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开道 激励赋能
——小学劳动教育的体系建构、行动开展和激励评价

2022-11-20任礼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康宁镇九年制学校

教书育人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双减劳动育人

任礼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康宁镇九年制学校)

一、落实政策,整体建构劳动育人体系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就需要从学校层面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奠基学生幸福人生的育人目标,整体建构劳动育人体系,不断丰富劳动育人途径,积极倡导劳动育人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切实落实国家政策。

(一)从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劳动价值的体验方面筑牢体系建构底座

从哲学的角度看,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人类的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生产一些物质资料,对内维持自我的生存和发展,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在不断的劳动中,人们自立强知、立行立世。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之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在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既是从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劳动价值的体验方面筑牢劳动教育底座,也是从学校层面提升育人实效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1.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最佳时期

小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爱学习,爱劳动,对任何事物都比较感兴趣,穿衣、吃饭都喜欢自己做,还乐于主动帮人做事,尤其是特别关心老人。相比于其他阶段,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最佳时期。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向他们树立自觉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他们享受劳动的成果、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体验劳动的价值,都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成效。

2.小学教育是奠基人一生最基础的教育

小学教育是人生起步时期的基础教育,对于人的一生具有奠基作用。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将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贯穿始终。只不过,有些人的一生以脑力劳动为主,有些人的一生以体力劳动为主。但是,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劳动,都要从小培养。为此,在小学阶段通过劳动教育丰富人生起步时期的基础教育内容,对于落实劳动育人途径或渠道、丰富学校育人内容和方式、树立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坚定以劳动教育来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发展之基”和“幸福之基”的信念,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说,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是一个学校提升育人实效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更是新时代推进劳动教育的使命所在。

(二)从劳动路径的规划、劳动教育的融合与实践方面形成体系

从学校层面着眼,小学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需要整体统筹、系统规划、课内外结合、校内外贯通,全方位、系统化地扎实推进。一是统筹规划劳动教育路径,结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学科渗透,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或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课程实践,通过课后服务或托管时间进行活动实践;二是从整体推进的角度把小学劳动教育与小学德、智、体、美四育进行融合,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进行融合式教育;三是知行合一,由校内向校外进行横向拓展,通过生活生产、艺术创造和科技创新等不同的劳动实践丰富学生阅历,提高学生能力、素养;四是进行体验活动,由低年级到高年级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及体质特点设计活动内容,进行纵向提升。这样建构全方位、系统化的小学阶段劳动育人体系,就会让劳动教育呈现出条理化、层进化、立体化的格局与效果。

二、拓宽渠道,丰富劳动教育行动开展

从学校层面看,《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对中小学层面的要求比较明确。从课时上看,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还要对学生每天在课外的劳动时间做出规定,每年在课外设劳动周,还要安排必要的劳动实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家庭层面看,家长要支持学校、社区和妇联等开展学生生活技能的展示活动,接受学校、社区和妇联等对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要鼓励学生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每年掌握1到2项生活技能,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要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让学生养成从小爱劳动的习惯。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发布,无疑为校内外劳动教育保障了时间,开阔了道路。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时间、路径、活动明显增多。

(一)立足融合,推进劳动教育实践

在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和学科教学紧密相连,与德智体美彼此融合。尤其是“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融合路径。

1.在德智体美中融合劳动教育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它锻造着人们的精神品质,启迪着人们的心灵智慧,强健着人们的体质魄力,创造着各种各样的美,收获劳动的成果和结晶。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需要把劳动教育和德智体美相互渗透,彼此融合,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让劳动教育不断走向全面、健康育人的新境地,以达到培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的。这样,通过劳动教育让每一名学生树德、启智、健体、益美,学生就会涵养劳动品格,体验劳动快乐,收获劳动成果,拥有高质量的健康成长环境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内涵。

2.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

把劳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和学科教学相融合,也是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一条路径。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不是简单、机械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干活”,而是要通过梳理学科知识中与劳动相关的话题或内容,挖掘学科劳动元素的融入点,与学科学习内容相融合,关注劳动精神,认识劳动意义,培养劳动感情、品质及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也不是一味地依靠说教,而是要依托各科课程的学习,通过活动体验,将“劳动要素”融入教学之中,突破学科壁垒,发挥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感知劳动过程,收获劳动感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彰显学科教学的特点,确保在融入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不让教学缺失学科本质属性。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还要关注知行合一的“双向”体验,由课内的学习到课外的实践,把课堂中习得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去,通过“知”与“行”的结合,“学”与“行”的推进,互为依赖,彼此深化,两相升华,使“输入”与“输出”相呼应,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双向获取目的。例如,在数学课上,融合丈量土地、材料预算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虚拟情景下进行计算,并在课外去实践。再如,在科学课上,通过融入选种子等方面的知识,联系植物的发芽生长,在课下进行劳动实践,并观察种子的发芽生长过程。在语文课上,通过学习《父亲的菜园》,感受父亲在菜园中倾注的情感,领悟劳动的辛勤与收获的快乐,并进一步在劳动实践中收获自己对劳动的感受。像这样,在“知”与“行”的结合、“学”与“行”的推进中,双向获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就会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劳动教育。

(二)在特色课程中开展劳动实践

劳动实践是落实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手脑并用、亲身参加劳动、体验辛苦和快乐的重要过程。在“双减”政策实施后,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可以开设一些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围绕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大胆进行课程创新。通过这些劳动实践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感知真实的劳动,收获实践的感受。在劳动实践中,让苦与累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劳动价值、提升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例如在小学开设《家庭巧手》课程,建设专门的教室,配备专职教师,从家庭手工制作到烹调美食,从整理归置物品到设计布置房间,系统规划课程版块及具体学习内容,融合多学科习得的知识与本领,在充分感受劳动带来的愉悦与幸福中,激发学生生活情趣和创造力,教给学生照顾自己、关爱他人、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窍门,引导学生体悟、认识团结协作、与他人沟通分享的重要性。再如,开设《种植乐园》课程,利用学校的花圃、种植园和周边的种植基地,让学生在春种秋收中体悟植物种植过程,思考种植、养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向老师请教,或查阅相关资料,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感悟种植、养护花草树木的智慧,收获在劳动中思考、学习、研究、体验的成果,丰富科学知识,积累劳动经验,体会劳动辛劳,收获劳动的喜悦,感受成长的快乐。还如,开设《建筑百味》课程,由课程开发教师集中讲解周边典型建筑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从中学习一些建筑知识和建筑方法,完成一些简单有趣的劳动任务,动手动脑,主动思考探究,反复实践熟悉,不断思辨质疑,积极大胆创新,在涵养自己劳动品格的同时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受建筑中的智慧;在节假日,在老师的组织下还可以走出校园,观看各种形式的特色建筑,或记录,或拍摄,在比较和讨论中分辨建筑风格,分析建筑特色,了解建筑方法,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兴趣爱好。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劳动素养

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不仅要“博学”,而且要“躬行”,即所谓的“知行合一”。例如,和学校开设的《家庭巧手》课程相结合,在“家庭巧手”课堂中学习了什么手艺或技能,在家庭中就施展什么手艺或技能,及时把学校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变现”,让学生自身在家庭中展示自己的才艺,让家长感受学校教育的成功。再如,学生学习了《种植乐园》课程,就可以利用校园空地开发“校园小农场”,在教师的带领下翻地、除草、培土、浇水、施肥,通过种植蔬菜瓜果,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劳动实践中去,感受劳动的喜悦,收获劳动的成果;在家中,孩子也可以通过栽种、侍弄盆花,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共同探讨不同花木的习性、种植、养护等等;还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到种植园、植物园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还如,学习了《建筑百味》课程后,每和家长到一处景区,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或从网上查阅的知识,给爸爸妈妈从类型、风格特色、文化意蕴等方面介绍介绍看到的建筑,既开阔视野,又提高素养。所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劳动素养,做到知行合一,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兴趣,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注重评价,赋予劳动教育强劲动能

(一)教师对学生劳动表现的关注

和其他教育不同的是,劳动教育的成果随时可以展示。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教师的关注。如果教师能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表现在言行上,哪怕一句夸奖、一个手势,学生都会为之而兴奋。例如,看到学生能够主动收拾自己的书包、整理文具盒、有序摆放物品,积极做好班级值日或校园大扫除等等,教师就为他们良好的习惯点赞。再如,学生能够精心管护教室里的盆栽花卉、校园里的花圃等等,教师就为他们乐于劳动的行为叫好。在组织学生到社区、实践活动基地参加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时,无论是照顾孤寡老人、帮助军烈家属、扶病助残,还是维护公共秩序、打扫公共卫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等等,教师都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够让他们充分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果、感受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以及辛勤劳动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能够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综合劳动能力。

(二)家长对孩子劳动表现的关注

同时,学校和老师还要指导家长注重对孩子的评价。例如孩子在家能够独立刷牙洗脸、洗衣服、整理床铺、打扫卫生、做简单菜肴或面食等等,都是生活能力增强的表现,也是孩子劳动成果的展示。家长如果能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表现在言行上,孩子就会为之自豪和骄傲。所以,和学校配合起来,对孩子每一点的进步进行评价,不仅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劳动行为和劳动习惯,而且能够使孩子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三)学校对学生劳动表现的表彰

当然,在学校层面上,还应根据学生在劳动教育和各科融合教学中的表现、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表现、课外劳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选出劳动教育优秀学生,在每学期或每学年予以表彰奖励,以此激发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赋予劳动教育强大的动能。

猜你喜欢

双减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