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聚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

2022-11-20胡玲玲彭雄凤李颖刘照

装备制造技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师产业链区域

胡玲玲,彭雄凤,李颖,刘照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

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指导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重点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湖南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形成了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发动机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群,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90%[1]。而职业教育作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亟需与产业形成联动,通过专业群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但专业群建设如何与产业联动、运行及形成长效机制,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专业群建设面临的挑战

1.1 专业群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不匹配的挑战

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按照专业群高度对接产业链的要求,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对接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业、航空制造业、交通基础设施、电力产业、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各专业群主要基于产业链逻辑进行组群,对接产业技术转型需求,以产业岗位专业职业能力为专业群共享技术基础,以培养产业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为核心组建专业群。但是,专业群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不匹配的问题还是存在。

(1)部分专业群组群逻辑不清晰

个别高职院校的专业群组群逻辑不够清晰,缺乏对区域产业链、岗位需求的深入调研,只是将原有的几个专业进行简单的组合和重构,导致专业群内的专业组建逻辑结构关联度低。除此之外,还有不同院校的专业群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专业群特色不明显。最典型的就是对接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智能制造类专业群比较多,如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群、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专业群、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技术及应用专业群,尽管专业群名称略有不同,但组群逻辑却是高度一致的。

(2)缺乏灵活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

区域产业快速转型升级不断催生新的职业岗位需求,如带有鲜明的数字特征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数据库运行管理员、商务数据分析师等;与此同时,一些职业岗位需求不断减少。而契合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是专业群组建的逻辑起点。但是部分专业群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调整不及时、难以解决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形成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

1.2 专业群人才培养与产业链需求不匹配的挑战

近年来,湖南省高职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其中2021年毕业人数就达到了21.64万人,本地就业率达到了55.27%[2],但仍然不能满足区域产业对高级技工、高级技师等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性就业矛盾仍然突出。

(1)人才培养机制不能满足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

当前正处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新时期,数字化系统集成、网络化连通、智能化制造已成为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传统的单一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现代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需求,一专多能的职业岗位要求为专业群组建提供了人才需求逻辑。但是专业群人才培养机制上仍然存在着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专业区分度不够、特色不明显;平台建设课程的专业交叉、融合性不足,岗位实习不重视人才的岗位流通性培养等问题,迫切需要基于“群”的整体性视角,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设计与完善[3]。

(2)高水平专业群师资团队组建困难

当前制约专业群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师资队伍水平不够高、结构不够合理。一是校内师资数量不足,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更是短缺;二是缺乏高水平专业群领军人才;三是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足,校企双向师资流动不畅;四是不少专业教师结构不太合理。

1.3 专业群服务于区域产业经济不足的挑战

目前湖南省各高职院校专业群主要通过与企业共建各类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平台、企业培训中心,开展项目联合开发、行业企业员工培训、承担技能竞赛等方式服务“三高四新”战略,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但是缺乏为行业企业提供深度的技术与咨询,承担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培训的任务不够,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2 协同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建设路径

2.1 对接区域产业链,建立联动机制

(1)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将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

以区域产业集群为指向,是设置专业群、优化专业群结构布局、明确核心专业的逻辑起点。长沙市聚焦“1+2+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重点打造工程机械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先进储能材料和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北斗产业链等新兴及优势产业集群。构建集群式专业结构首先需要解决设置什么样的专业群、专业群由哪些专业组成、如何确认核心专业等问题。

一是根据功能需求设置专业群。推进专业群高质量建设,需要明确区域产业链对专业群的功能需求,深入调研区域产业链,职业岗位需求,科学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确定专业群建设规划和结构布局,避免专业群盲目设置和同质化建设。二是立足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确认核心专业。立足区域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从招生就业、社会影响力、师资团队、实训条件、教学改革等方面遴选、培育、确认核心专业。核心专业必须紧密对接长沙“1+2+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发展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三是以职业岗位群为主兼顾学科确定专业群的组成。围绕区域产业的人才需求,以产业链中的职业岗位群为主要依据,按照职业岗位技术领域相近原则确定专业群的组成,同时可以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实训条件等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考虑专业群的组成。

(2)对接区域产业链,构建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

定期对区域产业链开展大规模人才需求调研,精准掌握职业岗位群的发展动态,深入剖析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基于区域产业需求构建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内外一体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专业群建设内外联动发展。

一是定期对专业群开展质量评价,建立政府调控、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主体的专业群评价体系。立足专业群建设目标与任务,从专业群建设资源配置、运行管理实施、实施成效等三个方面,对专业群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重点考核评价包括:专业群组群逻辑、人才供给与培养质量、服务地方区域产业链情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师资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技术技能平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十一个方面。二是创新专业群评价方式与方法。为全面掌握专业群建设情况,深入了解专业群建设的成效与问题,需要多主体、多维度、开展量化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评价流程、评价标准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地方政府应当建立人才需求政府信息平台,并将专业群建设成效纳入绩效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专业群常态化质量诊断、改进与反馈机制,开展常态质量诊断改进工作。定期对专业群开展评估与监控,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群专业结构,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行业企业应当定期发布区域产业技术转型升级与人才需求报告,定期发布专业群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状况报告,并对人才供给与培养质量、服务地方区域产业链情况开展质量评价[4]。三是形成基于产业需求的专业群优化调整机制。建立基于产业需求的地方政府统筹、区域产业链反馈、院校自身动态调整的专业群优化调整机制,以是否符合区域产业链发展趋势为衡量标尺,及时新增、淘汰一批不符合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群,建立专业群布局与动态调整预警平台。

2.2 产教融合,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新模式

基于区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新需求,搭建协同育人框架,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对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搭建协同育人框架,建立满足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搭建协同育人框架,构建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紧密对接长沙市“1+2+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培养区域产业链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心,产学研三方确立协同目标;以互惠互利和资源共享两大原则为主线,确立组织领导架构;按照“集群发展、共建共享、统筹管理”的原则,构建融合共享机制;立足于课程体系、育人队伍、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以及质量评价五个方面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和信息平台的五大优势,完善育人保障机制,构建协同育人框架。二是多方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教材等教学资源,按照产业链建设跨二级学院、跨专业,融实践教学、真实性生产、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于一体的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大平台,实施基于区域产业需求的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三是落实1+X证书制度,建立专业群学分银行。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从岗位群职业能力出发,制定专业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立专业群学分银行,制定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实施办法。

(2)优化师资结构,合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对接区域产业链、面向工作岗位群,构建专业跨界、职业融合、角色多元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能为专业群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校企混编,优化团队结构。创建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专业群建设工作,建立专业群企业大师工作室,形成校企融合新局面。二是引培并举,夯实双师型教师团队基础。优化学缘结构,把好人才入口关,加大新进“双师型”教师引进力度;搭建优质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平台,拓宽兼职教师的聘用渠道,完善“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机制;重视“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建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保障与激励机制;将“双师型”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树立以“双师型”为导向的教师培养风向标,激励更多的教师向“双师型”教师靠拢。三是确定专业群带头人。专业群带头人必须拥有丰富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也可以采用双带头人形式,其中一名为行业领军人才或技能大师。

2.3 提升专业群服务能力,构建专业群建设与产业联动的保障机制

中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产教融合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核,是保障专业群建设保持与产业联动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一是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按照“统一规划、校企共建、资源共享、避免重复、错位发展”的原则,在长沙市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一批产教融合教学资源库平台,面向学校、企业和社会提供学生实训、师资培训、技能竞赛、职业培训、技能等级认定等服务。同时建立配套保障制度、自主管理运行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信息公开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等,确保内部管理体系完整、运行合理规范、激励预警效果显著。二是引导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引导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技术技能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并依托创新平台,建设一批产学研协同的科技创新团队,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技术攻关、工艺改造等项目。三是创新服务方法、内容,强化与产业及产业链的利益相关者的双向沟通,促进信息与资源共享。

3 结语

本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面临的挑战,然后基于产业集聚视角下,从专业结构布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协同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路径。对接区域产业链,建立联动机制;产教融合,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专业群服务能力,构建专业群建设与产业联动的保障机制,能够培养符合区域产业升级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建设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有效路径,可以在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群建设推广应用,以推动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双师产业链区域
分割区域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不忘初心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格局
擦桌子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区域发展篇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