴。随着我们对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理论界认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虽然同属于一个社会形态,但二者又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两个社会发展阶段。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国情之下搞社会主义建设,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相比较,其差异远比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预想的大得多。比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会想到,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中国在总结发展经济的实践经验中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而不是他们所设想的普遍意义上的公有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没有预想到,中国成功地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起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预料的那样,社会主义将逐渐退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国家机构与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民主政治模式、社会治理、国际环境、文化与意识形态等方面,处处体现出中国特色。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中国搞社会主义,注定了它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社会主义在具体道路、制度和体制等方面有很大差异。那么,在我国这种国情背景之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就不仅完全可能,而且非常必要。构建起这么一种文明新形态,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意味着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达到了高度自觉与自信,意味着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有了更清晰明确的认识与实践目标。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形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优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有利于把顶层设计与“摸石过河”结合起来,以更清晰的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利于“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与发展,逐步创造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物质条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好地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探索艰难而曲折。自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以后,早期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教条地照搬经典作家书本理论,最终没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反而因“苏东剧变”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大胆改革开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以世界公认的中国速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向全人类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文明新形态的活力与魅力,正是共产主义文明形态强大生命力的初步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五、结束语

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在面对“人类如何生存、如何发展”这一根本性生存哲学问题。这个问题的要害是要回答,什么是人类更理性、更合理地生存方式。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关涉到人类将把自己带向何处去。唯物史观认为生产方式最终制约着不同时代人类对这些“生存哲学”难题的回答。各种文明形态的出现,都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标志着人类生存方式的发展变化,每种文明形态都是那个时代人类对“生存哲学”提交的答卷。中国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为这一历史难题提供了截至目前为止最有价值的答案,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体现了中国对人类命运的使命与担当。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12]中国文明新形态的形成与完善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3]588中国人民必将在深入推进文明新形态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世界提供更有价值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用“世界尺度”规划航线——大学之大,重在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新形态西装
对不文明说“不”
图书馆未来的新形态、新趋势探索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