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溪
——浅析作品《南瓜壶》的造型艺术以及仿生壶的制作艺术

2022-11-20林灿煌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0期
关键词:泥料田园生活紫砂壶

林灿煌

紫砂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一个分支,其有着多变的造型艺术以及表现形式。经过世世代代大师的传承,流传下来的经典紫砂壶数不胜数。纯手工制作是紫砂壶的立足之本,因此没有一把紫砂壶是一模一样的。每一把紫砂壶都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创作者所赋予它的文化内涵。白驹过隙,紫砂文化却经久不衰。紫砂壶作为一个雅俗共赏的茶具,其外观艺术以及文化内涵是造就其成为文化瑰宝的原因之一。而判断一把紫砂壶是否有收藏价值,泥料是最基础的因素。

一把上等的紫砂壶冲泡的茶汤,色泽饱满,茶味浓厚,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茶自身的本味。也就是说,品质上乘的的紫砂泥料就奠定了这把紫砂壶的基础。江苏宜兴,被誉为“陶都”,是紫砂文化发家的起源地。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大自然丰富的紫砂泥矿的馈赠,宜兴的紫砂文化是最出名的。笔者创作《南瓜壶》这件作品时,选用的是降坡泥。最纯正的降坡泥的色泽以及润泽度都是其他泥矿无法比拟的。它的颗粒感十分丰富,质地极其特殊,《宜兴紫砂矿料》这本书有描述“烧成之后,呈黄色,呈暗红色略透黄,胎质细腻油润,梨皮表面黄色颗粒密布,色泽效果十分细腻丰富”。烧制过后的颜色也十分饱满,与笔者所创作的灵感《南瓜》的颜色也十分相似。同时降坡泥的透气性也极佳,十分适合作为紫砂壶的泥料,同时也较为稀少,受到很多大师的偏爱与追捧。

造型美学是紫砂壶无法忽略的议题。笔者所创作的《南瓜壶》正是仿生壶的一种。“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的造型从来都是各不相同,别具一格,各有各的独特雅致韵味。笔者认为,筋纹器给紫砂壶带来了生命力,给紫砂文化也带来了创新元素。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古代时,许多文人墨客,选择隐居,远离世俗,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是他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选择。这也同时体现在了紫砂壶的创作之中。南瓜壶是紫砂壶中常见的一种壶型,十分经典,是源自于对南瓜的观察而形成的。南瓜壶将南瓜真实的纹理刻印在壶身之上,筋纹达到了南瓜的神韵,十分写实逼真。壶体以南瓜的形状进行制作,饱满圆润。加上降坡泥的质地,使得壶体更加生动,富有纹理颗粒感,层次也更加丰富。笔者将瓜柄作为壶盖的形状,南瓜藤为壶把与壶嘴的形态,两头露出,截面逼真,清晰可见。这把壶的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真实的南瓜放在面前,线条弧度十分流畅且生动,点、线、面完美融合,犹如一体。栩栩如生,构思巧妙,取材自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笔者选取南瓜作为创作灵感,一是因为南瓜壶是紫砂壶中十分经典的造型,二是南瓜其本身的寓意。南瓜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蔬果之一,源自于生活的灵感,也让紫砂壶更加亲民,更加贴近生活。笔者认为,农耕以及田园生活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现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已经步入电子时代,仿佛农田与大自然已经离我们而去,要过上田园生活甚至也需要刻意而为之了。笔者也希望借此鼓励越来越多的快节奏的现代人,慢下来,享受生活,那种田园山水之乐也是忙碌的我们所需要的。

南瓜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多子多福、福运绵长的吉祥寓意,紫砂壶的创作中有许多借物寓意的形式,笔者也正是借此表达了对使用者最真挚的祝福与祝愿。

结 语

寄至味于淡泊,发隐忧于日常。紫砂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承担的文化传承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虽然现在紫砂文化也面临着手工文化传承后继无人、越来越多的工业化机器取代的难题,但是笔者始终坚信,在我们所有紫砂行业从业者的不懈努力之下,我们会守护并继续传承一代又一代紫砂壶大师的手工技艺,让紫砂文化这种传统文化被更多人所知晓,用我们的双手赋予每一把紫砂壶以生命力,将我们对紫砂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融入进去,打造出一件又一件传世佳作,让它流芳百世!

猜你喜欢

泥料田园生活紫砂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我向往的田园生活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
亚历山大·蒲柏的田园思想与辛弃疾的田园思想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