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育融入小学语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22-11-20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张潇丹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 张潇丹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是我国系统教育的宗旨和发展总目标,也是当今时代对青少年成长提出的必然要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却常常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层面的积极引导,将教学资源和精力过度集中在语文课程知识的教授中,这不但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优化,同时还会对语文教学的开展质量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可知,若要真正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完整价值并推进课堂教学成果的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对课程的德育融入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期实现工作维度的全面扩充。
一、通过进一步挖掘课内教学资源开展德育渗透
德育是我国系统教育的核心环节,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在编修时便对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充分考虑,所选用的篇目无一不具有非常丰富的德育资源。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课堂德育渗透时首先将目光投入到课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在讲解课内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道德引导和表述,使学生能实现知识和道德养分的双重摄入。
(一)以课文内容为依托落实道德引导
任何一篇被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有很高的质量,除了其对各类表达技法的高超运用外,更是因为其中所蕴涵的正确道德思想和丰沛的人文情怀。结合这一点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在钻研课文时就应同时树立起鲜明的德育元素开发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场面描绘、关键语段雕琢等方面信息整理出更多有利于学生道德塑造和情怀生成的要素,并且深度融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和主观联想并作出进一步的观念引导。利用这种方式,学生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将获得丰富而真实的素材基础,并对这些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形式形成深刻的感知。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从网上搜集到的关于天都峰的影像资料,从不同角度展现天都峰的秀美景色和巍峨姿态,而后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些景象带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过去的旅游经历,谈谈自己还曾在哪些地方产生过类似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祖国山川之壮丽和风景之绝美,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以课内人物为依托落实道德引导
在小学阶段,每篇课文中都会有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形象各异,但都能体现出一定的精神风貌和情感态度,其中便有许多值得学生学习的“正能量”。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这些文学角色进行更深层面地剖析和解读,带领学生结合课文的情节以及自己的日常体验去深入分析这些角色形象特点以及一系列行为的动机,进而认识到蕴涵在角色内心中的正确道德理念。借助这种办法,学生对“道德”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就可以具体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并能通过文章情节了解这些人物能凭借自身的美好品德而实现怎样的生活价值,进而增强了道德引导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如,在进行《唯一的听众》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文中那位“老妇人”的行为引导学生做一些深度思考,想一想“老妇人”为什么谎称自己是个“聋子”?又为什么每天不厌其烦地来到公园听“我”演奏并不美妙的小提琴?以及她这样的行为使“我”对她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在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当“我”再次见到“老妇人”时会向她说些什么,等等。通过这番引导,一个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角色便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形成了一股暖流滋育出了学生道德的种子。
(三)以课文作者为依托落实道德引导
优秀的课文绝不是作者的“妙手偶得之”,而是来源于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深邃的社会思想和独到的文学智慧,这些的背后均代表着一个高尚的灵魂。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述时,同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作者做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事迹中品味出其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和可贵精神,并可进一步介绍作者在某个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而后将这种成就的实现与作者的道德素养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对道德的价值和能量将会形成更加真实、具体的认知,并会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
例如,在进行《石灰吟》这一首诗的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对作者于谦的一生做简要的回顾,重点介绍他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抗击外敌的事迹,以此表现出诗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非凡勇气和崇高气节,并向学生点明作者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可贵的品德才得以被后人誉为“明仕之完人”,从而为学生树立起一个活生生的道德榜样。
二、通过对课外资源的灵活引入开展德育渗透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怀有很强的求知欲;与此同时,“道德”的概念又十分丰富,仅凭一本薄薄的教材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全表现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单要在德育渗透工作中深入挖掘课内资源,还要对课外的丰富素材做出大范围的引入,一方面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形式、更多内涵的高质量德育资料,另一方面也能为道德的体现形式和作用成果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一)借助课外文化作品推进德育渗透
“追求理想、崇尚美德”是人类文明的共同主题,也是所有优秀的文化工作者所秉持的创作信条,这一点已充分融入所有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作品中。结合这一点基本认知,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目标以及德育方向和学生的兴趣、认知能力,在完成课内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一些具有良好道德教育意义的课外文化作品,使学生价值观念的有机塑造得到更多角度的素材引导,也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有乐趣和充实感。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多元的文明艺术类型,以此实现对学生文化思维和知识视野的有效开阔。
例如,在完成了《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的课内教学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读一读如《美丽的凯罗尔》《伟大的友谊》或者《苏珊娜和莉莉丝》等同样以“友情”为主题的文学名篇或其经典选段,或者欣赏《朋友》《致最亲爱的你》《往事并不如烟》等歌颂朋友真情的歌曲,也可以一起看一看《我在雨中等你》《自从你来的那一天起》《云的故事》等以“友谊”为题材的电影片段,利用这些素材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友情的可贵,从而培养起学生团结互助、珍视友谊的美好品质。
(二)借助生活元素推进德育渗透
“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所有知识和情怀的共同属性,道德自然也不例外。从本质上来说,道德是萃取自日常生活的精神产物,那么对它的教学也必然不能离开生活这个母体。结合这一点事实,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工作务必要在最大限度上表现出对日常元素的引入和利用,带领学生仔细品味自己的既有人生经历中所蕴涵着的道德成分和人性养料,使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道德温度,并让德育教育成为更加“接地气”的一项引导工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亲切。
例如,在完成《老人与海鸥》这一课的讲解后,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中都养了些什么宠物,自己又和家中的宠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如每一次回家都会被小狗扑到身上疯狂舔脸,教会了家中的鹦鹉说话而它却学会和自己拌嘴,自己的小仓鼠自从学会“装死”后便隔三岔五地吓唬自己,等等。从这些美妙的回忆里,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进而形成良好的“珍爱自然”“保护生命”的情怀。
(三)借助课外德育资源推进德育渗透
针对青少年的道德培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和事业,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团体都对这一事业的进一步推进投入了足够的重视和力量,因而产生了很多富有价值的社会德育资源。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把握并深度利用这些宝贵的材料,选择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且有助于学生道德成长的资源带入到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和多元的情怀素材。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学生知识储备的扩大和社会阅历的增加,更能让学生初步形成的道德体系变得更加坚固、饱满、有质感。
例如,对《晏子使楚》这一课的课后引导,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登录“中国先秦文化网”或者“中国历史知识网”等社会学习网站,和学生一起通过资料阅读、专家讲座聆听等渠道了解更多关于晏子以及其他我国古代历史人物的奇闻逸事,感受我国先民所具有的高超智慧和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浓浓的道德气息,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内学习基础上形成更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多元道德认知诉求。
三、通过趣味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开展德育渗透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任何知识和技能的价值都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才能体现出来,而所有的道德与情感也都必须以实践为依托。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恪守这一原则,在进行德育引导时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具有良好道德培养效力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形成道德,并真实体验借由实践而带来的道德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为语文德育渗透工作注入强劲的助力。
(一)通过观察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道德体系
观察是成长的第一步,也是获取外界信息和精神素材的主要路径,其对学生道德体系的形成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极具奠基性的。据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开展一系列有益的观察性实践活动,根据近一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和道德构成素材,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得到验证语文知识、运用语文技能和产生道德情怀的机会,进而实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和道德水准提升的多维目标。
例如,在进行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乃至校园,到绿化带、花圃或者学校附近的公园、植物园、近郊地带,感受一下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生命气息:轻柔的风,高大的树,翠绿的小草,缤纷的花朵,馥郁的花香,清新的泥土,翻飞的蝴蝶,高歌的小鸟……如此一来,学生对大自然必能产生一种别样的喜爱,而对课文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以及道德体系中的自然情怀也将形成新的理解。
(二)通过体验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道德体系
小学生的成长阅历毕竟是有限的,再加上大多数小学生又处在父母和教师24小时的全方位呵护下,因此缺少了很多体验人间百味的机会,自然也就在道德感知方面失去了很多前提条件。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体验性的实践活动,根据课程内容、德育目标以及学生的整体能力,营造一些有助于学生形成道德感知的体验场景,使学生可以通过更具代入感的方式来品读道德、感受道德,使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果更有稳定性和真实感。
例如,对《七律长征》这首诗的课后体验活动设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操场,让大家以较快的速度绕着操场不停行走,并可在中途加入一些极速跑、跨越模拟“障碍物”等环节,中间不能有任何停歇。通过这种活动,学生会在感到疲惫的同时,想象到当年红军战士在长征途径所经历的更大的痛苦、接受的更多考验,进而对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形成由衷的敬仰和向往。
(三)通过参与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道德体系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一种学习行为最后都要落实到亲身参与的维度上,这样才有可能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收获。基于这一道理,小学语文教师不妨在保证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积极组织一些具有较强参与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带领学生深度参与其中,一来让学生将自己在课文中所学到的内容践行在实际生活里,感受语文学习的生活气息;二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诸多正面的社会情感,让道德的形成变得自然、顺利。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为人民服务》这一课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周末的时间,组织学生来到当地的敬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为那里的老人、孩子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玩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味那一句句感谢的话语和一个个赞许的眼神,以及经过自己的付出而变得整齐、干净的院落,使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快乐。
四、通过对家校合作机制的高阶运用开展德育渗透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来自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与默契合作,这是一条获得广泛共识的至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进行德育融入的工作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对家校合作机制的运用,将家长吸收为开展德育渗透的主体之一,使学生的健康道德成长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规范与引导,让学生无论在家中还是学校里都可以处于良好的道德环境中,同时为其他德育渗透工作的优化提供良好的家校合作保障。
(一)积极沟通,使家长认识到德育融入工作的重要意义
不得不承认的是,有很多小学生家长对“德育”抱有一种复杂的态度:一方面知道良好的品德素质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意义,而另一方面又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子女的文化成绩上。针对这一项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制定一系列可行的举措,帮助家长真正意识到健康的道德能给子女的未来成长和文化学习带来的巨大收益,使家长重视子女的道德培养,让家长能在意识上和教师形成统一战线,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家校微信群随时和家长分享一些关于青少年德育方面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或者借助家长会等机会结合具体实例向家长介绍良好的道德素养对学生成绩提升所能起到的正向作用。当个别学生出现道德成长方面的问题时,教师也要多和家长做沟通,着重阐明这些问题对学生综合成长的负面效应等。
(二)积极分享,使家长获得开展居家德育渗透的执行条件
在帮助家长完成意识认知方面的转变后,小学语文教师就要结合课程教学的性质、要求以及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和家长进行居家德育思路和方法方面的交流与分享。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对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环节工作的资料保留和分享,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巧完整地介绍给家长,这样既可以使家长知道自己该如何去规范子女的思想道德,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继续起到端正家长德育观念的功效。需要强调的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可完全将有关工作交付给家长“代办”,并要在更大程度上考虑到不同家长在文化程度、工作性质以及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条件,从而让家校合作的功效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
例如,教师可以将自己每堂课中所用到的涉及德育渗透方面的课件、教案、案例、例题和对应答案以及“微课”视频等资料统一打包并上传到家校微信群文件或本班“云”空间中,也可以单独录制一节面对家长的“子女道德成长引导课程”的视频资料而后分享给全班家长,让家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研读并亲身实践。
五、通过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开展德育渗透
学校是小学生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活动的场合,也是对学生有着最深影响的地方,那么教师对他们而言自然是重要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对学生的社会情感和精神认知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应牢牢记住这一点,除了要在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活动中体现较强的德育引导功效外,还要在和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榜样,将“言传身教”和“将心比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的道德成长得到更具有信服力的外界引导和内在情感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在晚自习坐班时带一本业务类的书籍或文学名著来到教室,和学生一起安静地阅读、学习;每次上下课,教师都要严格按照铃声提示,做到守时、守约;在学生生日当天,要送上一句真心的祝福,并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送给学生一份自己制作的礼物;当学生感到失落或沮丧时,要第一时间给予殷切的关怀和必要的帮助等。
除了以上几方面主要策略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从环境引导方面入手,将一些如“正能量”古诗词或以课内任务为主角的道德故事等兼具语文知识教学和道德素养提升效力的信息元素,融入学生经常活动的环境中,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耳濡目染”式的熏陶,进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成果。
六、结语
倘若人的一生是一艘航行在浩瀚大海上的行船,那么人的智慧和才能就是推动船破浪前行的马达,而人的道德和情怀则是为这艘船指明正确方向的罗盘,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并切实落实这一点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优化对学生的德育引导,通过深入挖掘课内资源、积极引入课外素材、有效组织趣味活动、优化开展家校合作以及努力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等方式,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同步优化和快速成长,让学生能从根本上认知道德、认同道德、践行道德、弘扬道德,使小学语文成为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从而为学生日后进一步的语文高维学习和道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