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动因与路径*
2022-11-20秦世琼颜蔚羽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秦世琼 颜蔚羽 (1.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 2.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与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目标一脉相承,并把劳育提升到了与其他“四育”同等的高度与地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党和国家这一政策指向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都离不开优秀人才资源的支撑,而作为社会发展生力军的青年大学生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在中国梦的追梦过程中,只有我们的追梦者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先进的知识水平、卓越的实践能力,我们才能更快接近梦想、实现梦想。所以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精湛的劳动技能、优良的劳动品质才能让青年学生更好地扛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过,“劳动使一个人的道德变得高尚”。劳动可以提高动手能力,磨炼意志品质,学生在手脑并用的劳动中可以完善思维、提高动手能力,一个人只有真正经历过劳动的锻炼、体验过劳动的艰辛、品尝过收获的喜悦,才能体会劳动的不易,尊重劳动的价值,才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劳动情感。这对于学生以后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备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劳动情感,促进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同时通过参与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实践劳动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劳动还能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并能够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发现生活之美、劳动之美、创造之美,提高生活审美情趣。
(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促进学生积极就业。当前大学生中的“慢就业”现象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有高校扩招的影响、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导致的结构性供需矛盾的存在、有疫情及其他因素的冲击,但其中不乏一部分同学因为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与艰苦奋斗的劳动品质,不愿意去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或是小微企业、乡村基层单位任职,或者眼高手低,不切实际地想着“钱多活少离家近”,还有些同学干脆不就业,心安理得在家“啃老”。因此,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求职动力与求职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表现
(一)重视不够。当下,综观我国劳动教育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培养过程,德育、体育、美育都有相应课程体系,并开展了相应的课程教学活动,但与劳动教育对应的课程少之又少,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严重不足。可见,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五育并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劳动教育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内容单一。当前劳动教育缺乏相应的科学体系,内容单一、形式简单。目前,大学阶段的劳动教育都主要是和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让学生尝试进行专业相关的操作与训练,这对于将来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来说确实有积极的帮助。但是目前学生的就业选择越来越多样化,很明显,只限于专业实践的劳动教育很难满足学生以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并且在学生的专业实践中,往往也因为时间、场地、指导师资的不够导致学生不能深度参与,很难在短期的阶段性劳动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坚持劳动的习惯,培养熟练的劳动技能进而激发学生劳动创造的热情。
(三)管理松散。高校当前的劳动教育中存在时间不足、指导不够、考核不严等管理松散的情况,此外,某些专业人数较多,集中实习不便组织,所以很多学生的专业实习都以自由分散实习的形式进行,因缺少校方的监督与管理,一部分同学的实习就变得偷工减料,甚至有同学不参加实习而直接通过家里找关系,找个单位把实习材料盖章应付了事,这也使得劳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平台缺失。随着国家对创新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实践教育,但长期以来重智育而轻劳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劳动教育实践条件滞后,导致学生校内实践劳动缺乏必要的场地、设备与指导师资。有学生反映,在必须由学生实际操作的金工实习环节,因为指导老师与操作机台不够,很多本该由学生动手实操的环节变成了学生观看操作演示视频,实践劳动的效果得不到保障。有些学校校企合作建设效果不佳,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不足,学生实践机会不多,参与学生人数有限,学生缺乏深入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
三、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归因
(一)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自觉性不高。现在的00后大学生成长在物质不断丰富的新时代,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与社会已经为他们提供了充裕的物质资源,他们缺少通过劳动创造而改变生活的紧迫感。在大学校园里,随着后勤服务的商业化,很多以前由学生承担的校园卫生打扫等劳动都已经外包给了专业的物业公司,甚至连去食堂吃饭、个人寝室卫生打扫等生活事宜都可以花钱以更便捷的方式解决,学生缺乏提高自身劳动技能水平的自觉性。
(二)家庭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当前在校学生的父母长辈大多经历过较为艰苦的岁月,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不愿意孩子再吃类似的苦,而是尽可能地给予呵护,不让孩子参加劳动。此外,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观念在人们头脑里根深蒂固。家长们最看重的还是孩子的学习,为了给孩子腾出更多时间来学习,家长们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学生连基本的洗衣、做饭、打扫房间等劳动都很少参加,更不会有机会参与其他生产劳动,导致学生劳动观念淡漠,劳动情感缺失,动手能力不足。
(三)社会多元文化对劳动价值的冲击。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劳动和劳动者,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连续三次发出“尊重劳动”的号召,明确提出要“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习近平同志也在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讴歌劳动、赞美劳动并对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优秀典型予以表彰。但我们应看到在党和国家大力弘扬劳动精神的主旋律下仍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某些网络平台上,宣传不劳而获的声音时有出现,推崇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躺平主义的视频与文章比比皆是。而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价值观还未完全成型,难免受其影响,这对我们在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劳动精神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四)学校劳动教育的管理与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大学校园重智育而轻劳育,学校大量的资金都用于高层次、高资历研究型人才的引进,对劳动实践教育思考相对较少。没有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没有把劳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学生必修课,在实践与实训设备改进方面经费投入不足,对实践指导老师的引进与培训较为滞后,对劳动实践指导与考核也缺乏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四、改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改变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与劳动观念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个体如果没有参加过劳动实践、经历过劳动的艰辛、体验过劳动收获的快乐、品尝过劳动创造的欣喜,就不可能对劳动有正确的认识与情感体验。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对劳动教育加以重视,并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开展与学生相适应的劳动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教育与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情感,将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文化深植学生内心。
(二)家庭劳动应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父母工作勤勉,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受到熏陶与感染。其次,家长要给孩子锻炼与成长的机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不可代劳,孩子在劳动过程中遭遇挫折或取得进步,家长都要及时予以引导与鼓励,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提高孩子劳动实践的能力。再次,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在假期中,学校需要与家长共同指导孩子完成劳动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家校共育的合力,取得较好的劳动教育效果。
(三)社会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文化氛围。社会氛围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全民推崇“劳动光荣”,则学生就会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如果默默奉献的劳动者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表彰,学生就会勤于劳动、诚实劳动;如果生活中不劳而获、享乐主义的次文化甚嚣尘上,那学生就很难不受其影响。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尊重劳动,推崇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但仍可以看到不少娱乐明星、主播网络炫富,各类“网红”为求出名不择手段,以图靠名牟利。这些现象都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形成热爱劳动、诚实劳动的观念。所以国家要对这些不良文化现象予以整治。各级各类政府、单位也要利用劳动节等重大节日对劳动者进行表彰,并做好宣传引导,在社会上形成劳动光荣,创新伟大的舆论场。
(四)学校要加强对劳动教育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目前学生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体系不全,师资短缺、形式单一。要改变这一现状,各高校不仅需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选优配齐优秀师资,拟定课程标准,严格落实考核管理,切实保障劳动教育实效,还需深度思考学生成才与就业的问题,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挖掘劳动教育资源与平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让学生所学即为社会所需。坚持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劳动教育与自我管理相结合,提升学生自主、自理能力;劳动教育与公益服务相结合,涵养学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品质;劳动教育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助推学生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