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2022-11-20濮婷婷

教师博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杯子测量生活化

濮婷婷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021)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探索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迁移到生活中,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一、初中物理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初中物理知识涵盖面比较广泛,而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掌握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将知识灌输型课堂转为生活化教学课堂,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将物理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快速掌握物理知识,并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都会自然而然地将它与生活联系,这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巩固和内化有重要意义。

(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助力,学生想要学好物理,必须真正热爱物理;只有热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物理知识。物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生活中的诸多现象均能用物理知识解释。因此,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可以将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情境,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达到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物理知识,做学习的主人。这种方式不但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探索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全面均衡的发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应用策略

(一)灵活应用生活素材

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时,需灵活使用生活素材,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尤其是教授一些非常抽象的物理概念时,教师更应该利用生活素材设计实用的操作活动,借助自制教具、简易学具让学生完成物理实验。这种将生活素材与物理课堂相融合的方式不但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而且能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三个透明玻璃杯、三个有色玻璃杯和三根长条木棍开展实验。上述物品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而且学生也非常熟悉。教师将这些教具摆出来时,学生必定会好奇普通的生活事物会如何呈现有趣的物理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将杯子全部装满水,分别滴入黄、红、蓝颜料,等水变色后,教师再将带有颜色的杯子(杯子颜色从左至右依次为蓝→黄→红)覆盖在滴有颜料的杯子上,两种杯子叠加后,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杯子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左至右依次变为绿→橙→紫)。同样,教师将小木棍放入杯子中,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同时,教师能通过生活素材的辅助,拓展自身的物理知识,为教学实验提供更多可能。

(二)有效联合生活现象

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较为欠缺,对于一些物理概念,难以深入理解。为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概念内涵,教师可以采取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搭建知识桥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同时,教师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进行有效联结,还可以为学生营造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科亲近感,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全面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教学“汽化与液化”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液化与汽化都是物理中的吸热现象,但两者又有区别。教师可以从常见的生活现象“晒衣服”出发,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情况下,衣物干得最快?如何晾晒衣服才能让衣服快速干透?什么因素会影响衣服的干透速度?在问题的牵引下,学生会自动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结合,快速获得答案。

(三)深入挖掘生活问题

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索物理原理。而教师有针对性、切入重点的发问,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汲取知识。实际教学活动中,提问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在物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与教材知识相关的生活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子秤、天平等工具分别测量课本、木板、苹果、魔方的质量,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完成这一任务后,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的核心对学生提出进阶性问题。例如,苹果与魔方体积相近,它们的质量是否相仿?如果两个不同物体的质量相仿,那么它们的实际体积是否相仿呢?大家结合对生活的观察,想想生活中是否存在两种体积和质量相仿的不同物体呢?经过实际测量和深度思考,学生能有效区分体积和质量的区别,并对体积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奠定好这一基础,教师进行下一阶段的“密度”相关教学时,学生也能快速掌握和理解,完成知识内化。当然,在提问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认知水平,确保设问内容与物理知识的有效衔接。

(四)加强生活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应适时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也要综合考虑活动方案的有效性(实践内容、环境、材料是否与物理知识有密切关联)。例如,在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相关内容时,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误差”这一概念,帮助学生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找到减少误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动手时间,让学生利用测量工具对不同物体进行测量,求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经过多次实践练习,学生能较大程度地解决测量误差问题。

其实,实践活动的作用不仅于此。笔者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观察发现,不少学生能在互动过程中发散思维,提出创新观点。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测量工具测量手中书本的厚度时,有学生提出,先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再按书本的纸张数算出一张纸的厚度,最后通过纸张的厚度推断其他书本的厚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都得以调动。

物理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物理知识普遍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为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物理知识、理解物理概念,教师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内容有效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同时,教师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能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有效应用于生活场景,达到提高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杯子测量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杯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神奇的杯子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