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必然性及可行性分析
2022-11-21童文兵
童文兵
中高职业教育衔接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将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必然促进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也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也必然给职业教育中的中高职衔接提出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必要性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1.经济发展新方式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中国制造的开启,加快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社会提供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也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素质向“上移”,从而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去完成经济的新发展方式赋予的新使命。因而,新使命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新动力。
2.新技术新产业兴起与发展赋予职业教育新任务。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社会生产中,低素质、技能不高的劳动者越来越缺乏竞争力。而中职培养的仅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很难支撑和促进高端制造等新兴新技术新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急需大量的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为新技术新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经济社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并且高等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下一个发展和培养层次的教育。因而,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中高职教育衔接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
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内涵。经济发展新常态,导致了人们对知识和观念的更新有了强烈的需求,以适应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对现实生活质量的提高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有较为强烈的要求,提升个人的职业能力,必然通过参加终身教育的再学习和再提高来完成。而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互衔接,特别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必然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实现了终身学习的目标,突显了学习的层次性,也满足人们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因而,中高职教育衔接成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亮点。
4.新时代职业教育赋予职业教育新要求。当前的职业教育认同度不高,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对职业教育产生影响和职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发展愿望差距大。然而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强有力的职业教育才能较好地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社会成员也要求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劳动者,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实操、应用型人才很难适应经济技术发展要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也是国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因此,中高职业教育衔接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以学生为教育中心需要中高职教育衔接。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对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国家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诉求;同时很多家长和学生期待进入到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达到提高个体素质的目标,也是渴望提升能力的劳动者的诉求。这两个诉求,通过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就能实现,这也是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对中高职衔接的必然要求。
(三)社会进步要求中高职教育衔接。目前,我国经济正在转型,要求劳动者素质转型到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无人酒店等的出现就告诉我们:现阶段,中职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劳动密集型工作、技术含量不高的岗位已逐步被智能机器人所代替。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技能型复合人才,而职业岗位上也需求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和高技能型人才,所以中职教育必须继续延伸教育的链条,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拓宽路径,不仅引导和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实现中等职教向更高层次发展,也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又能推进我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步伐。
当然,在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到中高职教育具有一贯性,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而开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也要注意中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存在着中高职的教育对象不同、层次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差异性,并且中等职业教育起点于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人群,培养出的实操人才,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而高等职业教育以普通高中生或中职毕业生为主体,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中高职教育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
二、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可行性
(一)政策引领中高职教育衔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中高职教育衔接。自此关于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中央和国务院及教育部不断出台政策鼓励探索实践中高职教育衔接,从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招生政策、教育与培训衔接等,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与措施推进中高职业教育的衔接。201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指出“制定中高职教育衔接计划”。从政策上要求和鼓励中高职教育衔接。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中高职教育衔接。
1.中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数量和质量发生较大的变化,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人才。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提升未受到高等职业教育人员的素质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工作,而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2.中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中等职业学校是中等职业教育实施的主体,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培养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其目标定位于高层次性,因此不仅包括高等职业专科,也包括高等职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具备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而,高等职业教育比中职教育具有更高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及广泛的适应性。
3.中高职教育衔接有其物质基础。一是中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为中高职业教育衔接提供了专业基础。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在专业大类相同或相近的基础上,专业的教育类型相同、专业及课程设置相似、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一致,为最终培养目标夯实了物质基础。二是中高职教育的区域性为中高职业教育衔接提供了物质支持。中职院校为所在区域内的行业、企业的岗位培养初级技能人才,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和服务对象是一致的。同时,由于中高职院校主要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因而也便于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科学配置中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资源,使二者有机地融合服务于中高职教育衔接。中高职教育衔接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能剔除中高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复的部分,节约教学资源,让课程体系更科学;能实现中高职实践能力教学的阶梯性、层次性、针对性,解决教学资源浪费的问题。故此,实现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要解决的首要而现实问题,也表明了在同一区域内制订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可持续性。
(三)中高职教育衔接是科学资源配置的要求。
1.中高职业教育的衔接有利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当前,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不足和不充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的不全面和表面性的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中职院校学生就业和后续发展性。而高职教育因生源来源复杂,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配置和教学安排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高职院校为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不得不加大投入,实现与社会职业、高职教育目标的衔接。从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目标和人才发展等来看,需要中高职教育衔接,中高职教育衔接有效推进制订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来实现职业教育目标。
2.中高职业教育的衔接有利于资源配置。职业教育的区域性强,中高职教育衔接后,教育行政部门一是能集中优势资源,合理统筹规划中高职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联合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二是改善中高职学校的实训条件和提高充实师资队伍,相关的教学资源可实现共享共用,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专职教师校际授课,节省教育资源。三是中高职教育衔接可实现专业操作技能梯级培养模式,建构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的中高职业教育实践操作体系的四个梯级内容,实现中高职院校中对相同或相近专业实践教学项目科学化、系统化,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
三、结语
总之,中高职教育是不同层次的教育,他们的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但中高职教育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科学筹划,系统安排,保证中高职教育衔接有序开展,并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