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囊尾蚴病诊断与防控措施

2022-11-20张志标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虫卵病猪检疫

张志标

(广东省五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 五华 514400)

0 引言

猪囊尾蚴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猪囊尾蚴是猪带绦虫的幼虫,主要寄生于猪、野猪及其他动物体内。猪囊尾蚴病分布较广,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都有广泛流行,尤其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大,存栏数占世界首位,发病率较高。猪感染囊尾蚴后,阻碍猪的生长发育,引起猪营养不良,造成贫血,严重的还会引起神经障碍或者失明,最后导致死亡。猪囊尾蚴病对猪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猪囊尾蚴寄生虫的检测是肉品卫生的必检项目。

1 猪带绦虫生活史

猪带绦虫的生长主要分为虫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4个阶段。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2个宿主,幼虫主要寄生于猪、野猪、犬、猫等动物体内。猪带绦虫的成虫为扁平带状,长度在2~5 m,有700~1 000个节片组成。头节上有吸盘和小钩,可以吸附在人的肠壁上。颈节细长。体节最长,根据其发育程度可以分为幼节、成节、孕节,成节内有成熟的雌雄成熟生殖器官,孕节中有发达的子宫,里面有数量庞大的虫卵,每个孕节中含有4万多个虫卵。成熟的孕节会从虫体上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排出体外的孕节具有一定的活力,孕节受压破裂后虫卵散出,污染周围的环境。家猪、野猪等动物采食了孕节或者虫卵,在十二指肠内经过消化,使虫卵中的六钩蚴逸出,进入肠壁,经血液或者淋巴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经过2个月的发育为成熟的囊尾蚴。囊尾蚴呈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半透明的囊泡状,主要寄生于舌肌、膈肌、心肌等肌肉中。成虫每月可排出200多个孕节,同时颈节不断长出新的节片,使虫体的长度保持恒定。成虫的寿命很长,可长达25~30年。

2 猪囊尾蚴病流行病学和危害

猪囊尾蚴病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疾病,在世界各国都有分布,尤其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此病的感染率较高,为常发的寄生虫病,其他地区的感染率相对较低,多为散发,其中东北地区的感染率最高,长江以南地区感染率较低。

猪带绦虫的唯一终末宿主是人,猪囊尾蚴可以寄生于猪体内。我国的养猪多为散养,农村多为连茅圈,造成此病的广泛传播。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有些地区猪囊尾蚴病的发病率高达10%~20%,随着我国对此病的重视,开展“驱绦灭囊”工作,发病率逐渐降低,到90年代初已经降至1%~3%[1]。猪囊尾蚴病对养猪业和人类造成危害巨大,猪囊尾蚴主要寄生于猪肌肉或者各个组织器官中,降低猪肉的品质。

3 临床诊断

猪感染囊尾蚴后,典型的症状就是猪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尤其对于仔猪影响非常明显,仔猪生长缓慢,严重的可能会形成僵猪。猪感染囊尾蚴后,会因为感染部位和感染数量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中轻度的感染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感染严重的,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贫血或者水肿的症状,仔猪还表现为前宽后窄的体型。囊尾蚴寄生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有明显的差异,脑部感染,表现为癫痫或脑炎。咽喉肌肉中寄生有囊尾蚴,表现为声音嘶哑、咳嗽、呼吸加快。四肢肌肉中寄生有囊尾蚴,会出现跛行。舌肌或咬肌中寄生有囊尾蚴,影响咀嚼。心肌中寄生有囊尾蚴时,可诱发心包炎、心肌增厚等。

根据病猪的临床表现做出初步诊断。当眼睛中寄生囊尾蚴后,翻开病猪的眼睛可以观察到豆粒大小的突起的结节。舌部感染囊尾蚴,先用木棒等工具撬开猪的嘴巴,然后带上塑胶手套,将猪舌头拉出,用手触摸舌头的表面,也可摸到数个豆粒大小的囊状物,基本可确诊。还可触摸病猪的股内侧肌等部位,如也存在弹性的结节,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看外形、翻眼皮、看眼底、看舌根,再摸大腿侧”这是民间对此病的诊断经验,根据这种方法,猪囊尾蚴病的检出率可以高达30%[2]。

4 根据病理变化诊断

猪在屠宰时,要对寄生虫病进行检查。猪囊尾蚴主要寄生于心肌、舌肌、咬肌、膈肌等肌肉组织中,肝、肾、脑、肺脏等器官中也会寄生。感染初期,在囊尾蚴的周围会出现细胞浸润,然后出现纤维素性病变,经过6个月左右,囊尾蚴死亡钙化。屠宰的时候,肌肉切面颜色苍白、湿润,可以观察到囊尾蚴。病情严重的,腹腔、肌肉、脏器中都可以观察到数量居多的虫体。一旦检查出现猪囊尾蚴后,就要进行处理,防止扩散感染。

5 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进行判断,不能确诊,一般只有屠宰后发现了猪囊尾蚴才可以确诊。对于活体动物如何进行早期诊断,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于猪囊尾蚴的诊断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常用的方法有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改良ELISA、ABC-ELISA、斑点实验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方法。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性、特异性较强,而且操作比较方便,可以迅速的检测大量的样品,是进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

6 治疗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有猪囊尾蚴的病猪,如有治疗价值要及早进行,没有治疗价值的要尽早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既可以将传播途径切断,防止流行传播,又可以提高猪场的经济价值。

早期治疗可以口服吡喹酮,剂量为50~100 mg/kg体重,1次/d,连服3 d。驱虫的同时,收集患猪排出的粪便,及时将其深埋处理,防止环境被虫卵污染。还可以用丙硫咪唑进行治疗,剂量为30 mg/kg体重,均匀拌入饲料中进行投服,间隔2~3 d给药1次,连用3次为1个疗程。饲养4~5个月后观察疗效,如果肌肉中没有完整的囊泡,也没有钙化灶,就为治愈。如果没有完整的囊泡,但是肌肉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钙化灶,为治疗有效。如果经过治疗仍然有完整的囊泡存在,为无效治疗。采用以上的方法对轻度感染的病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7 预防措施

7.1 加强宣传工作,充分认识猪囊虫病的危害

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如通过互联网、电视台、电台、办宣传画报等形式宣传猪囊尾蚴病的知识,让群众和养殖户充分认识此病的危害和消灭此病的意义,认识到消灭此病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县、乡、镇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指导和组织工作,强化公共卫生管理,改善生猪饲养管理条件,严禁囊虫肉进入市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也要做好监督工作,购买盖有检疫部门滚花印章的猪肉,不买没有检疫证明的猪肉。

7.2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切断传播途经

猪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和成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猪患病后排出的粪便或者采食被污染的饲草、蔬菜、饲料、饮水等引起感染发病,要将猪囊虫病彻底净化,需要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搞好环境卫生。

7.2.1 科学饲养,提高管理水平

转变饲养观念,提高饲养效率,逐渐淘汰传统的散养模式,推行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农村养殖要建立养殖小区,统一管理、统一配料,减少疾病的传播。农村采用圈养的小型养殖场,要淘汰连茅圈的饲养模式。饲料要采用全价配合饲料,饮水要清洁干净,添加白菜、苜蓿等青饲料要经过清洗处理。

7.2.2 搞好清洁卫生

做好饮食卫生,充分认识肉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不购买没有检疫的猪肉,也不食用没有完全煮熟的肉食品。做饭时,生、熟菜板要分开使用,严禁食入绦虫卵或感染囊尾蚴的猪肉。粪便不要直接施入土壤中,先进行堆积发酵,将虫卵杀死,以免污染土壤,也不要将粪尿直接散在种植蔬菜瓜果的地表作为肥料,防治虫卵传播疾病。对于患者较多的地区,积极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传染源彻底消灭。

7.3 强化检疫

严把检疫关,严禁病畜或者未经检疫的畜产品流入市场。第一,严把产地检疫关和宰前检疫关,这是严禁病猪流入市场的第1关。动物检疫人员要按照规定到现场做好产地检疫,做好生猪出栏工作。检疫人员要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尤其对于生长周期短,虫体寄生密度小的病猪,不容易发现,要精心检查,防止出现漏检。对于检出的患病猪,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流入市场销售。第二,宰后检疫是保证肉产品安全的第2关,检疫人员要按照《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的规定,对猪囊尾蚴的主要寄生部位,如臀肌、咬肌、膈肌、心肌、颈肌、深腰肌等部位进行细致检查,以免出现失误,造成病猪肉流入市场。第三,做好无害化处理,对于检出的病猪肉,要在驻场检疫员的监督下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处理。对于病猪污染的环境要进行严格消毒,消灭传染源。第四,做好流通环节的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督工作,对于未经检疫的生猪、猪肉流入市场销售的违法经营行为要严厉打击,对出售猪囊虫肉等病猪肉的不法商贩,要严厉惩处。

7.4 免疫预防

在研究预防猪囊尾蚴的疫苗方面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选择特异性强、能够快速防控此病的疫苗非常困难。目前研究的疫苗有很多种,有猪囊尾蚴组织细胞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多肽疫苗等,其中重组抗原疫苗已经开始被推广应用,此类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能够批量生产[3]。

8 结束语

猪囊尾蚴病对养殖业威胁极大,一直在研究有效控制该病的方法。目前主要通过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积极对终末宿主进行治疗,做好对中间宿主(猪、犬、猫)的免疫预防防控此病。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积极的研制核酸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新型疫苗,使动物获得高效的保护,降低囊尾蚴的感染率。

猜你喜欢

虫卵病猪检疫
和它一起笑
家中绿植总招小飞虫,咋整?
啄木鸟大迷宫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探究影响生猪屠宰检疫的因素与对策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的临床观察
论动物检疫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
复方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作用观察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