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和5G 远程平台的基层医院超声会诊模式探索

2022-11-21裴少华郑剑林沛杰邹思源

人人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二维码医师远程

裴少华 郑剑林 沛杰 邹思源

(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东 深圳 518115)

2015 年,国务院发布《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深圳作为试点地区,将区属公立医院和社康中心整合成一个法人单位,成立基层医疗集团,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同时医院集团亦承担起赋能社康中心的教学与指导工作。2018 年9 月14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使通过远程平台进行诊疗活动有了法规依据。同时近年来快速发展的5G 技术,快速普及的微信应用程序等新技术工具也给远程医疗带来了提质增效的想象空间[1]。

本文拟探讨在行业法规规范下,基层医院的超声科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工具赋能社康中心,提高整体超声诊疗水平,助力分级诊疗落地。

1 总体技术架构

基于微信和5G 远程平台的超声检查,将利用手机微信终端、5G 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提供的信息通路,完成医院内部上下级机构超声科的远程超声检查与诊断,助力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技术架构实现上分为3 个层次。

1.1 感知层

主要包括手机、传输盒、交互界面、显示器和摄像头等,实现采集和呈现超声远程诊断过程所需影像和音视频信息的主要功能;其次控制装置,如操控超声探头的机械臂亦可接入网络。

1.2 网络层

包括基础网络和虚拟专网控制。基础性网络采用蜂窝网络(4G 或5G),实现院内和院外广域连续性传输和7×24 小时实时在线。虚拟专网控制采用智能路由、联接管理和网络QoS 保障等技术,以满足医疗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网络层实现医院内上下级超声医生和超声设备的联接,医疗集团内各医疗机构超声科之间的联接。

1.3 应用层

包括超声科业务系统如患者数据管理、数据分析、超声质控、危急值管理等,也包括院内的EMR/HIS/PACS 系统、远程医疗平台和应急救援平台等。

2 平台功能

平台功能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硬件模块、微信模块、服务器。硬件模块主要实现对超声图像的获取与传输;微信模块实现沟通联系功能,同时亦是平台系统和病例管理的交互入口;服务器部分实现对病例数据的存储、平台和数据的管理、图像查阅注释等功能。

2.1 硬件模块

硬件模块的实现主要使用单片机,包括监测与缓存、上传、删除3 个处理模块和GPRS 网络传输模块。当硬件监测到来自超声设备的数据输入后,将数据存储在单片机上;然后调用程序对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并通过GPRS 蜂窝网络向服务器发送一个接入请求,当服务器监听到连接请求后,创建一个Stocket 套接字,用于完成硬件Stocket 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当同一病例的全部数据到达服务器后,单片机启动删除程序将本地数据进行清除,释放储存空间。

2.2 微信模块

微信模块实现医师间的沟通联系和病例传输、平台管理。沟通联系依赖微信的即时通讯功能实现;病例传输以二维码图片为载体,双方均可通过识别二维码进入查阅与注释界面。会诊发起医师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为入口进入管理界面。

2.3 服务器

服务器主要布置在云端,接收并解析来自硬件模块的病例数据,并完成存储归档。同时有关系统平台的管理功能,对会诊图像的查阅调整及注释功能均在服务器端实现。具体的管理模块包括对硬件进程的管理、会诊病例库的管理、会诊二维码的管理;查阅注释模块实现对所会诊病例的查阅和意见注释,并可完成对会诊所需图像的调节处理。

3 远程超声诊断业务流程

社康超声医师检查时如需寻求上级医师会诊,只需完成完整的超声扫查并存储对应的静态图和动态图,并通过超声设备的导出功能一键将影像资料传输到到外接的硬件中即可。后台系统在接收到相关资料后会通过微信返回一个二维码给发起者。发起者仅需将二维码通过微信发送给目标会诊响应医师即可。响应者通过识别二维码即可浏览与机器原图无差别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并完成会诊。

4 应用实施和关键技术

4.1 患者隐私保护

患者隐私保护涉及到技术层面和管理运营层面两方面工作。技术层面主要是通过权限管理、电子签名、网络安全等措施,确保医师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管理运营层面主要是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医疗集团内的规章制度,对参与远程会诊的医务人员进行患者隐私保护的相关培训和督查工作。

4.2 院内蜂窝网络建设

由于医院内建筑结构复杂、设备干扰多样的特点,部署在医院的室内蜂窝网络需要:采用共小区技术,实现无缝覆盖,提高了基站接入切换的成功率;灵活扩容和容量按需扩展,以满足了医疗业务的持续发展;具备数字化运维能力,实现室内覆盖网络维护的可视化、可检测和可远程维护;具备5G/4G 网络的通信技术能力。

4.3 数据存储和管理

超声检查过程中存储的动态和静态影像数据容量较大,且相关数据的使用贯穿患者的整个生命周期,历史数据常作为患者疾病转归和随访比价的必要参考。因此在数据存储和访问策略上,可根据超声影像数据的特点,划定当期数据和历史数据, 随时间推移而动态调整,通过应用规划和对数据的利用策略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访问和查询的问题。

4.4 持续拓展和兼容性

随着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等业务发展的深入,顺应医疗业务发展的需要,平台所需提供的服务将与日俱增。平台设计上要做好功能分拆和封装,通过公开API 接口的方式进行功能模块间的链接;同时平台还需预留接入其他第三方应用或被接入其他平台的开放和兼容能力。

5 结果

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2 月测试硬件模块接入GE、飞利浦、西门子、迈瑞、三星等主流厂家各类超声机型共13 台套,测试过程中,设备兼容性好,系统运行平稳,操作比较方便。基层超声医师检查时如需寻求上级医师会诊,只需完成完整的超声扫查并存储对应的静态图和动态图,并通过超声设备的导出功能一键将影像资料传输到到外接的硬件中即可。后台系统在接收到相关资料后会通过微信返回一个二维码给发起者。发起者仅需将二维码通过微信发送给目标会诊响应医师即可。响应者通过识别二维码即可浏览与机器原图无差别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并完成会诊。

6 讨论

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超声检查人次已经位于医院影像学检查的首位。受到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我国大医院的超声检查往往人满为患,患者预约检查的等待时间较长,而基层医院超声检查的人数较少[2]。随着我国对基层医院的大力扶持,基层医院的超声设备等硬件设施已大为改善,但是操作技术及诊断技术仍相对落后。当下社会生活中,体检及常规诊疗人群逐步增加,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分级诊疗将初筛患者留在基层,既有利于减少人群聚集带来的卫生安全隐患,又能减轻上级医院的诊疗负担[3]。

远程会诊为解决基层医院超声诊断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方法。远程会诊是设置会诊端和远程端,将远程端的图像通过网络技术传入会诊端,上级医院专家通过上传的图像提供诊断结果和决策[4]。本文提出的会诊模式是基于微信和5G 远程平台的超声检查,将利用手机微信终端、5G 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提供的信息通路,完成医院内部上下级机构超声科的远程超声检查与诊断,助力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既往国内学者探寻的超声远程会诊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存在上下级医师沟通不及时、服务器功能不全和图片质量差等局限性[5-6]。本文介绍的会诊平台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硬件模块、微信模块、服务器。硬件模块主要实现对超声图像的获取与传输;微信模块实现沟通联系功能,同时亦是平台系统和病例管理的交互入口;服务器部分实现对病例数据的存储、平台和数据的管理、图像查阅注释等功能[7]。

目前,基于微信和5G 远程平台的超声会诊模式将日常的医疗工作资源进行了图像信息数字化、医疗机构内部信息处理,并协调了医师远程会诊工作,实现了线上操作线下完成医疗工作,具有相当实用的社会价值。未来随着网络、通信、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促进远程医疗的更广泛普及和更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二维码医师远程
可以吃的二维码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二维码
远程诈骗
让严肃的二维码呆萌起来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