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夯基路径
2022-11-21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 刘 佳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立意是“以考察学生思想政治学科基本知识的记忆与熟练程度为主要目标”。因此,复习课必须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熟练程度。怎么强化?科学地读背无疑是一个基本且重要的方法。
可是,很多学生不会读背。为什么读背是个问题?我在班级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不爱背,二是背不会,三是没时间背。第三个问题涉及各学科的统筹安排问题和学生的时间管理问题,不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笔者在本文着重探讨前两个问题:“不爱背”和“背不会”。谁是因?谁是果?其实,这两个问题既可以是因,也可以是果,还可以互为因果。因为“不爱背”,所以“背不会”;因为“背不会”,所以“不爱背”。
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必须走的流程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和兄弟学校的经验,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理解记忆有温度
理解是对知识进行掌握与内化的前提。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与分析,可以为学生的背诵与记忆提供支持。
例如,在复习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框“基本经济制度”,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几个易混易错点始终不能完全掌握,即使当场记住了,可做题时又“掉坑”。尤其对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与“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混淆不清。我是这样帮学生理解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所有制,这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完全吻合;而后者表明的意思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如果不解释通透这个易混点,就让学生死记硬背,一来不一定记得准,二来很为难学生,就会加重学生的读背困难心理。所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阅历,把他们认为难理解的东西解释通透。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读背是有效果的,更是有温度的。
二、比较记忆更清晰
由于知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很容易造成记忆的混淆。因此,在记忆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背诵效率,学生可以弄清相似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吃透并消化知识点。
例如,在复习有关监督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公民的监督权力、人大的监督权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职能等知识点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标。三大监督除了所属的主体不一样之外,还可以从性质、监督的对象、监督方式等方面进行区分。在比较的过程中,还可以弄清人大性质和政协性质的区别,进一步强调政协不是国家机构。甚至还可以引申出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等相关知识。这些都是常考知识点,而且学生经常混淆不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夯基教学,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与内化基础知识,提升教学效率。
三、内驱记忆更有效
他需是他人(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愿望;己需是学生的自我要求和愿望,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是学生的内驱力。只有把内驱力调动起来,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先复习基础再训练提升的复习模式,改为先通过随堂检测来暴露问题,使学生产生读背紧迫感,进而主动要求老师给时间读背。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回归到随堂检测环节。这时,学生会发现读背完后解决问题就变得得心应手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句读背要求也没有提出,学生的读背积极性却被充分激发。
四、检测记忆落实处
读背也需要监督。而适度的、恰到好处的默写检查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监督。
对于默写,我们是系统的、有计划的。当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读背熟练度不够时,默写时就侧重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关键词的记忆,默写单采用的是填空题加改错题。在九年级第一轮复习课上,我们重在夯基,默写单采用的是思维导图式的填空题,填空内容比较多,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比较高。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在读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流程优化,引导学生“会背”。当然,读背只是学习要求之一,学习方法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培养学生拓展延伸知识体系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