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省合建推动一流技术师范大学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11-20罗平邓文新许玲

职教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部省师范院校师范大学

□罗平 邓文新 许玲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2]。近年来,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出台了关于职业教育的系列重磅文件,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力量。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作为全国独立设置的、以培养职教师资为基本定位的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大批职业教育“工匠之师”、服务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如何推进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立本硕博一体化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服务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大实践课题。

一、研究背景:职业教育发展迎来的新机遇及面临的新课题

(一)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肩负培养技能人才、传承工匠精神、促进就业创业的职责使命不断增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拥有1.13 万所职业院校,三千多万名在校生,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青年实现技能成才梦,助力脱贫攻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整个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培养普通中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中,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是教师教育的“国家队”和第一方阵,与地方师范院校共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体系,是教师培养的领头羊。这些部属师范大学带领着师范院校共同承担了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重要职能,源源不断向中小学教育输送高质量教师人才,为国家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职教师资培养领域,也迫切需要重点建设一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国家队”,带领技术师范院校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高素质“双师型”职教师资、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标准、开展职业教育政策咨询,因此,尽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师范大学,担任职教师资培养的领头羊,充分发挥高素质职教师资培养主渠道的作用是当务之急。

(三)职教高质量发展对师资提出更高要求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也是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既有职业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职业教育相关的技能,集教师和师傅于一身,即为“双师型”教师。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其对职教师资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截至202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生师比分别为19.54∶1 和20.28∶1,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为30.87%[3]。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扩招,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逐步由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变,以及国家“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2]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仍面临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占比偏低、硕士及以上学历层次教师占比不高等问题。建立完善的“学历+技能”“本硕博”一体化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既是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对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顺势而为。

二、问题研究: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办学定位及现存问题

(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定位及发展沿革

我国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大多数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若干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有关大专院校、研究机构都要担负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任务,使专业师资有一个稳定的来源。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最关键一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肩负着服务职业教育的使命,主要职责有三:一是“双师型”职教师资的人才培养;二是职业院校教师的职后培训;三是职业教育理论、教育政策和教学实践研究。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专业职教师资,在服务职教和引领职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我国普通师范院校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全国1270 所本科院校中,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仅有12所,包括传统的“老八所”和新设四所,“老八所”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理工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和安徽科技学院;新设四所,即2015年以来新增设的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和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办学机制改革有待深化

我国独立设置的十二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其中称为大学的有三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其余九所均为学院。目前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隶属关系上都是省属高校,这对于在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中快速提升职教师资队伍水平形成了一定的阻碍。首先是这些省属高校在标准引领、辐射范围、招生区域等问题上都受到地域的限制,服务范围有限;其次,国家在职教师资建设中缺乏直接的“抓手”,尤其是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标准制定、高素质职业院校校长培训等任务中缺乏领头羊院校。

(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整体办学实力有待提升

由于办学历史相对较短、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等各方面原因,全国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还存在办学实力与影响力不够高、 学科建设水平不高、人才培养层次与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升等突出问题。以全国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中三所大学,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例,从学科设置及学科实力来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设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 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设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 个;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设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 个;“教育学”学科排名方面,仅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教育学学科评估中获“C-”。从学校排名情况来看,根据2020年“校友会版大学排行榜”,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全国排名分别为273 名、315 名和363 名。总体来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整体办学实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亟待提高,承担服务职教的能力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四)专门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目前,我国普通教育教师的培养主体是180 多所部属、地方师范院校,他们培养了全国8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其主体地位十分突出。但是,职教师资的培养来源则五花八门,未建立起专门化的职教教师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招生规模、师资队伍规模等已与中等职业教育基本相当,未来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但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资格准入、聘用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仍以来自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为主,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生占比较低。据统计,全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人数133.2 万人,其中毕业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比例不足20%,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五)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层次和质量亟待提高

随着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快速迭代,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逐步由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变。从2010—2019 的十年间,职业教育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逐年萎缩(期间减幅29.36%),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则逐年增长(期间增幅32.55%)。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高速度、高质量发展,开展硕士及博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以及提升职业院校在职教师学历水平至研究生层次,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具有硕士授予权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仅6 所,均以培养本科学历层次的职教师资为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校研究生不足1000 人。以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全国共有50 所高校设置职业技术领域的教育硕士点,“十三五”期间仅培养职教专硕4900 余人,从培养规模来看,200 人以上的高校仅有5 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位列其中)。“本硕博”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仍未完全建立,职教师资需求端与供给侧学历层次错位、面临结构性失衡,职教师资培养学历层次亟待提高。

三、预期展望:部省合建一流技术师范大学的重要意义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是本科师范院校中的关键少数和特殊类型,被称为职业教育的“工作母机”,肩负着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的重要使命,其发展一直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均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5]。但是,与职业教育快速、高质量、体系化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整体水平仍有待大幅度提高。“部省合建”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一次重要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其重大意义是加快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部省合建”一流技术师范大学,加快提升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办学实力,发挥合建高校在职教师资培养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将对我国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6][7]。

(一)部省合建推动技术师范大学“跨越式”发展

用好“部省合建”这个创新模式与有力抓手[8],选择办学基础较好、人才水平较高、具有多年职教专硕培养积淀的技术师范大学开展“部省合建”工作试点,将2—3 所技术师范大学列入部属高校序列,参照教育部直属高校模式对合建高校的发展给予业务指导,在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与直属高校同等对待,部、省(市)双方对合建高校给予资金、人事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形成上下合力,充分释放合建高校的办学活力。同时,优选合建高校的领导班子,指导合建高校做好发展规划,尽力集聚优质办学资源,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一流技术师范大学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学科专业,尽快形成优势和特色,打造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建设服务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形成“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和职业教育研究的主阵地,为建成技能中国做出新的贡献。

(二)部省合建构建“本硕博”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教育部应加大对“部省合建”技术师范大学的扶持,指定一流部属师范大学对接、帮扶合建高校的教育学一流学科和博士点建设;提升技术师范大学学科建设水平和高层次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能力;支持部省合建技术师范大学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为职业院校培养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推进职教师资人才供给侧改革,适度缩减本科层次规模、扩大硕士层次规模以及试点职教博士培养;支持部省合建技术师范大学扩大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给予职教专硕招生政策支持,设立应届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对口专业职教专硕研究生的单招指标;增加来自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职教专硕研究生的免推院校和推免名额。

(三)部省合建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培训体系建设

支持合建高校依托“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整合优质职教师资培训资源与载体平台,设立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中心,对职业院校校长、骨干教师开展培训。支持合建高校、地方政府及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立与完善全国“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布局,更好地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发挥服务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持所在省市扩大部省合建高校用人自主权,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比。

四、行动方案:部省合建推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部省合建”,顾名思义是指教育部与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合建的高校。2018年,为支持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教育部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启动部省合作共建工作,即采用部省合建的新机制、新模式,参照教育部直属高校模式对合建高校的发展予以指导及支持,在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与直属高校同等对待。2018年河北大学等14 所高校进入部省合作共建高校行列,三年多来,部省合建“四方联动”的合建机制进一步完善,合建高校在区域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成效显著[9]。

“部省合建”是推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跨越发展的有力措施,通过部省合建一流技术师范大学,以高素质“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服务职业院校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保障高素质“双师型”职教师资的人才供给,产出高水平职业教育研究成果,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和引领。对部省合建技术师范大学在信息平台、专项资金、科学研究、干部建设、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和招生计划等方面加强业务指导,给予切实支持[10]。具体包括:

1.建立健全信息平台。根据部省合建协议,对合建技术师范大学的文件发送和收文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直属高校相关工作程序办理;凡参会对象包含部属高校的会议,原则上要求部省合建技术师范大学也要参加。教育部利用信息平台,要求各高校协调一致,在人才培养方面精准帮助对口合作高校,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打破技术壁垒和信息鸿沟,将人力、物力、科技服务融为一体,协同合作。

2.给予重点资金支持。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分配中,给予部省合建技术师范大学单独的支持,重点用于改善办学基础条件、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发挥高校所在地政府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增加科研和社会服务经费投入,发挥高校产学研优势,实行特色科目单独考核、单独奖励。践行发展理念,推动学校和地方多方利益关联者参与合作。

3.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部省合建技术师范大学应自上而下,齐心协力发挥行政优势,保障行政对学术的服务,营造民主开放的学术氛围,激发行政人员的自主活力;完善各部门的职责分配,健全责任体系。教育部可将合建技术师范大学的干部纳入直属高校干部培训计划,逐步将具备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纳入教育部援派挂职计划,支持所在省市选优配强部省合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领导班子。

4.单列招生计划。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直属高校标准,由国家有关部门安排单列部省合建技术师范大学普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计划,开展面向中西部职业学校的公费职教师范生培养工作;专款专列、专项招生、单独计划,充分做好宣传与落实工作。同时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统筹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5.提升科学研究实力。加大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科研能力和科研实力提升的支持力度,推进部省合建技术师范大学与部属高校同等对待的措施。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类项目申报中,支持部省合建技术师范大学与部属高校共同开展职业教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联合研究,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有关部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方面给予帮扶和政策倾斜;突出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组织培训教师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安排相关部属高校与部省合建技术师范大学开展对口支援与帮扶,在联合培养博士生、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方面共建共享,支持部省合建高校教师团队申报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支持教师参加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境外培训计划等;支持所在省市扩大部省合建高校用人自主权、 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自主确定薪酬分配、自主开展职称评审,从而建立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7.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搭建合建高校与教育部相关直属高校相互学习交流平台,教育部指定一流部属师范大学对接、 帮扶合建高校的学科建设,推动学校理工、教育学科群建设,从而促进学校学科建设整体实力。指导合建高校制定、实施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立足学科基础、凸显学科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支持其开展特色学科研究,引导合建高校以学科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开展高水平研究,打造特色学科集群。

五、结语

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青年实现技能成才梦、 助力脱贫攻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部省合建” 模式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和探索,按“一省一校”原则设立,“一校一册”量身打造支持方案,“一校一策”强化措施落实,“部省合建”14 所大学三年来均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跨越,“部省合建”金字招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部省合建一流技术师范大学,可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与布局,推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办学实力、突出优势特色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其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和职业教育研究高地作用,成为支撑和引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部省师范院校师范大学
推动部省合建高校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教育动向
潍坊职业学院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为部省共建职教高地贡献“潍职力量”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
广安市部省共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特别报道以邻水为例
——县域教育再探索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