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研修,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022-11-20王东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南明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19期
关键词:课例研修校本

王东明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南明小学)

校本研修是由学校教务部门所具体组织开展的有目的、有主题、有计划、有过程、有实效的教师研训活动。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深入、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校本研修的推进应该与时俱进并在不断创新中发展。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不容乐观,从现实到理想的距离之间,需要用具体策略来融合打通,并持之以恒,方能见实效。

一、问题聚焦——常态研修不容乐观

不少学校的校本研修有声有色,不管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还是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都卓有成效。但也有很多学校的校本研修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笔者经过观察与梳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一动不动”

没有校本研修的学校教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在走访、调研的学校中,存在一学期不进行校本研修,或一个学期只开展一两次校本研修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城郊学校、农村学校和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情况尤为明显。佐藤学先生认为:“教研活动的举行、开展必须保证一定的次数,仅靠两三次的研修讨论,不可能深入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取长补短,只有通过很多次的案例聚焦与分析,才可能真正到达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样,如果学校校本研修一动不动,要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整体发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墨守成规”

虽然有一些学校在开展校本研修,但不管是研修形式还是研修内容都非常老旧,基本只有上课、评课两个环节,几年来都没有改变、创新。可想而知,看似热热闹闹的校本研修场面背后,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收获甚微。墨守成规的思维、行动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整体的发展,也与新时代教育不相符。

(三)“蜻蜓点水”

同时,有的学校表面上重视校本研修,制定了具体的校本研修计划,但学校每个月安排了许多的活动,教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学校活动所挤占,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去思考、安排、实践校本研修。即使参与了,教师们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蜻蜓点水似的草草收场。如此,疲于应付的校本研修,对于学生、教师的帮助微乎其微,有时反而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四)“朝三暮四”

也有的学校没有系统安排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校本研修内容,想到什么就搞什么,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看看人家在搞什么,学校也跟着搞什么,“朝三暮四”“盲目跟风”,没有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师的实际和学校发展的现实状况展开,随意性很大。如此,要形成有特色、有内涵的校本研修举步维艰。

出现以上种种校本研修的问题,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并系统地、有序地安排学校各方面工作,让教师静下心来,潜心于教学,潜心于研修。

二、推进策略探寻——努力寻求突破重围

纷繁世界里,觅一方清静,把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扎实开展起来,落地生根,并有意义,探究策略是必须的。基于小学学科教学的性质和校本研修本身的特点,笔者认为,有序开展学校校本研修,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课例研究——积沙成塔,成就发展

众所周知,当前使用的教材都是以课或节或章或单元的方式推进的。主张一课一得,或是一堂课的所得,或是一篇课文的教学所得。一个个成功的一课一得,彰显了课例教学的优势。

“课例研究”即以完整的一节课或一节课的一个片段作为案例进行梳理、剖析、总结、归纳,发现亮点或找到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或是聚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与环节,反思、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

“课例”不同于案例,也不同于教案,它采用叙事的方式记录全程,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操作性。这里以小学高段数学研修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例研究为例:

课例研究,以研修组为单位,教师分工合作,以团队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有的教师展示课例内容的教材解读;有的教师根据课例内容经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预案进行课堂展示;有的教师综述课例研修感悟;有的教师负责相关资料的汇编和整理,并装订成册;其他教师同样参与全程,做好相应的工作。

步骤一,“10分钟”教材解读阐述

选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内容之后,原先对其上位知识、下位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起点,又为分数的混合运算做准备。然后,对教材主题图进行分析:人教版的主题图结合垃圾分类的情境,以扇形统计图的形式出示各种垃圾所占的分数,有同分母分数,有异分母分数。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起点,复习旧知,关注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算理,迁移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在新旧知识之间通过通分建立联系,完善分数加减法的知识结构,掌握算理,习得算法。在具体的教材解读中,有纵横两个方向的比较,发现教材编排的逻辑起点和内在规律。

根据研修团队全体成员对教材详细解读,汇总论证,教师用10分钟时间对教材解读进行阐述。

步骤二,“40分钟”课堂教学展示

虽然是“40分钟”的课堂教学展示,其实是集体研修的结晶。基于教材与学生学习起点的前测,设计教学过程,并在课堂中演绎。然后对学生进行访谈、后测。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设计再进行课堂展示。

磨课的过程,何止是一个“40分钟”,台上“40分钟”,也许台下是一星期、两星期的磨课,才有课堂现场的精彩展示。

步骤三,“10分钟”研修感悟追述

根据整个课例研究过程,用叙述的方式记录下来。叙述中,有对教材理解与把握的学理依据的探究;有对磨课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调整过程的阐述;有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前测,以及教学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后测,从而再调整教学设计进行磨课;有对磨课、调整过程的反思……由此,再把整个课例研究的过程进行叙述。教师在展示研修感悟时,内容缩减成千字文,用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展示出来。

课例研究以整个教师研修团队的方式进行,既有团队研究的智慧体现,又有教师综合素养的展示,在研修团队全体成员的发展中促进校本研修的展开。

一个学期二十周左右,两周一个课例,一个研修团队就累积形成十个左右课例。学校低中高三个数学研修团队,同时全面铺开,一年下来,累积的课例就很多了。学校研修团队凭借“课例研究”这条路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校本研修形成良性循环。

课例研究,因为选点小而精准,周期比较短,容易操作,收效颇大,深受教师的欢迎。同时,一个个课例如一粒粒沙子,慢慢地累积起来,共同筑起提升校本研修质量的大塔。

(二)主题研训——众人拾柴,全面丰收

随着统编教科书的使用和推广,校本研修也随之跟进。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较统编教科书,在编排体系上、内容板块上都有很大的调整。为了更好地使用统编教科书,学校开展了以“统编教科书”为内容的校本研修——主题研训,取得很好的效果。这里以低段语文研修组“古诗词教学”主题研训为例:

步骤一,选定研训主题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科教学特点,选定研训主题。通读现有的统编教科书,发现其编排了大量的古诗词,而且在编排的数量和编排的方式上,都做了大量的调整。统编教科书增加了那么多古诗词,怎么教?低年级古诗词怎么教?于是,教师顺应教材改革的潮流,选定“古诗词”作为研训的主题。

步骤二,研读教材内容

主题确定以后,研修团队的所有老师,聚焦这一主题,对低年级统编教科书中的古诗词进行全面地梳理和解读,找到相应的学理依据。

首先,梳理教材。认真细读四册统编教科书,并与人教版教材古诗词板块进行对照:人教版全套教材编排了69首,其中一年级上册6首,一年级下册4首,二年级上册4首,二年级下册5首,共19首;统编教科书总共编排了124首,一年级上册到二年级下册四册教材共安排了28首古诗词,每册教材7首。

其次,比较教材。在梳理教材的过程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发现存在以下变化:诗词篇目数量增加了;编排方式更灵活,有的诗词独立成篇,有的编排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也有的作为识字教学的载体;诗词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最后,分析交流。研修团队的所有教师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研讨,找到学理依据。这样编排以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遵循了儿童记忆规律,并从国家教材层面出发,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学生学习之初,就学习中国文化,特别是诗词经典。

步骤三,探究具体策略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遵循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规律,重新审视古诗词的教学。教师普遍认为学习古诗词的最好办法就是反复读,熟读成诵,读中感悟,不过多地讲解,也不要太多活动,就是带领学生不同形式地读。在诵读中、在游戏中、在想象中积累古诗词,对话古诗词,从而对话古人,对话历史,对话文化。在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下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诵读中积累;游戏中感悟;想象中对话;整合中吟唱。

主题研训聚焦于教材,教师研修团队立足于教材,以课堂为载体,分板块进行,有理论学习,有实践行动,并贯穿于整个学期,主题明确,目标集中,可操作性强,取得很好成效。

(三)项目推进——持续探索,长效发展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学校校本研修项目,可以说是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研修项目可以来自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可以来自教师的教学现场,当然也可以来自学生的实时学习……支点还是比较多的。

每一所学校的校本研修项目的提出和推进,都有一定的理论背景和学理基础,需要教师去学习、去探究,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从而提升学校校本研修的成效,引领教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这里以“深度学习”项目为例。在项目推进之前,教师先要了解何为“深度学习”?为何提出“深度学习”理论?“深度学习”如何操作?

步骤一,项目,从学习理念开始

项目的选定来源于学校发展现场,也来源于课堂,聚焦于学校校本研修。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校选择“深度学习”项目,试图改变学校校本研修的方向,在关注教师教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学生真实地学。由此,教师从学习“深度学习”的理论开始,逐步走向课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实地发生学习。

学习“深度学习”项目所涉及的理念,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研修行为,确保项目推进少走弯路、偏路。比如:学校先后引领教师阅读、学习了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陈静静博士的《课堂的困境与变革: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基于对中小学生真实学习历程的长期考察》……让理念先行,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引导学生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步骤二,项目,从理念对接实践

理念引领下的教学实践更为从容。项目组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全程跟踪、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教师记录时,先选定观察记录对象,然后在40分钟的课堂学习中,对选定学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蹙作仔细地观察、真实地记录。

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不少学生整堂课都没有主动参与学习;有的学生持续学习的时间比较短,有的学生表面上看似认真,其实没有真正学会;有的学生虽然不举手、不发言,但学习紧跟着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节奏;有的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比较强势,成为小组的核心……由此,不难发现,教师在上面全神贯注地讲课,不少学生都没有进入真实地学习。

根据观察与记录的内容,项目组教师相聚在一起进行讨论与分析:学生为什么没有进入真正地学习?课堂中,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学习真实地发生?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理念,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聚焦关键、核心问题,推动教师去学习、思考和实践。

步骤三,项目,从实践走向成长

经过研修团队一段时间的整体推进,教师逐步在实践中成就成长。项目组教师基本能有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现状并有效地记录,能根据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这不仅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逐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效,校本研修更有效。

校本研修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同时也是提升学校科研综合实力的平台。除了以上列举的策略以外,还有很多。选择何种研修方式,唯有基于学校实际和教学现场,才能促进学校校本研修真实地生发,促进师生的协同发展。让教师静下心来,在教中修,在修中研,认真地、扎实地开展校本研修,让全体教师在研修过程中,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和谐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课例研修校本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课例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