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传统文化传承途径探索*
——基于传统村落保护研究的视角

2022-11-20杨立国何威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村镇村落中华

杨立国 何威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战略决断以及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现今国内对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1]创新能力培养、[2]导师团队建设[3]与教学课程设置。[4]研究生既是我国科研创新任务的承担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只有坚定研究生的文化自信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兴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统村落中承载了无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因此,开展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对研究生的文化传承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对研究生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可以激发研究生对中华家园遗产的热情

传统村落是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且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留存的建筑、风俗、手工艺等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民族文化,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具有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双遗产特性。因此,保护传统村落实质上就是在保护一种活态的遗产。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自然村正以平均每天80到100个的速度消亡,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传统村落的迅速消亡,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其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对保护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其对传统村落保护开展研究也就意义重大,通过研究过程感受我国农耕文明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华民族创造的和谐家园。通过研究找到传统村落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遗产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地进行社会经济利用,实现传统村落的三位(环境、文化、价值)一体保护。[5]

(二)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可以增强研究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传统村落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灵魂。传统村落文化就是两千多年中华农耕文明的集中体现。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这些遗产是我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根源。通过对传统村落中的文物、历史建筑以及文化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可以认识中华民族先民们的聚落选址智慧、布局理想和建造智慧,认同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生存价值取向和人地关系调适心态。通过记载、记录、口传等多种形式学习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通过媒体、课程、旅游等传播途径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先民们的饮食哲理、交往原则和生活理想,肯定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中的生存态度和人际心态。两者结合,通过对传统村落物质和非物质内容中的生存价值和态度的肯定和认同,内化为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固有观念,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和心理支撑。

二、当前我国研究生传统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把握有偏差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由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并传承下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然而有不少当代研究生认为传统文化只是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等,缺乏系统、全面地了解和学习,还有些研究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局限性也缺乏清晰准确的认识,这都反映了当代研究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把握不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也就存在一定偏颇。

(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较单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创造并教给后代的道德伦理、风俗礼仪和人生道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集中体现。当前研究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课程学习,大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学生选修率以及学习主动性较差。文化传承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一个整体。家庭主要是学龄前的传统文化熏陶和习惯养成。学校主要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层解读和批判继承,社会主要是对传统文化的风尚倡导和条件保障。

(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认识不充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当前研究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文本进行,缺乏物质载体,而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成及学习是一个体悟和实践的综合过程。实践是学习的重要一环,实践学习需要有载体,因此研究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仅仅靠文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充分挖掘文物、遗址、古城、古镇、古村,特别是中国传统村落,将这些物质载体纳入研究生学习范畴。让研究生在对这些物质载体开展研究中进行中华文化的传承。

三、基于传统村落保护研究的研究生传统文化传承培养途径

传统村落具有双遗产的特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文化传承也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职责,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正好契合了这两种培养目标。因此,其培养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传统村落保护考察调研感受传统文化

通过开展对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提取传统村镇的用地形态、建筑特征、聚落格局、参考环境,建立传统村镇文化遗传的景观基因库。分析其隐含的农耕生产文明、建筑技艺、民俗特征、生态智慧,提高对以传统村镇为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再通过批判其糟粕,反思当前全球化过程中的生态失衡、区域贫困、种族冲突等问题。比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资本主义侵略文化,实现对我国传统村镇优秀民族文化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肯定,实现研究生的信念坚定、情感依托和高度信赖。

(二)以传统村落保护创新训练承接传统文化

利用培养单位科研创新平台和基地,结合省级研究生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出台“研究生科研活动管理办法”,重点支持对传统村落保护研究的资助,在保送博士研究生、推优入党等方面给予优先。大力培育传统村镇保护科研创新训练的导师,保障传统村镇保护科研创新训练的指导能力,培育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力、培养集体公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在培育过程中,鼓励大胆探索,鼓励学术争鸣,鼓励学科交叉,鼓励合作,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以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成果推广传播传统文化

注重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每年评选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生传统村镇优秀科研成果,打造传统村镇保护研究特色品牌,保障研究生科研经费投入,加大优秀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的成果转化,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村镇村落中华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排行榜揭晓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榜单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云南村镇银行发展迅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