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主题教学 提升数学复习效率
2022-11-20文/朱霞
文/朱 霞
引 言
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以往的复习是按照教材进行串讲,导致效率并没有达到预期。在主题教学思想的渗透下,教师可以将其与数学复习课堂融合,通过分析其应用的原则、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主题式复习课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高复习效率打好基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数学“主题”教学进行论述,以实现课程复习价值的最大化。
一、主题教学在数学复习中需遵循的原则
(一)认知性原则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在选定教学主题的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不能超出学习的范围,所设计的主题也不能太过于简单。在开展主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认知性原则,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入手,通过打破重组的方式重新划分主题,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1]。
(二)层次性原则
主题教学的划分需要有层次性。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所设计的主题要有层次性,每个主题之间要有关联性,不能出现交叉或者遗漏[2]。总之,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保障所划分的主题能够涵盖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在每一类主题中进行深层次的划分,确保复习课堂条理清楚。
(三)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学习的主体就是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组织学生自主整理、主动分析,这样才能在加强记忆的同时,提升数学复习效率。
总之,教师要遵循上述的几条原则,确保主题教学的价值获得最大化;反之,没有原则的开展只会流于形式,并不利于高质量数学复习课堂的构建。
二、主题教学在数学复习中的有效应用
主题教学的划分依据很多,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做好研究,并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分析来划分主题,确保教材的利用价值最大化。本文从“概念”“运算”“规律”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如何进行主题教学进行论述,为学生复习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
(一)概念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其他相关活动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仅是采取简单的讲述方式,通过概念的讲解及相对应试题的练习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在主题教学的模式下,教师要改变当前的这种教学思想,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划分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在比较与独立思考中理解,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概念入手再次进行划分,即将教材中的内容划分为整数和小数相关概念的教学、数的整除、四则运算、关系式、方程、分数和百分数等,并在复习中进行整体教学。
以“四则运算”这一概念的复习为例,在这一主题中,教师可以进行“加数”“因数”“一级运算”“二级运算”“运算定律”等主题的划分,这样整体上的复习可以将零散的概念系统化,在帮助学生回忆思考的过程中也能强化理解,进而为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在这一主题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相关的概念进行整理,制作相关的思维导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这些概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梳理“四则运算”中所涉及的概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相关的内容系统化,强化理解,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二)运算
运算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学生各阶段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但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出问题最多的就是运算方面,如运算规律记错、计算方法出问题等。所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再次划分,确保这一主题下的内容更清楚明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将知识系统化,对学生复习质量的提高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总结不同类型的运算规律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将相关的运算进行划分,如“两位数乘法”“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两位数除法”等,再按类别组织学生对这些运算按照“整理运算方法——精准练习——总结归纳”的流程进行主题化学习。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在精练的过程中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混合运算的基本运算方法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进行记忆,如“拿到试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算规律要改变;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解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进行默读,渐渐地学生就会形成习惯,这样也减少了刻意记忆或者是大量习题记忆带来的课业压力。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以此来达到锻炼和提升学生复习效率的目的。
除了这种计算类的运算,还有“应用题”方面的运算。对于这方面的运算,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运算规律,还要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在分析题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大幅提升。在进行主题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在运算这一环节可以引入“应用题”的专题,组织学生自主分析、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例如,小花每天读24 页,12 天读完了一本书。小明每天读36 页,几天可以读完这本书?
这是一道基础性数学试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及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更重要的是找到等量关系,通过分析来明确数量关系,进而在解答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效率。
(三)规律
规律一般是指找规律试题,这里将一些能够分类的应用题也归纳到“规律”这一主题当中。简单来说,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将规律划分成了“找规律题”和“规律类应用题”。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这两大类进行详细的划分,如找规律题分为“数字规律类”“图形规律类”等;规律类应用题分为“追及问题”“植树问题”“相遇问题”等。总之,按照各类别进行小主题的划分,不但能够让所学的内容更清楚明了,而且涵盖面比较广。当然,这样的划分也能帮助学生梳理规律,对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
以数字类的找规律题为例,填空:
(1)4,7,10,13,16( )
(2)12,9,6,3( )
(3)2,5,4,5,6,5( )
……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找规律,并比较每道问题的特点,如(1)中主要是递增的状态;(2)中是递减的规律;(3)中有重复项等。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练习并分析其中的规律。这样学生不仅进行了这一类找规律主题内容的学习,还能在各类规律的分析中发散思维,找到分析的思路,提高这类试题的解答效率。下面以“植树问题”为例进行说明。
植树问题是有一定规律的:
(两端都种植):距离÷间隔长+1=棵数
(只种植一端):距离÷间隔长=棵数
(两端都不种植):距离÷间隔长-1=棵数
在这样的分类、分层复习过程中,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会得到锻炼和提升。总之,在规律类的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实践
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业的布置都是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当然,这也是教师进行主题复习的一项重要内容[3]。在小学数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性活动,或者是通过一些实践类作业的布置为学生搭建知识应用的平台,确保学生在灵活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基本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4]。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来进行实践调查活动,如对三个班学生的身高进行调查,并在统计后制作相关的统计图、数据图。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给定的“身高调查”仅是一个参考,如果小组有其他的调查对象也是可以自行选择的。比如,有的小组最后选择了对课外书籍阅读方面进行调查;有的小组选择了对班级学生喜欢的颜色进行调查等。因为是复习阶段,所以教师对学生制作的“统计图”没有做要求,可以用折线图、饼状图和条形统计图。总之,在“实践”这一主题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以确保学生在实践应用、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提高复习的质量,同时也能在夯实基础、巩固应用中提高效率,最终为学生的发展及高质量复习奠定基础[5]。
三、主题教学在数学复习应用中需注意的事项
要想深入研究具体问题,教师就要对一些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在主题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恰当
从本次主题的划分来看,每类教学内容都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6]。比如,在“概念”部分的复习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还有助于提高复习质量。反之,教师如果在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时选择“讲授”,或者是让学生课下“看教材”“做练习”的方式,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复习目标,还会增加学生的课业压力。
(二)课堂评价系统的完善
课堂评价是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开展主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主题的划分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都要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度、参与效果等方面的评价[7]。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肯定中找到主动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在教师指出的问题中明确不足,在查漏补缺中养成主动复习、自主整理的习惯。
结 语
主题教学打破了教材的限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进行整合,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复习更有针对性,还可以让学生在主题复习的过程中互相理解、相互应用,这对学生的发展及高质量数学复习课堂的构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在小学数学复习阶段,教师要发挥主题教学的作用,通过层次化教学原则的落实,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自主复习中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