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中君子
——中国青瓷

2022-11-20吴清纯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品性釉色花间

吴清纯

中国的陶瓷,世界之最,不仅仅是因为其陶瓷的悠久历史,工艺种类的纷繁亦是精彩纷呈。在学术界,陶瓷是陶与瓷的总称,无论是陶还是瓷,中国都为其书写了最美的篇章。比如陶,有宜兴紫砂;比如瓷,有景德镇瓷器。其中,景德镇瓷器名震中外,因为种类多、工艺好成为中国名瓷的代名词。人们一般都知道,景德镇的四大名瓷是青花瓷、颜色釉、玲珑瓷、粉彩瓷,其中青花瓷被称为“瓷中之王”。而被誉为瓷器之花的中国陶瓷之青瓷,很多人以为青瓷就是青花瓷,其实不然。虽然它们的名字很像,但是因为青花瓷着色力强,烧成率高,成品大多色彩缤纷艳丽,迅速崛起使之成为瓷中之王,被划分为独立的陶瓷分支。而青瓷是青色釉瓷器的简称,是在白色的瓷胎上画上青花,和其他瓷器一样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成品颜色纯净单一,为青玉色。所以说青瓷和青花瓷没有关系,是建立在白瓷基础上的一个瓷器种类,是一门独立的陶瓷工艺。

青瓷是中国陶瓷中最庞大的一支,它虽始终冰清玉洁似少女,却历史悠久,在中国瓷器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便是青瓷了,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青瓷,被称为“原始青瓷”。青瓷是瓷器的鼻祖,因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青釉而得名。其中龙泉青瓷尤为著名,国际陶协主席珍妮特·曼斯菲尔德说过,“龙泉青瓷的唯美釉色是国际陶瓷的标杆”[1]。纵是如此,它从千年前走来,却不紧不慢,循着自己的节奏。人们说宜兴的紫砂壶艺有六百年征程,它传统、厚重;说青花瓷可以代表中国古代优秀的陶瓷工艺,它璀璨夺目……而青瓷,它的身上,历史的痕迹、传统的工艺,它都有,却从不张扬,它就那么单纯地在那泛着幽幽的光,走过千年仍历久弥新,而这正是它的美,美在它的纯洁品性,它的初心永驻。

青瓷,被誉为瓷中之花,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它像个纯洁的姑娘,羞涩美好。是的,青瓷颜色较为单一,即使南北方因为瓷质与烧制会出现颜色的差异,这点比较有趣,就像南北方的人文差异,南方的青瓷细腻,颜色青翠欲滴;北方的青瓷青中泛黄,较为厚重,这也是青瓷有灵性的地方。但相较于五彩纷呈的青花瓷、唐三彩、粉彩瓷等其他瓷器种类,较为单一是青瓷的颜色特征。而这种单一并不是单薄,这种青色中有厚重的历史,比如我们熟知的唐代的越窑和宋代的官窑、汝窑等都属于青瓷系列。这种青色中有细腻的工艺,前文有说青花瓷之所以能成为瓷中之王,最大的因素是其着色力强和烧成率高,相对的,青瓷的着色力和烧成率都不高,所以它的工艺需要更为考究与细腻才能有成功的出品。这种青色中有流光的釉彩,它们在光下玲珑剔透,所以有“青如玉,明如镜”之美誉。

青瓷,更像是瓷中君子。首先,在我国,玉是君子的象征,而青瓷它与玉同色,与玉一样在光下有着晶莹剔透的美,这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其次,如果说青花瓷是瓷中之王,如花中之王的牡丹,那么青瓷就如花中的君子——莲。青瓷不像其他瓷器那么炫丽多彩,在众多的瓷器中,你一眼看不到它,但是看了一眼,你便忘不掉它,因为它和圣洁的莲一样,有种沁人心脾的纯净的力量,既有“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的淡雅,亦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性,是为瓷中君子。

青瓷属于耐看型,一眼可能不会惊艳,两眼便会沉浸其中。欣赏一件青瓷作品,慢品之中自有诗意。比如图一《花间醉》,以“酒坛”为形制,大肚、细颈、小口,造型优美、自然、淡雅,特别是瓶口的细节处理,“一点凝红和薄雾”,自然之象,宛若天成。瓶肩处的花纹装饰,如落英缤纷,极具美感;瓶身上的条纹设计,融入了现代流行的美学元素,与时俱进,在传统中突破创新。此器釉色莹润,色泽光亮,透明感强,胎质细致竖白,釉色柔和润泽。既有“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的诗意,又有“花间饮醉解千愁,不现花魁醉不休”的潇洒。

图一 《花间醉》

总结

青瓷,虽历史久远,却历久弥新。因为它的美,所以它是瓷中之花;因为它的品性,所以它又是瓷中君子。它就那么纯净地在那泛着幽幽的光,走过千年,不紧不慢,不争不抢……

猜你喜欢

品性釉色花间
如意
花间炫舞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张蓓:花间堂只是我的一个阶段 会朝着下阶段继续努力
张蓓:花间堂只是我的一个阶段 会朝着下阶段继续努力
品德教学须关注品性、悟性、灵性
“不同地域学生融和品性培育”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分析
丁学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