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第二课堂 开展法治教育
2022-11-20徐逸蔚江苏省常熟市唐市中学
徐逸蔚 (江苏省常熟市唐市中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半成熟时期,在法律方面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也有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固定成型。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要积极展开法治教育,促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避免出现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然而,在初中阶段缺乏系统的法律课程,而且学生也常常觉得相关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参与兴趣不足。教师要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沟通课堂内外,增强教材的直观性、教育性和生动性,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法治教育中。
一、结合主题节日,专题学习
在中国有不少和法律有关的节日,教师可以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家宪法日等这些时间节点展开专题活动,促使学生进行系统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问题。在活动期间,学生可以寻找身边的案例,设计相关的活动,展开反思,提升自律能力。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期间,教师组织学生了解和消费者权益有关的信息,尝试自主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内容,思考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保护消费者的权利,违反消费者权益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有哪些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等。在专题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要从国家方面、消费者方面、生产者方面等各种角度入手保护消费者的权利。例如消费者可以向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同时要保存好各种原始单据和实物,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而生产者方则要调整结构,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还要做好售后服务,帮助消费者解决各种问题。在专题活动中,教师还鼓励学生自主搜索相关的案例,看看消费者如何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有学生阅读了和“青岛大虾事件”有关的资料,并结合该事件分析了消费者要如何确保自己的合法利益。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活动,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从而让学生的思想发生深刻变化,促使他们参与到各种法律主题活动中。
二、挖掘校园资源,交流讨论
在校园中也有不少法律资源,可以供教师自由选择,如某些学校存在校园暴力伤害事件;有的地方存在社会不良青年,他们诱惑学生参加团伙性犯罪等。教师要积极挖掘相关的校园资源,组织大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说说该如何应对,这样就能让学生有所警惕,避免出现校园犯罪的问题。
如果在学校中出现了学生打架的事件,教师可以围绕这些校园资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可以结合校园打架事件的原因进行探讨,并说说如何能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探讨中,学生发现,打架有可能是双方情绪冲动而出现的突然事件,但是也极有可能是校园霸凌事件。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说说校园霸凌事件的特点是什么,并思考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学生认识到校园霸凌事件的种类有很多种,除了暴力霸凌以外,还存在言语霸凌、社交霸凌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不能出现欺负其他同学的情况,其次学生还要思考如果自己遇到被他人欺凌的情况,该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在讨论后认为此时要及时向家长和老师报告相关情况,决不能隐瞒实情,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向相关法律部门寻求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勇敢地向校园霸凌事件说“不”,才能构筑一个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
教师要构筑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促使学生提升法治意识。虽然在校园生活中,学生良莠不齐,难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但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引发学生的警惕心理,让他们认识到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探讨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三、观看纪录影片,畅谈心得
初中生一般对影视剧作品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他们观看和法律有关的纪录片,并鼓励他们结合相关的法律问题展开探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引起误解,出现矛盾观点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样能让他们的讨论气氛更热烈。
教师组织学生收看《铸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纪实》《永远在路上》等纪录片,这些纪录片收录了各种珍贵的档案资料,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形成。教师组织大家在收看该纪录片后说说自己的心得,谈谈对法律的看法。如有学生提出自己在《永远在路上》这部纪录片中看到了官员因为严重违法而落马,让自己深受震撼,认识到我国在反腐倡廉这件事情上有着极其严肃的态度,力求标本兼治,让我国人民能更好地生活下去。此外还有学生说了对《铸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纪实》纪录片的看法,提出自己原本对于法律的概念比较模糊,但是看了该纪录片后才知道原来我国自古就有一定的法律制度,从北齐建立大理寺开始,它就一直是我国古代最高的司法审判机构和最高审判机关。学生了解了历史,展望未来,对我国法律有了深刻认识。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太多干涉,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适当地用话语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角度更全面。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通过纪录片总结法律知识,促使自己得到启迪。
四、对照生活案例,反省自我
在组织第二课堂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展开分析,说说对自己的启迪,如果学生能结合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说说对自己的思想有什么促进作用,则更好。教师要循循善诱,促使学生学会自律反省,让他们逐步懂得明辨是非、遵纪守法,从而增强教育的说服力。
为了让学生对我国的交通法规有充分了解,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生活中的各种案例展开讨论,促使他们全面了解如何维持道路交通秩序,怎样预防并减少交通事故。同时,教师还促使学生积极反思,让他们思考如何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教师首先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违反交通法规的事情,并说说它们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学生发现有的司机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了超速甚至酒驾的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还有的行人在过马路的过程中,没有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结合自己的生活,学生认识到:“我在生活中也会出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事情,这有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以后要注意,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情。”
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教师要尽量选择和学生生活贴近的案例。这样学生能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要自觉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积极大胆地和违法行为做斗争。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提升法治观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联动家庭力量,培养习惯
教师要积极联动家庭力量,更好地构筑第二课堂。教师首先要让家长思考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展开亲子活动,让他们思考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家庭法律顾问”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这个活动,让孩子争当“家庭法律顾问”,家长可以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结合自己了解的法律信息说说该如何做。例如有的家庭和物业闹矛盾,认为物业没有做好楼道的清洁工作,于是家长便向孩子“咨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能拒绝支付物业费,这样小区物业就会重视,并帮助我们清理楼道。”孩子在搜索相关的法律资料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认为拒不支付物业费是不合理的行为,这样就会造成违约,有可能要承担违约责任,甚至还有可能面对诉讼风险。孩子提出应该向业主委员会提出投诉,让他们从中协调,督促物业解决卫生问题。
教师要积极开展家长法治教育培训,让家长的法律素养得以提升。同时还要让学生尝试参与到“大手牵小手”的亲子活动中,和家长一起回顾自己的生活情况,思考如何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这样就能让家长在言传身教中对孩子起到影响,从而优化法治教育。
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校园内外都加强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促使他们提升法治意识,学会如何用法律维权,合理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样有助于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同时这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