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不完美,由平凡到伟大

2022-11-20刘旻昊

作文中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伦勃朗校名磨难

刘旻昊

【考题再现】

阅读以下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丁玉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目光镇定、从容自信,认为残疾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失去信心。作为一名残疾人,只要热爱生活,勇敢追梦,一样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奥会不只是一场赛事,更是一次对生命的诠释,奥运精神鼓舞更多残疾人超越自我。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1)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请以“不完美,给我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个人真实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②文章要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考题出自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语文试卷)

强烈的戏剧色彩,以黑暗来描绘光明,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方式……伦勃朗的画作因其独特的色调以及用精确的三角立体光勾勒人物的轮廓线而闻名,其蓬勃的生命力令人折服。

然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玛格丽特·利文思顿对伦勃朗留下的自画像进行了系统研究后提出:这位大画家有可能是一名斜视症患者!扭曲的视线让他备受折磨,但正是这种不完美才让他有了独特的视角,描绘出奇异的明暗色彩。伦勃朗正是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才从平凡走向伟大,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闪闪发光。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完美。苏轼曾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慨叹。既然无法改变不完美,那我们就坦然接受。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拼搏中寻找出路。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打开了一扇窗。纵观中外史册,无数名人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贝多芬双耳失聪,却在创作中抒发了自己对生命的歌颂;霍金全身瘫痪,却在轮椅上执着探索黑洞的奥秘;奥斯特洛夫斯基伤残,却在病榻上完成了巨著……这些名人同样有不完美的地方,同样深陷困境,但他们没有沉沦,甘为凡人,而是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实,从悲伤中走出来,愈挫愈坚,取得不凡的成就。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磨难中努力成长。

聂耳说:“不锻炼自己的人格,无由产生伟大的作品。”锻炼人格,就要像孟子所言,“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像宋濂所劝,一心读书,“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拥有强大的人格,我们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不屈的意志源泉。经历磨难,会让我们提升个人素养,厚植自信血脉,克服艰难,由不完美走向成功。

斯人已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当代青少年,生而有憾,那又何妨!与自己达成和解,方能草木蔓发,青山可望,铸就生命的高光。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第七中学北斗星文学社

指导老师 余东芳

【教你一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会写记叙文,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接受不完美,由平凡到伟大》这篇议论文写法规范,内容新颖,条理清晰。作者对材料的理解是准确的——残缺的生命也可以演绎无限的精彩。开篇由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观点,这种开篇的方式是吸引人的。接着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拼搏中寻找出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磨难中努力成长”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列举出丰富的事实论据,同时有适当的道理论据,具有说服力。后面部分联系现实,语言极富感染力。

(余东芳老师)

猜你喜欢

伦勃朗校名磨难
伦勃朗的“败笔”
伦勃朗的“败笔”
做好自己
夜里的光
文学里的磨难:经历终将变成铠甲
学生题写校名一点都不“跌份”
“伦勃朗光”到底是什么样的光?
“211”和“985”高校校名谁题写
伦勃朗的生年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