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习作单元 提升读写结合教学效果
2022-11-20刘亚静
文/刘亚静
引 言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部编版教材在编排上将塑造学生的口语能力变为书面表达能力,习作单元这一独特单元的存在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即读写结合。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要认真观察文章中的遣词造句,有效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认识到表达感情的突破口,并将其运用于习作中。融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共享,讲出所见所闻,为写作情感的有效抒发奠定基础。
一、习作单元中读写结合的剖析
习作单元在编排时包含五位一体的设计,如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师在教学时一般将学生习作能力的塑造作为最终的目标,具体内容便是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剖析,从中发现习作知识与技巧的表达。教师要运用好这五个不同的设计,使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比如,根据“精读课文”,推动学生从经典的作品中累积词语,并感受文字的运用;根据“交流平台”,使学生感受词句在不同的情景中所表达的感情;基于“初试身手”,借助片段引导学生表达,完成模仿写作与定向写作,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定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根据“习作例文”,分析不同例文的习作内容,明确文字在习作实践活动中的不同展现方法;根据“习作”的具体过程,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如表达情感时可以采取的不同方式。
二、推动习作单元读写结合的意义
推动习作单元中的读写结合,根本在于推动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众多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导致学生在习作单元中无法完全理解不同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手法,只会对教师传递的课程知识进行机械记忆。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基础。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较强的功利性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受限。因此,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三、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部分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有限,教学经验不足,在习作单元的读写结合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时间分配不合理
推动读写结合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全面涵盖不同的阅读知识点,同时依据不同的阅读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这是提升习作单元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但在以往的习作教学过程中,众多教师更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知识点的讲解,要求学生机械记忆不同的阅读知识和写作套路。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推动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讲解水平。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个人教学节奏混乱,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读写能力发展受限。
(二)输入与输出不一致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输入与输出上。习作单元教学中读写知识的输入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知识传递过程中自觉内化相关读写知识的活动。读写知识的输出则主要是指学生在写作实践过程中对相关阅读理论和写作理论知识的应用。只有两者之间保持一致,学生的读写能力才能够进一步提升。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存在知识输入与输出不一致的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课程主题设置不合理,阅读主题和写作主题不匹配,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输出。
(三)知识转化率较低
在当前的习作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阅读知识应用率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教师的阅读知识输入活动较为频繁。很多教师喜欢对文章内容进行统一的讲解指导,导致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很难把握知识内容的关键点,后续的文章写作内容肤浅,缺乏深度。其次是阅读教学活动过于简单。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围绕不同的考点进行知识讲解,导致学生对单元读写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在写作过程中知识转化效率较低。
四、将阅读训练与习作训练转变为读写结合训练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并不是主从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资源共享的关系。根据习作单元,教师开发设计和运用目前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习作技能,还能够掌握阅读策略。可以说,习作单元的设计真正完成了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融合。因此,教师依据习作单元精心策划课堂教学是必需的,要将阅读理解或习作练习转变为以塑造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读写结合训练,使学生依靠丰富的习作知识进行学习活动[1]。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为《太阳》《松鼠》,整个单元围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展开。学生需要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并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最终学会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明确了习作对学生的要求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如《太阳》一课需要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认识太阳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并体会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特点;《松鼠》一课则需要学生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分析课文中出现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单元的主题,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其次,教师在教学时要将两篇课文进行整合,按照说明文展开的顺序分析说明方法。教师可以提问:“《太阳》这篇课文中的太阳有什么特点吗?”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远、大、热。”教师继续提问:“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特点呢?”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出示句子:“太阳离我们很远……也要飞二十几年”,组织学生思考,在说明太阳的“远”时,采取了什么说明方法,引出列数字和作比较可以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并突出太阳“远”的特点。其余特点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与学生一同分析说明方法。要想让学生进入习作的状态,教师必须借助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并表明事情的关键特点,让学生根据说明文的特征表达出来。教师要组织学生深入分析说明文的语句,掌握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剖析的过程中掌握习作方法,然后根据口头表达的方法,将阅读转移为习作训练[2]。
五、指导学生的习作方法
习作单元将阅读和习作的过程展现出来,有利于教师了解和掌握教材,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依据习作单元的设定,可以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将整个单元融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入习作核心理念。而学生也可在教师的带领下迅速理解学习目标,并获得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一)明确习作主旨,学习表达方式
教师要依据单元引言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和训练点,明确本单元的教学方向,掌握课文解读和习作训练的主题风格,在课文的分析中带领学生了解文章,掌握课文的表达方式。在习作单元融合课程内容的角度下,课文的解读就从学生对课文的了解转变为学生对写作技巧的理解,根据阅读得到的感受转变为学生对课文的剖析。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就是一个习作单元,单元的主题是想象力的培养。教师要意识到想象力的培养所需要的条件,在教学时摒弃每篇课文过多精细化解读的方法,依据单元主题整合课文,以群文阅读的方法协助学生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要依据单元课堂教学主题,明确单元习作主旨,并融合课文的剖析,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二)融入生活实际,总结表达方式
习作单元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为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搭建“脚手架”,根据精读课文中蕴含的写作要素,以学生的经验为主,导入日常生活的素材[3]。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采取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说说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总结表达技巧。教师不仅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比几篇精读课文、习作例文,剖析不同点,还可以找准习作方向,让学生依据习作例文展开仿写。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事情。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单独进行习作,并给予具体指导。
(三)展现学习成果,立即总结思考
无论造句还是仿写文章段落,抑或是日记和小短文,教师给学生的意见反馈是不可忽视的。学生作为习作的新手,需要大量的激励。教师要把学生的优势写下来,也要把不足之处委婉地写下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习作产生更高的激情。仍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习作单元为例,其要求教师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借助课文《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的阅读与思考,将教学重点聚焦在创作者大胆的想象上。根据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铅笔的梦想有哪些,再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写出《××的梦想》。无论铅笔、橡皮,还是课本等,只要学生投入足够的想象,都可以将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而教师要对学生所写下的想象小作文进行评价,让学生收到及时的反馈信息。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的反馈,还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获得的不同评价等,都能够让学生把握写作内容,促进学生养成及时反思、不断总结的好习惯。
(四)借助仿写训练,摸索写作经验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名家名作,无论文章的整体布局还是内容构思,都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无法全面理解文章内容。为了解决学生知识转化率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习作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相应的课程内容,为学生编写一些适合学生阅读、能够激发学生进行阅读思考的文本内容,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开展写作训练活动,在深化学生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感受母爱的伟大时,可以选择《慈母情深》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从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三个方面凸显了母爱的伟大。由于作者的创作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分析文章的重点句和段落,让学生体会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再为学生剖析文章的慈母情深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据此仿写一篇描写亲情或者友情的文章。学生在描写身边小故事的过程中,就能与作者建立情感共鸣,从而真正理解这篇文章。
结 语
总之,依据习作单元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精心策划每一个读写主题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能力,推动学生在了解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学习习作知识,在习作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文字,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出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习作单元课堂教学落实了教育改革的服务宗旨,将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优化为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要明确习作单元教学的关键,找准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着力点,通过课文阅读带领学生学习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