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 的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可视化分析
2022-11-20荆晨阳王晓燕孔令霞张艳梅杨亚峰赵丽
荆晨阳 王晓燕 孔令霞 张艳梅 杨亚峰 赵丽
1.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医院儿科,河南郑州 450006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指起病于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类疾病,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表现[1]。TD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可分为短暂性TD、慢性TD 和抽动秽语综合征,有研究显示,中国青少年的患病率分别为1.2%、0.9%和0.4%,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2]。虽然将TD 归属为神经精神类疾病,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明确。有研究显示,性别、精神性疾病家族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等可能是引起TD 发生的危险因素[3]。对于轻度TD,可采取医学教育及心理治疗,中重度则应进行药物治疗及行为干预[4]。现代医学治疗TD 首选硫必利、阿立哌唑等抗精神病类药物,但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会使患儿及其父母产生焦虑情绪,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5]。近年来,中医药治疗TD 的优势凸显,通过口服中药或配合针刺、推拿及耳穴贴压等外治法能有效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还能避免长期服用西药而产生不良反应[6-7]。CiteSpace 软件由陈美超博士开发,能对大量的文献进行分析,还能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预测[8]。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将中国知网近20 年中医药领域与TD 相关的中文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处理,以便了解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知网。检索方法:(主题词=抽动障碍OR 抽动症)AND(主题词=中医OR 中药OR 中医药OR 中西医);时间跨度为2001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纳入标准:①中医药领域治疗TD 的相关文献;②语言限定为中文;③文章作者信息完整。排除标准:①学位论文;②指南;③会议通知等其他不相关文献。
1.2 研究方法
筛选出的文献从中国知网以RefWorks 格式导出,首先基于普莱斯定律:(nmax为作者的最大发文量)[9],得出核心作者发文量,在VOSviewer软件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再导入CiteSpace5.8.R3进行数据转换,设置CiteSpace 相关参数,时间分区为2001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时间切片选择为1 年,阈值选g-index(k=25),剪切方式采用Pathfinder 法,选择关节路径简化。节点类型分别选取关键词、机构及作者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可视化。
2 结果
2.1 期刊年发文量及来源分析
共筛选出1 051 篇文献,剔除学位论文、指南及会议通知等文献449 篇后,纳入602 篇。结果显示2019 年发文量最多,为67 篇。2001—2011 年发文量逐渐上升,2011—2012 年波动下降,2012—2019 年波动上升,2019—2021 年波动下降,总体发文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见图1。进行期刊来源分析,发文量前5 位的期刊分别是《中医儿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医临床研究》《辽宁中医杂志》《四川中医》,分别发表了31、30、20、19、19 篇文献。
图1 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相关期刊发文量年度趋势
2.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602 篇文献共1 283 名作者,发文量≥19 篇的作者有王素梅、吴敏、马融,其中王素梅发文量最多,共28 篇。基于普莱斯定律,得出N=3.96,即发文量≥4 篇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共77 名。使用VOSviewer 得出核心作者共现密度图(图2),显示近年来形成了以王素梅、吴敏、马融、王雪峰、韩新民等为代表的核心作者团队。见表1。
表1 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研究的核心作者
图2 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研究的核心作者共现密度图
2.3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对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可以得出中医药领域关于TD 的研究机构分布情况。首先对研究机构名称进行规范,如河南中医学院规范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等。结果显示主要研究机构以各个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主,而基层研究机构较少。见图3。
图3 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
2.4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能展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Like Lihood ratio(LLR)算法进行关键词聚类,选择展示排名前10 的聚类结果。见图4。结果显示聚类结果显著且具有可靠性。关键词聚类结果多集中在2010—2015 年。见表2。
表2 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的关键词聚类
图4 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图
2.5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能展示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高度概括,通过关键词可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CiteSpace 对所得到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并将数据中词义相近的关键词合并,如抽动症与抽动障碍合并为抽动障碍等。见图5。
图5 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的关键词共现时线图
2.6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能反映该某领域研究热点的变化。根据关键词突现网络,可知2003 年开始出现“中医治疗”,此时中医治疗是主要研究热点,随后出现了关于TD的各种“综述”;2007 年出现了运用“氟哌啶醇”与中药进行疗效对比;2010 年出现“肝风内动”、2011年出现“中医证型”,此时TD 的病机和证型是研究热点;2019 年以来“数据挖掘”是主要研究热点。见图6。
图6 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的关键词突现分析图
3 讨论
3.1 文献发文量及发文作者分析
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共纳入602 篇文献,结果显示中医药领域关于TD 的年发文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尤其从2012 年开始,发文量呈现迅速增长,这可能与同年王素梅等牵头制定了本病的中医诊疗指南有关。国内学者对中医药治疗TD 保持着较高关注度,王素梅团队、马融团队和吴敏团队对于TD 研究的影响力较高,通过他们的研究方向可以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王素梅团队发文量最多,提出了运用平肝健脾化痰法治疗本病,认为TD 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虚肝亢、风动痰扰[10-11],该团队于近期将健脾止动汤治疗TD 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重点研究[12]。马融团队参与制定了最新版TD 中医诊疗指南[13],并在近期从“肝主筋膜”等理论探讨TD 的发病机制[14]。吴敏团队则认为外风引动内风是TD 的发病机制,应从肝肺并治[15],并对祛风止动汤治疗TD 的安全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16-17]。
3.2 研究机构分析
共纳入326 所研究机构,以各个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主,结果显示同地区的研究机构合作密切,如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密切,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合作密切,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密切。此外,国内研究机构之间具有跨地域联系,但都与基层研究机构联系较弱。由此可知各个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对于TD 的关注度较高,产出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提示科研平台和团队的重要性[18]。
3.3 研究趋势探讨
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及时线图,结果显示在中医药领域TD 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儿童,TD 的基本病机为肝亢风动,治疗方面以平肝熄风为主要治法,常运用天麻钩藤饮、安神定志灵等汤剂治疗[19-20]。关于治疗TD 的中成药方面,目前仅有菖麻熄风片和九味熄风颗粒两种,其数量较少,因此对于治疗TD 的中成药可能是今后研究热点之一[13]。针刺治疗TD 效果显著,其中的揿针则在近年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可能与揿针能持续进行穴位刺激,产生的疼痛较轻,患儿接受度较高有关[21-23]。meta 分析显示使用中药复方、耳穴疗法治疗TD 能取得良好效果,且安全性较高[24-26]。此外,名老中医的经验总结越来越受到关注[27],这与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有关,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在已构建的数据库中发现隐藏的、具有价值的知识,数据挖掘技术能推动关于TD 的方药及临证研究[28-29]。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中医药领域治疗TD 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结果显示,近20 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证型研究、方药研究、中医药疗法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目前中医药领域关于TD 的关注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研究热点集中在总结临证经验、中医外治及方药作用机制等方面。然而基础实验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应加强基础实验研究的关注度,此外该领域相关单位与学者应加强与基层单位之间的联系,甚至与国际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以期共同推动中医药领域防治TD 水平的发展。最后,本研究由于未纳入相关英文文献,导致结果存在一定偏倚,但本研究是建立在科学统计基础上的,其能为相关学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提供一定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