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提高智力障碍学生适应社会的语文素养

2022-11-20姚颂国

名师在线 2022年25期
关键词:培智智力障碍

文/姚颂国

引 言

培智教育的对象为智力障碍、自闭症等群体,他们在思维发展、语言表达、动作技能等方面存在障碍,在知识学习、交流与认知的发展上都存在困难。生活语文课程目标强调以智力障碍学生“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它聚焦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和基本语文素养。在明确了这一核心内容后,笔者围绕培智生活语文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就生活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究。

一、培智生活语文教学要求

(一)课程定位更加突出生活性

生活语文课程是指以工具性、人文性、实用性为特征,为其他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旨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补偿学生缺陷,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1]。《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生活语文的课程定位更加重视语文的生活性特征,更关注的是智力障碍学生语文知识的习得与他们当前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智力障碍学生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推进学生生活语文素养的提高

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生活语文素养指的是满足学生生活所需的基本思维、语言表达、观念等,也就是能够听明白别人的意思,运用口语进行交流与沟通,促进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素养。通过对培智生活语文素材分析发现,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实际,基于生活经验、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了“以生活为核心”的理念,有利于对学生适应生活与社会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将提升语文素养与生活水平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基本生活能力,满足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课程教学实践更注重生活体验

“生活语文”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智力障碍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快乐地学习。教师要始终将智力障碍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作为整个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2]。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语文生活经验,创设适合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其能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课堂教学向日常生活的延伸。

二、以生活为基础,提高智力障碍学生适应社会的语文素养的理论与目的

(一)提高智力障碍学生适应社会语文素养的理论

1.以智力障碍学生为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培智教育经历了由借鉴普校到特殊儿童需求,再到生活校本的过程,需要以学生为本,对这些理念进行融会贯通,切实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教育领域对培智教育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课程标准》核心理念明确了学生教育中心的地位。在这一系列规定的引领下,培智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是围绕学生个体,基于学生自身存在障碍的现实,了解解决学生生活限制。基于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关注智力障碍学生思想情感与需求出发,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来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实现在生活中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

2.尊重差异满足生活需求

对智力障碍学生来说,他们在语言、动作、认知、情感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课程标准》认可智力障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在生活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给出了弹性要求,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仅需要考虑这部分特殊群体的学习需求,还要为学生呈现兼顾生活、人文、差异、实践等特点的教学环境。总之,教师在进行生活语文教学时,要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同时,考虑学生的社会生活需求,其主旨是以生活为核心,将生活与语文素养双向结合,将生活化作为教育的取向,引导学生从知识走向生活运用,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

3.关注过程,强调真实全面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行与落实对学生的要求与评价也需要转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强调教学活动的真实性、全面性、过程性与可持续性。基于这一要求,在进行培智语文教学时,教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教学要求与目标,不应仅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还要关注丰富学习内容与评价维度,基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与参与的情境。在教学评价上,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的表现如何,学习态度如何,语言表达是否流利,思维是否得到发展等,结合具体真实的评价内容来直观且全面地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变化,然后记录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日常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表现及学习适应性等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成长变化与努力付出的成果,在记录学生动态成长轨迹的同时,设计有针对性且有效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实现培智语文课程目标。

(二)提高生活语文素养的目的

1.促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

培智学校的学生受智力发展的限制,在事物的感知、知识的记忆与思维的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生活语文教学与评价时,不能以同一标准进行要求,要充分体现出智力障碍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与需求。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相对抽象的问题,教师只是简单地讲解可能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就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文字以视图或者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结合适量的文字开展教学或者阅读活动。此外,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学习水平,改变词汇,增减句子结构,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在选择教学方法与内容时,教师要从生活出发,建立生活与语文之间的联系,以此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与表达等能力的发展,达成生活语文学习的教学目的。

2.推动学生生活语文运用能力的提升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学评价已对最初的基础知识技能掌握进行了拓展,增加了技能、情感态度等目标,更好地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对于生活语文来说也不例外,教学目标需要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生活语文运用能力的提升,充分体现教育的整体性与综合性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生活语文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产生感悟,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及实用性特点,促进学生形成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综合能力。教师的教学任务设计要基于学生日常生活,注重观察与记录学生的成长,以服务生活为目标,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进行迁移与内化。

三、以生活为基础,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语文素养的策略

(一)借助教材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

教师结合教材选定话题展开教学,一方面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说话的内容与方向,有利于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生活语文四年级(上册)《我的老师》的教学时,教师结合课文题目,可以提出互动问题:“你的老师是怎样的?”由于培智学校学生存在认知障碍,表达能力受限,缺少说话欲望,不知如何表达,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方法的选择、科学的引导。教师可以利用照片或者学生熟悉的人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头发是怎样的?”“眼睛是怎样的?”等,锻炼学生听与说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做出回应。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仿说练习,基于“我的老师”进行仿句,可以是学生熟悉的人,如老师、同学、亲人等,提升学生结合课文句式、顺序来表达的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这些人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结合生活教材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现了生活语文学习的目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亲身感知、体验、参与的教育理念。教师要结合生活语文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注重增强学生生活体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提升阅读素养。例如,在进行生活语文四年级(下册)《大小多少》的教学时,由于学生智力存在障碍,想象力匮乏,教师单靠文字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对此,教师首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收集生活素材,利用图片或者视频来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知情境,理解文中小动物的大小多少。其次,教师也可以创设亲身体会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进行《它们都会跳》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演绎情节、动作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衔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开展生活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生活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与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生活语文源于生活最终也需要回到生活,为生活服务,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生活语文的本质。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花园果园》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对花园与果园中的植物、花、果实的颜色、形状、类别等进行观察和感知,调动自身的感官来提高理解能力。在进行《画》的教学时,教师可在学生理解与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绘画。主题的设计需要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教师利用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对语文知识进行迁移与拓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四)课堂生活再现,学习生活经验与技能

教师在进行生活语文教学时,需要突出生活性,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置身于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思维。这一方面能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力;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运用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3]。培智语文教材包含很多与生活相关的现象与知识,对于智力正常学生来说较容易理解,但对于有一定智力障碍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认知困难。这需要教师选择适宜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感知生活现象与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提升适应能力。例如,在进行《大扫除》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模拟大扫除场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动手参与。这一方面更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面对培智学校的学生时,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需要具有针对性与特殊性,对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师应对培智生活语文课程与教材进行认真钻研,将生活与语文有机结合并突出生活性,体现生活与社会适应性,始终以“感知、体验、参与”理念来开展生活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口语沟通,使其适应社会生活。

猜你喜欢

培智智力障碍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聋生与培智生同处特校的利与弊
选择障碍症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