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编教材视角下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民族教育的发展
2022-11-21呼司乐土
呼司乐土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全国统一编制教材,对国民教育的发展是一件有利于国家教育统一性的重要基石。 只有当我们学习相同的语言和文化时,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 如果每个人都说自己的语言,学习自己的文化,那就不能够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要求。统编教材就是为了我们能够学习到优秀的文化精髓,把握国家教学宗旨的大方向,成为真正的文化传承者。国家统编教材的要求是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实践,我们会更好地理解统一教材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清团结的意义,不能盲目地替学生做主,应该与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相伴而行,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人才而不懈努力[1]。
一 国家统编教材视角下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现状
随着学习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学习观念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习与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影响学习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样和复杂。承载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也从特定的单一维度形式演变为抽象的多维系统,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自觉主动性、独立体验、互动合作和探索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和提高。国家统编教材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国统一教材是在总结吸收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当前发展,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有利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国统一编制教材,有利于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近年来,我国把教育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全国统一编写教材,有利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各族人民的民族意识。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秉持爱国志向,时刻怀有爱国心,将思想情感认同转化为行动意识,以实际行动增强教育力量,共同愿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教育测量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教育评价和教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学习方式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学习方式的进化不断地推动着我国教育主要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成果的互相衡量和范式的变化可以说是任何教育的衡量和评价都是建立在对“学习”概念的理解之上的。作为教育测量的原则和发展规律,教育测量理论在教育活动中的发展和应用也受到学习方式改革的影响。
二 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民资教育发展积极作用
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它既是对国民经济和文化未来发展可能性的预测,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因此,重视国家统编教材视角下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是对民族教育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族素质反映了一个民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就是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优化。国民素质越高,发展速度和程度越高。国民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国民教育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优化心理意识素质,逐步提高 身体素质,从而使这个民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文明国家[3]。因此,依托国家统编教材才能积极地发展国民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家发展的根本之策。然而,国民教育影响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重视民族教育的投入,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人才,将促进经济发展。如果忽视了国家统编教材的国民教育,那么公民素质难以保障。国民经济会遇到劳动者素质低、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匮乏、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注重国家统编教材的重要性,通过教育测量与评价来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要以全面育人为教育理念,并加大教育力量的全面投入。
中国的民族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为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推动力。教学方式和教学体裁都有很大发展和改善。 我们应该秉持国家统编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将民族教学的概念进行创新,完善教学制度,在现有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扩大民族教育之间的开放和交流,大胆地吸收世界上优质的教育模式,使中国的民族教育不仅维持自己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时代的独特特征[4]。
三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意义
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教育测量评价的意义,有必要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计量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教育评价既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强加于教育体系之外的,只要有教育过程,就必须伴随着教育评价。否则,教育过程是不完整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增强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意识。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识别,而且是改进。在某种程度上,改进比识别更重要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识别受教育者,而是帮助他们全面发展作为控制教育过程的主要手段,教育评估必须提供必要的反馈改进教育过程的信息,这是教育评估的直接和主要功能;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区别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因此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规范教育过程所需的信息,但它不能直接而是间接地影响教育过程。将帮助我们积极使用和开发教育评价的各项功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教育活动是“社会、心理、控制的统一体现”,这三个因素可以构成教育系统的三个最基本的子系统,即目标系统、行为系统和控制系统[5]。教育目标则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来促使到的教育的质量目标和实践标准。它是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育的全过程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进行有机结合。构成了教育目标的完整体系,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呈现。目标体系体现了教育中的社会成分系统,从任务方向、任务内容、和任务结果三个方面决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和教育手段 它包含了教育系统的心理成分 通过这个系统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互动过程。系统包括教育系统的控制组件 因为所有的控制过程都是根据一定的目标在状态空间中选择系统的各种可能状态的过程,从而使系统达到或接近选定的状态;在选择之前,首先要确定教育系统在不同时期的空间状态,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测量和评价的过程,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系统中的主要因素[6]。
四 我国民族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历史的垂直轨迹看,国民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是,从横向发展来看,民族教育仍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教育水平,特别是在发达地区。 今天,民族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民族教育体制改革包括办学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民族教育体制的主要问题是办学主体单一、管理体制不健全、投资体制薄弱、办学效率低。国家统编教材的教育的观念依然深刻影响着国民教育体制的转型。个人和社会力量办学在民族地区尚未形成普遍现象。学校课程脱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单一。目前,少数民族学校普遍实行全国统一课程模式。该模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针对发达地区的城市学生,很少考虑偏远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学校课程脱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单一化。多项研究证
明,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厌学、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基础教育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经历相距甚远,导致学生对生活的陌生感。在投资体制方面,民族教育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争取教育多渠道筹资的体制在民族地区尚未普遍实现。在管理体制上,民族教育需要理顺管理机制,有效区分各级政府职能,以此来摆脱被动的尴尬局面。
五 民族教育的发展趋向
国家统编教材视域下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位是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之上,要维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忱。因此,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应该以评价为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缓释渗透,充分利用评价的结论作为改进发展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学生的好坏,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完善教育模式。不断完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莫打着测量的旗帜去筛选学生,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时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创意思维。我国的教育要时刻以人为本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为国家统编教材的完善提供有力支持。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学机制来深度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督促学生不断完善自己,促使中国的民族教育理念逐渐完善,发挥出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7]。
国家统编教材视域下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机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测与评价,切实为未来国家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国民教育不同于其他普通教育。它有自己的独特性,但它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其他民族的支持和帮助。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支持民族教育发展的政策。一是倡导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和优秀文化。加强国字教材建设;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语言教材,不断提高教材编写质量[8]。其次,重视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并通过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国家领导人的愿望和想法是美好的,但民族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不是那么简单,容易出现偏差。究其原因,其实是价值取向的问题。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民族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国民教育既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特色,传承其经典、独特、原始的文化,又要随时与其他家庭成员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建设更美好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我国民族教育要以国民教育为前提,同时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个性。目前,许多学者在研究民族教育时忽略了教育本身的意义。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民族教育也是以育人为目标的崇高事业。因此,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充分尊重人、关注人的前提下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既要强调国民教育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功利作用,又要关注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少数民族的流动性增加,民族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民族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生活在大量汉族人口中的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六 结语
民族教育是要将民族作为具有共同文化的民族进行文化传承和培养。一方面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实现个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民族或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民族教育,又称少数民族教育,是指在多民族国家对少数民族成员实施的复合民族教育,即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少数民族成员提高适应现代主流社会的能力,以实现个人的最大发展;另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丰富人类文化宝库,为民族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教育要发挥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稳定的作用;其次,民族教育要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后,民族教育要满足受教育的民族成员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总之,要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立足民族教育发展史,从个人、地区、国家乃至世界的角度确立民族教育的价值取向,突出全面育人的发展方向。在承认国家“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