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之外
2022-11-20刘子莹岳阳市云溪区一中2004
十几岁 2022年20期
文/刘子莹(岳阳市云溪区一中2004 班)
我们慢慢长大,身上的压力与责任与日俱增。我们白天遇到了委屈,夜晚回想起这样的遭遇,不免心生惆怅。在这时,上网“emo”一番,换一下情绪,确实很减压。
在过去,我们有压力,悲伤了,朋友会拍拍你的肩,安慰几句:“哭吧,哭出来就会好一些了。”泪流过之后,悲伤与压力一同远去,我们又可以转投到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emo 文学”出现,我们的情绪宣泄似乎又找到了一个出口,一个让内心自在的出口。我们可以在网上发布一些“emo文字”,毫不费力地宣泄出自己的情绪。
一个应该警惕的现象是,那些“emo化”的文字,文字能力参差不齐,情感态度良莠不齐,任性地在网络世界扩散。网络空间并非负面情绪的回收站,人们若是只抱怨而不实干,迟早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我们来看看另一种人生打开方式。羽生结弦在两岁时曾被诊断出患有哮喘,没有人认为他可以走体育运动这条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近六十年来第一位蝉联冬奥会花滑冠军的运动员。他一次次摔倒了又一次次爬起,从不抱怨叫苦,从不在深夜中黯然“emo”。他希望成为大家的光,带给大家前进的动力。他曾说:“有弱小的地方才有变强的可能。”这就是勇士。
悲伤可以诉说,可以写在文字里。但是,文字不只是宣泄情绪的工具,文字里还要有阳光,有敞亮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