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育建设
——以高职思政课程设计为例
2022-11-20刘明珠
刘明珠 慕 羡 姜 燕
(1.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国际学院,菲律宾 马尼拉 1006;2.南昌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1;3.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1)
一、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思政课程概述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思政课程的载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初课程思政的载体是国家统编教材,学生接受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对知识进行吸收。而将多媒体引入高职思政课堂之后,学生学习的多样性、丰富性和时空性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有所提升。可以说新媒体推动了课程思政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各类媒体平台,与当前高职思政课程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接受载体。课程的实施不仅突破了有形教室的限制,而且扩展到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载体获得信息,如微课、慕课、公众号、云平台、短视频平台、专题学习平台等,获得多样化的知识,这也为学生的思政课程学习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课程设计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加强网络引导,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意志。
二、思政课程教育措施
(一)积极满足学生需要
新媒体的发展对高职思政课程的建设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学生在进行思政课程学习时,需要平衡这两个方面的影响,真正参与课程思政互动建设,领会新媒体时代下课程思政学习的新任务。学习内容的安排需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行良好的课程建设,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在学生学习中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教育经历、学习水平、认知水平等千差万别,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加强引导。例如,针对留学生群体,需要重点进行政策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程思政的内容;针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需要站在文化先进性的角度,引导学生贴近自己的专业领会课程思政建设的精髓,从而明确自己的态度和立场,领会国家的相关政策和精神,更好地进行课程互动。
其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多样性,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群体对新知识、新内容最为好奇,且接受不同内容的手段丰富多样。课程思政的内容就需要满足大学生的这种需求,应用多样化的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信息的传播,避免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主要集中在课外。
最后,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有效辨别各种信息中所提供的不同需求,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哪些需求是合理的,哪些需求并不适合目前自己的人生发展阶段,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获取最具价值的信息内容,从而增强其信仰和价值感。
(二)加强网络引导,引领正确方向
一些自媒体的传播,削弱了当前高职思政课程对大学生思想、情感的引导,导致很多大学生已经不再认同思政课程对自身人格的培育功能。除此之外,部分自媒体传播的内容还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学校和教师需要加强网络引导,保障正确的课程引领方向。
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网络监管,控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厘清内网的传播内容,建设更加有针对性、高效识别的网络屏障,避免学生接触到政治立场存在严重偏差、传播内容突破底线的不良网络信息,肃清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中的内容。
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网络引导,需要积极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引领作用,在学生当中培育出更多的网络意见领袖。发挥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作用和精神领袖的引领作用,通过学校内网尤其是内部论坛等微观小环境的建设,帮助学生更加坚定地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增强学生对不同信息的辨别能力,对网络中的不同信息进行科学辩证的看待。
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对新媒体内容进行更多的审查,尤其是学校自身的新媒体账号报道的内容需要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客观真实的报道态度。学生在进行新媒体内容的自主传播时,也需要重视这一点。
(三)开展实践活动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当中,只有借助实践活动课程,思政的魅力才能够真正彰显。
第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很多大学生对课程思政最大的意见就是理论过多,实践不足,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因此,学校在加强课程思政的设计时,需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幅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尤其是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设计有效的实践内容。高职学生本身学习的内容就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职业的。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高端职业人才,因此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能够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
第二,课程思政的设计需要充分利用媒体开展活动。线下实践活动成本较高,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新媒体开展活动,拓展思政课程教育的渠道是未来高职思政课程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利用新媒体开展活动可以是建立网上社群,引导学生在各自生活和工作的场景中,回传一些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内容,从而跨越时空,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氛围。
第三,课程思政的开展,还需要结合课堂讲授,整合思政教育的有效信息。积极打造高职思政课程自己的自媒体阵地,通过形式多样的信息传播方法,凝聚更多的学生参与,整合思政课程教育的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内容。
(四)培养情感意志,增强接受效果
一方面,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注重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情感教育。很多大学生在当前的就业压力、社会压力、快速变革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存在很多消极的、负面的情绪,目前大学生抑郁的人数日渐增多。高职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针对这种情况,辅助情感教育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抵御思想冲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另一方面,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要不断创新形式,通过课堂组织和实践探索,开展更多的挫折教育,帮助高职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例如,课程可以安排更多的实践案例,尤其是贴近高职学生生活的案例,增强学生跨越不同成长阶段的耐心和坚韧力。
除此之外,课程思政建设还要融合多种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课程建设可以和社会教育、企业教育、实践教育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的路径。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要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需求变化,积极满足学生的需要,加强网络内容的监管和引导,开展更多积极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坚定的情感意志,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