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2022-11-20张庭善

教师博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化

张庭善

(连云港市海州区教育局,江苏 连云港 222001)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设置教学活动,将学生的自主性充分激发,使其产生强烈的活动参与愿望,让其在生活情境中接触知识、学习技能,最后内化知识,并陶冶情操的教学方法。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教学目标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旨在引导学生形成道德与法治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成长需求,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现有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丰富、生动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表述。同时,教师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时,不能脱离教材,要合理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学习、体验、践行。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能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体验,实现有效学习。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探索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新的定义,分数不再是决定学生个人能力的主要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成绩成为教师教学水平重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指标,由于绩效考核的压力,教师会进一步向学生施加压力,在无形之中,使学生仍然无法摆脱成绩高低对个人评价的重要影响。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出好分数,顺利地考上好高中,会倾向性地进行“灌输式”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教学,课下有堆积如山的作业,再加上频繁的考试,只能埋头苦干。“灌输式”教学分数至上,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材,教材的质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内容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相脱离,教学内容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许多观点与学生社会生活实际不相符,以体现道德生活蓝图为主,远离了社会生活,学生在学习时难以获得真实感。同时,教材中存在一些内容,材料陈旧、观念滞后,有的甚至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学生即便能良好地掌握,也用处不大。

三、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强化体验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认同知识

1.聚焦校园生活资源,帮助学生生成知识体验。校园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多年的校园生活经验与教学相结合,能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其直观地接触、感受、认同知识。教师在备课环节对学生的校园生活场景进行预设,或者观察学生的生活场景,能更顺利地了解到学生的更多信息,接着在课堂上创设校园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知识认同感。

2.挖掘家庭生活资源,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老师,而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来源。如今的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很多学生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亲情这种最熟悉、最珍贵的感情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因此,教师挖掘学生的家庭生活资源,在课堂上融入学生的家庭故事,有利于学生回想起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温馨片段,或者发生的矛盾事件,让学生产生真实的感受,进而对教材的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二)进行信念教学,促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

1.运用教材栏目,帮助学生知识入脑。有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是运用好教材资源,将教材栏目的内容充分融入教学中。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单元都设置了“探究与分享”等栏目,教师将这些栏目运用到教学中,可以高效地打造生活化课堂。

2.探索素材故事,加强知识的说服力。社会生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资源,电视节目、真实案例、时事新闻等均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料,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可以加强知识点的说服力。以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举一个真实的案例:2018年某月某日,高铁G334次列车从济南开往北京,车上一名男乘客不肯按照座位号入座,抢占一名女乘客的靠窗位置,乘务员多次劝说无果。教师让学生分析男乘客的行为是否规范,学生纷纷义愤填膺,认为这是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应予以惩处。此案例是真实存在的事件,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远,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能准确地判断出男乘客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有利于学生树立遵守规则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与生活相关的素材进行教学,可以加强知识点的说服力,促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

(三)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践行所学知识

1.创设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想办法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走入社会,延伸课堂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举办“文明劝导员”活动,组织班级上的学生去学校附近的路口做文明劝导员,对骑电动车不戴头盔、不等绿灯便通行、擅自翻越围栏等不文明行为进行规劝。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不规范行为,明白这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同时,教师可以顺势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爱惜生命,规范自身的行为,做一个文明懂法的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到社会中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规范自身行为。

2.进行反思教学,倡导学生落实行动。初中生的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在学到教材上的知识后,难以将知识内化成自我信念或者外化为行为习惯,这时,教师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其中,最有效的策略是反思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自我反省,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生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来源与归宿,教材中的知识点是零散的,生活是连续的,作为教学资源,生活比教材内容更生动、具体,更具有说服力。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清楚地认识到,生活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地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让学生学到知识、思考知识、运用知识,实现知、信、行统一,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