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真情美文,寻源头活水

2022-11-20王有职

小读者 2022年17期
关键词:歹徒同桌事物

□ 王有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提炼。生活是一个世界,写作是另一个世界。写作是对生活进行加工、处理,用一种美学语言重新组织的一种活动。写作是一种艺术,如摄影一样,来源于生活,有别于生活。写作是对生活的一种提炼,并不是原原本本把生活写进文章中,需要选准角度,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重新阐释,让人们有一种新认识。

一、筛选日常生活,情真意切

1.生活中事事皆可成为素材

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个人、一件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主体。那么,如何把生活中的景物变成作文素材呢?

(1)从事物中感悟情感。

(2)从事物中提取道理。

一篇作文要么表达情感,要么提炼道理或哲理。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深深感悟,才能所写有所益。因此,在生活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建立与“他”之间的联系,是否能通过“此物”触动情感,是否能从“此物”中发现道理。

莫怀戚在《散步》中用“散步”这件小事,给我们道出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三代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许地山在《落花生》中用“落花生”这个不起眼的小事物,提炼出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

这需要不断培养,比如:围绕一部手机,可以写自己有空了就会拿出手机,看电影、阅文章,身心愉悦,然后就可以写出自己如何喜爱手机。也可以写自己天天围着手机转,吃饭离不开,睡觉离不开,走路离不开,最后就可以写痴迷手机的危害。

2.如何观察生活

观察生活,不仅可以用眼看,还可以用耳听,用鼻闻,用嘴尝,用心感悟。这样观察到的生活,才更加立体,更加生动。

鲁迅先生在《社戏》中写去赵庄的情景: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这两小段描写,“笑”“嚷”“激水的声音”是用耳听的;“碧绿的豆麦田”是用眼看到的;“散发出来的清香”是用鼻闻的;“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就是用一种想象。这就要求写作时,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

(1)运用五种感觉观察生活中的人、景、物。

(2)观察生活中的人有哪些,这些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3)观察事件的开始、经过、结果。

(4)观察生活中的具体场景。

3.如何提炼生活

(1)观察身边的人,从中感悟别人与自己相关的方面,提炼情感。

(2)观察身边的物,根据物体的性质特征,从中提炼哲理。

(3)观察身边的事,分析事情的性质,从中提炼情感或道理。

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父亲对自己的关心,特地选取了父亲买橘子的事情。文中这样写父亲买橘子: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著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父亲”“橘子”“我”三者联系起来了,“买橘子”越是艰难,越是能体现父爱。从而,要想写好作文,就需要从生活中寻找与自己有关的事与人,找到情感契合点。

观察母亲早早起床,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搓着手,可以提炼母爱;观察同桌,上课时用胳膊肘碰了自己,是一种提醒,可以提炼同窗情;观察蚂蚁,提炼团结;观察蜗牛,提炼学会承担。只要选准角度,找准契合点,就一定能写出有味儿的文章。

二、关注时事热点,新颖共鸣

关注时事热点,是中学生的一种学习素养。要想选材鲜活,就需要在选材的时候密切关注热点事件、热点人物。学生就要在生活中敏锐地捕捉到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事迹,捕捉到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捕捉到不为人知的新鲜事物,捕捉到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新颖鲜活。2019年广东有位考生写《感动的瞬间》,作者没有写身边感动的瞬间,而是选取热点人物——刘传健、吕保民、张玉滚。作者写道:

“轰”的一声,驾驶舱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而“你”忍住低温与失控,靠记忆、靠毅力,成功迫降,128名乘客转危为安。“你要干什么?把刀放下!”就在这一刻,吕保民抱住歹徒,用另一只手握住歹徒右臂,结果歹徒把匕首换到左手,“你”被捅五刀。歹徒想夺路逃窜,结果“你”仍紧追不舍,最终歹徒虽抓住了,但是“你”多处骨折。“好,我留下。”从此,“你”靠一根破旧的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年年翻山越岭,成为学校的全能老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子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

这样选用感动中国人物作为素材,新颖独到,用三个片段组合在一起,层次清新,论证更加深刻。

三、贯穿古今人物,底蕴深厚

从古至今,有很多名人故事,往往在社会上流传很广,我们只要换个视角,用真挚的语言,用自己的情感去触摸、去感受,然后合乎情理地去表达,也一定能写出底蕴深厚的文章,更能打动读者。2021年吉林长春有位考生写《承受·持守·品格》,用历史人物豪放如苏轼、洒脱如辛弃疾作为素材。作者在文中写道:

“二人在外界的压力下,不得不约束和收敛的隐曲之姿,承受了压抑的情绪、责任的力量,无奈与世俗和解。”接着又选诗词评论家叶嘉莹作为素材,“叶嘉莹先生经历了很多磨难,身世飘蓬,无论走到哪里,都坚持自我,完善自我。”用古今名人来诠释“弱德”的内涵,可谓见解独到,意蕴深厚。因此,学生可以在平常读书时,多留心古今名人的事例,用不同的视角对古今人物进行剖析,不断积累,到中考时,为自己所用,同时也要明白:好的作文,是平常所写,再进行完善的,所以平时积累古今人物素材也尤为重要。

四、转换写作视角,新颖别致

学生生活的圈子比较狭窄,不过就是学校、家庭等,因此也很难捕捉到新的信息。这就需要学生大胆转换视角,从新的角度来挖掘,就能把旧素材写得新颖,一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2021年扬州一考生写《转个弯,便是春天》,这位作者写了同桌越过“三八线”这种常见素材,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写与同桌的矛盾,而是写到同桌的乱如麻的试卷闯入“我”的领地,“我”为了让自己的领地更加有序,便帮同桌整理,甚至帮同桌买了一个书报夹,以此感动同桌,同桌也因此学会了整理书桌。这样来写就比较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选素材,同样需要一双慧眼,用发现的眼光转换视角,才能够把常见素材写出新意来。

五、感悟自然万物,内涵丰富

自然界山水风光、花鸟虫鱼、风霜雨电、一草一木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只要平时认真观察,细心体会,抓住事物特征,由物及人,都可以写出好的文章。有位考生写《我在逆境中成长》,作者用第一人称写黄山迎客松,以松代人,从迎客松由一颗种子被风吹到悬崖上,感觉很孤单,遇到风,遇到雨,进而根往深处延伸,一直壮大,因此学会了适应寂寞,适应环境,学会接受挑战,改变自身,结尾处写到人类,深化了主题。由此可以看出,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素材,善于观察,体会事物特征,就可以写出它的精彩来,也更有代入感。

猜你喜欢

歹徒同桌事物
换同桌
另一种事物(组诗)
歹徒开的是哪辆车
歹徒是如何被识别出来的
歹徒究竟露脸了没有
同桌有病
单独中的洞见
羡慕我同桌
如果的事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