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羊灌区农村饮水工程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2022-11-20刘鹏春
刘鹏春
(甘肃水务凉州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武威 733000)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人饮工程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和供水管理水平,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让农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根据相关部门关于施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黄羊灌区立足供水区域实际情况,加强农村人饮供水改造建设,改善农村人饮环境,以自来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深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施行,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本文就如何做好今后的农村人饮供水改造工程进行了探讨。
1 黄羊灌区农村饮水工程现状
黄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凉州区最早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始建于2002年,管网经多年运行,减压阀自动化程度低,部分减压阀已失灵,导致管道经常出现破裂甚至爆管,“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闸阀也老化失修严重,存在关闭不严、无法启闭等诸多问题,已不能满足灌区群众的用水需求。近年来,灌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住房、农电、交通等基础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存在水处理工艺跟不上水质标准逐步提升的要求,供水量远远达不到需水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群众当前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原有供水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原设计管材标准低,管网承压等级低
由于原管网建设较早,技术和管材还不全面成熟,尤其在管道标准上受建设资金的限制,所铺设管网标准不高,均为UPVC管,管道承压能力偏低(0.63 MPa),通过多年的运行,管道受水力冲刷严重,部分管道的管壁变薄,加之管网自动化程度偏低,管网压力监测系统未配套,减压设备全靠人为操作,若调压不及时,出现爆管现象的事故越来越多,导致维修成本逐年增加,运行管理难度极大。特别是冬季随着用水量减少,水压增大,供水管网爆管现象普遍。
2.2 原管网设计标准低,运行问题多
第一,管径设计口径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用户用水量逐年增加,部分片区出现了铺设管网管径偏小、供水压力不够等情况。第二,管道铺设较浅,如遇严寒天气管道冻结,不但冬季无法供水,而且易对管道造成损坏。第三,管网配套设施或设备不全,如管网闸阀布设不合理,用水户管道出现问题后造成无法停水或停水面积大等现象。第四,主管网没有设置过滤器、减压阀、排气阀、泄流阀等必要的管网保护设备,容易出现爆管、堵塞。
2.3 入户管网接头易漏水,承压较低
入户管网多选用PE(聚乙烯)塑料管材进行铺设,接头基本为螺纹快速接头,该类型接头密封性能差,接头处容易漏水,加压后接头处容易爆裂。而入组入户管网道路已基本硬化,维修困难、且费用高。
2.4 用户计量设施严重超龄
所安装水表标准不高,均为机械式水表,且运行年限较长,计量偏差率大,抄表收费点多面广工作量大。由于管理人员不足,抄表收费不能按月进行,只在年初和年终进行抄表核对,收费模式仍为传统的人表结合,收费基本按人收取,由此给用水户造成一种错误的观念“按人收费”,水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在夏季农户用自来水浇菜浇地现象普遍,造成下游及高程相对偏高的村组无法正常供水,负面影响较大,年底核收水费时,部分人由于夏季吃不上水而拒交或少交水费,一部分人由于水表读数过大,要求按人交费,拒不交清超额部分水费,从而使水费欠款逐年增加,抄表收费难度增大。
2.5 管网原始资料严重缺失
管网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原始管网资料缺乏。由于管网建成时间较长,管理人员不固定,多次经过改建、扩建、维修,但没有收集相应的原始资料,导致管网布设比较混乱,对管网的走向、材质、管径、设备设施等比较含糊,且无详细资料,这为以后的运行管理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3 供水管网改造的必要性
第一,黄羊农村人饮管网采用自压供水,供水成本低。供水计量设施改造后,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水费收支平衡,形成良性循环。第二,管网改造实施后,可有效提高供水保证率,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供水管网设备升级改造后能有效减少压力过大造成的入组入户管网爆管而带来的管网维修成本,减少维修次数,提高供水保证率,提高水的利用率。第四,管网工程改造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能有效保障项目区的正常供水,降低水质引发的各类疾病的发病率。第五,使用远传智能水表可有效解决用户无水表或水表计量不准确、管理检修的困难,同时能够方便用户操作。实行计量收费后,可增强群众节约用水的意识,极大缓解夏季供水用水压力,提高收费的透明度,消除了群众对收费中存在的种种疑虑,群众容易接受。
4 供水改造工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及标准
第一,计量设施按“一户一表、按户收费”的原则进行改造,改造后应达到按表计量、方便管理的目的,水表需改造为与运营管理单位收费系统相匹配的智能远传水表,实现“先交费,后用水”收费方式,杜绝了拖欠水费现象,真正实现水费全口径收取、无截流。水表安装应便于抄表和维护维修,表前安装过滤器,表后安装用户应急球阀或闸阀,水表前后接头处安装防盗卡扣。选择智能远传水表前需和供水单位沟通,确保智能水表的收费系统与供水单位收费系统相统一。改造时应修建集装水表井,水表集装后供水入户,以便于管理及长久发挥效益。
第二,敷设管线应考虑管道承载能力及冻土层深度,确保管道埋深应满足管顶覆土不小于1.6 m。供水管网、阀门及设备等应按国家规范和标准要求选用,必须与黄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管网压力相匹配。
第三,对超过设计年限的管网或因管材质量维修频率较高的地段,必须将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黄羊人饮管网的供水压力,管道选用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安装方便、耐高压、柔韧性好、价格经济的管材,建议入户管道选用PPR管道,主支管选用PE管;更新改造管网时尽量避开硬化路面,以方便维修维护。
第四,合理布设管网闸阀、减压阀、供排气阀、泄压阀等附属设备设施,对已损坏失灵的设备进行维修,不能维修的必须更换。
第五,将各种闸阀、水表井室的淤泥、垃圾、杂物等清除干净;配齐丢失的井盖;对于已坍塌、倾斜、裂缝的危井,不适用现有设备设施和管理的井室必须更新改造。
5 建议
5.1 施工建设
管网工程施工的关键保证是管材质量、挖深、管道的安装及试压工作,做好这几项工作,基本上也就保障了管道敷设的质量。由于原管网建成时间较长,管理人员不固定,多次经过改建、扩建、维修,但没有收集相应的原始资料,导致现在管网布设比较混乱,对管网的走向、材质、管径、设备设施等不了解。所以在改造前一定要详细勘察,多走访做好前期工作。工程施工中多与受益单位沟通,做好多种施工方案,尽量把施工对用户的影响降到最低。上级部门在政策、资金上要大力支持维修改造工程的实施。
5.2 工程管理
做好项目移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同时制定相应的管护制度和运行管理办法,明确农村饮水工程产权归属,确定责任主体,推行网格化管理,供水管理进一步细化。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情况、管网布置特点、饮水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等情况,结合各部门及人员职责,将供水范围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将工作职责、服务对象、联系方式及人员名单进行一一对应,通过网格化工作的推进,创新管理模式,细化工作流程,把责任落实到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运营单位成立施工维修部,按照企业化运行模式,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施工维修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运行维修养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定期维护和大修,及时处理发现的安全隐患或缺陷,并做记录。在每年冬季和春季用水低峰时进行管网、设施、设备的养护和维修,同时为应对管网出现的突发状况,成立了抢修队伍,一旦出现险情立即抢修,确保供水保障率。
加强水费计收及管理工作,贴心服务群众,提升用户满意度。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体化营销服务平台”,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在满足供水公司报装、收费、开票、抄表、表务等日常业务管理的基础上,为终端用户提供了网点缴费、微信缴费、银行代扣、自助缴费终端机等多维度的缴费方式,为用户提供便利。成立稽查部门,专门负责对水表计量、水费收缴、破坏管道及私自接水等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实现水费收支平衡,使人饮工程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及时移交,做好巡护。管网改造后及时向运营单位移交,运营单位应做好管网及相关设施的的巡护、观测、调试等工作,力争管网运行平稳,杜绝爆管,提高供水保证率,确保水质达标,使家属区群众的饮水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
5.3 加强监督
就近管理,方便用户。由于农村人饮点多、线长、面广,不利于管网的运行管理,也不方便用水户交费和管理人员沟通,为解决以上难题运营单位应在辖区内各乡镇就近设立供水管理站,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受理相关业务,以便更好的为用户服务。供水单位应执行24 h值班制度,并向用户公示客服电话和监督投诉电话,随时接受用户反馈咨询,坚持水量、水价、收费三公开,建立“明白栏”,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用心服务群众,提升用户满意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制订水质定期化验检测制度,作好水源地保护工作,防止水源污染事件发生,以保证水源安全。运营单位应不断加强制水工艺环节的过程管理,通过定期对净水构筑物进行清洗消毒,常态化对管网进行巡查和压力调节,定期向区水质检测中心送检或邀请第三方对水质进行专业监测分析确保水质安全,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创造条件。
5.4 扩大宣传
加大自来水使用知识的宣传力度,主要包括管网水压、水质、水表计费、收费标准、缴费方式、管网防冻、业务受理等,进一步提高用户满意度。同时,在智能水表安装完成后,推行“物联网+”收费模式,实现“先缴费、后用水”的线上缴费、开户、抄表等业务的管理模式,减少管理人员、节约生产成本。增强用水户的主动缴费观念和节水意识,提高管理能力,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使运营单位实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