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后感,读而有感

2022-11-20郭国酬郑世荣

作文中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苏格拉底读后感鸡汤

郭国酬 郑世荣

原作呈现

来,干了这碗“鸡汤”!——读《 命运在你手里,也在你心里》有感

邱丽芬

近几年,“丧文化”突然流行起来,从《东京女子图鉴》到“90 后”自称“佛系青年”,“心灵鸡汤”这种东西似乎只存在于天真无知的少年时代。

诚然,当年轻人已经买不起房、结不起婚时,梦想这种东西已遥不可及,但梦想既然被称为梦想,自然是属于敢做梦且坚持不懈为之努力的人了。对于这部分人,“鸡汤文”的存在,给他们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那是双脚被镣铐困住,灵魂却在云端舞蹈的第三世界。(从影视剧和“90后”自称出发,引出社会现象:曾经风靡一时的“鸡汤文”,如今却被人无视。继而引出观点:“鸡汤文”虽然寡淡,却表现出梦想。而梦想,不应该被磨灭。但是作者并没有将“鸡汤文”和“梦想”以文字的形式准确、牢固地联结起来。另一方面,开头段过长,不利于话题展开。可将部分文字放到下文,重新整理。亦可另开新章,化用其意。)

《命运在你手里,也在你心里》这本书里故事很多,但看完之后能记住的却寥寥几个。苏格拉底死前对助手说:“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读后感,必然要谈到所读内容。内容很多,必然要选择与想表达的主题相关的内容具体论述。此处具体讲了苏格拉底的故事,展现读后感的文体特征,但这方面内容最好在开头展现,读后感,自然是读而后感。文本就是读而后感的成品,因此位置应该靠前。)然而,我心里想的却是,历史书上不是说苏格拉底是为了捍卫希腊奴隶制的民主和法律而死的吗?他死前真的会说这样一席话吗?(对故事进行思辨性分析,体现出“读”而“有感”。)

如果说这种“鸡汤文”毫无意义,我便第一个跳出来反驳你,毕竟这些只能骗骗小孩的“鸡汤文”,却喂养了我整个贫瘠枯寂的青春。(反对之反对,形成反转。表明观点:即使是骗小孩子的“鸡汤文”,仍然有其意义。文本表述为“喂养了贫瘠青春”。此处可见作者独特的思辨力。文本和读者,在读而后感中形成了有效互动。)

小城市的节奏缓慢到像卡带的旧电影,而在无所事事、昏昏欲睡的午后,我总爱捧着本书读啊读,想要去远方的心事暂时寄托在那一个个奇妙的故事里。那时候,唱着国歌都会热泪盈眶的我们,对“鸡汤文”里激励人去追逐梦想的故事更是深信不疑。(从个人角度细腻描述“鸡汤文”对自己的作用,具体阐释如何“喂养贫瘠青春”。)

真好啊,还有梦可以做,况且梦想似乎触手可及。想去的学校,只要多做题就真的会得到回报;想要做的事,就真的能拥有一种神奇的热情去坚持、实践。难怪前辈会对青年人说:“未来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而从现实意义来说,现在的人啊,太浮躁了,做事投机取巧,想要一步登天, 所以匠人精神才显得如此可贵;而在“丧文化”流行的现在,有人保持努力向上的心,这个社会才会有前进的可能性。(从群体角度继续描述“鸡汤文”对人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但言辞过于散漫,如听人随口闲谈,无法形成强大的贯穿力。)

“命运在你手里,也在你心里。”这句话在生老病死面前或许显得苍白无力,但从更普世的价值观来说,命运在很大程度上真的是取决于自己。

电影《碟中谍6》最近上映了,剧情虽然惊险动人,却都是虚浮的表象。我真正记住的只有主演为了拿回核弹引爆器,攀上飞机并在悬崖边打斗而不放弃的精神,最后他成功拯救世界,真的让人非常感动,仿佛真正印证了“你是命运的主人”这句话。(回归书本《命运在你手里,也在你心里》。苏格拉底的故事只是该书的一篇,读书不是读单篇,所以必然要回归书本。从思考回到文本,从文本回到书本,可见作者的笔触始终不离主题,但是,在此仅有两段,字数不足两百,效果大打折扣。)

读书其实就是读自己,读人生。很抱歉,我好像不再那么热爱“鸡汤”了,但怎么说呢,感觉自己像希望孩子能继承父辈梦想的老套父母一样,还是希望大家能干了这碗“鸡汤”,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谈喝“鸡汤”事,呼应标题。但又与书本分离,与文本不近,只与自己提炼的观点有关。同时又因为唏嘘慨叹,冲淡了这种因“鸡汤”而生的奋发感,应作调整。)

(指导老师 郑世荣 )

升格指导

读后感,读而有感,其后成文。该文从书本出发,结合社会现象和自我思考,将书本、文本和自身联结起来。尤其能够从文本入,又从文本出,提出自己的思考。苏格拉底的故事,“鸡汤”味很浓,但“鸡汤”代表理想。所以,即使能够看出生活的“不真实”,却认可其文学的“真实”。具体而言,此处文学的“真实”就是“鸡汤”的有效。从书本到文本,从文本到个体的思考,则展现出作者极富思辨性的思想和主题把控力。

但文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结构意识弱。一篇优秀的作品,必然是一篇起承转合自然、详略得当的作品。该文开头段过长,入题过晚。在随文批注中,已说明“书本”当及早出现,观点宜直接明确。同时,必须把“鸡汤”“文本”“书本”的关系梳理清楚,又抓紧拴牢。主体部分,情感的抒发占据了大头。然而,情感的渐次性或者变化性并未展现。即使是说“鸡汤”之于作者“个体性”和社会“群体性”的效果,也是从字里行间展现出来的。缺少中心句,也缺少过渡句。详略方面同样如此。该详细记叙和议论的部分是文本与思想,而非仅仅是思想。读后感,读而能感,而非另起炉灶,借题发挥。

第二,情绪密度小。阅读该文,能够明显感受到笼罩在文本之上的一种似忧伤又刚强的情绪,但无论是对忧伤还是刚强的表现,都是浅尝辄止。情绪如同薄雾,只有朦胧之意,给读者的更多是不解、枉然。这样就失去了读后感之“感”的意义。有所感,“干了这碗鸡汤”,类似于“将进酒”的劝酒,观点很明确,可读者在作者的行文中,感受不到这种劝说,也就是信口谈谈。那么,又与上文之所谓“喂养贫瘠青春”的刚劲,“戴着镣铐” “云端舞蹈”的大气相矛盾。这与文辞的选择、文句的组织有很大关系。

升格文

来,干了这碗「鸡汤」!——读 《命运在你手里,也在你心里》有感

谷临秋

似乎是,一夜之间,“丧文化”就流行起来。《东京女子图鉴》里的“奋斗青年”销声匿迹, “90 后”口中的“佛系青年”横空出世。“理想是什么?早戒了!”理想都能戒除,何况是宣扬理想的“心灵鸡汤”?心灵鸡汤虽然寡淡,但毕竟仍是鸡汤。循着鸡汤味,找着鸡肉吃,何乐而不为呢?命运在你手里,也在你心里。心已如枯木,好运如何生?

《命运在你手里,也在你心里》,书名即是观点。书中小故事很多,文章“鸡汤”味很浓。翻阅之间,感慨不已。苏格拉底遗言:“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虽精彩,却令人生疑:奴隶制盛行的时代,拥护奴隶制的苏格拉底如何能说出这等具有先锋意义的话语?可转念一想,却又释然。苏格拉底无法超越他的时代,但不代表他不能略略高于时代。即使事实是假,于青少年而言,话语却可以是真。

认识自己。饮下这碗“鸡汤”,灌注贫瘠的青春。小县城的枯索,是大城市的繁荣想象不到的。“何不食肉糜”的问句,或许至今仍然会被北上广的青年们提起。当此之时,一碗虽然味道不浓、香气不重的“鸡汤”,自可作望梅止渴之用。一句话,一个故事,一种观念,一番想法……回顾过往,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不倒,不就是靠着这股子念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义成功者,寥寥无几。国家丧乱时,必有斗者。命运在手里,也在心里。小镇青年与中华民族,都靠着“鸡汤”,度过了迷惘又孤寂的时光。青春不再贫瘠,生命有了光彩。

挖掘自己。干了这碗“鸡汤”,循着味道找鸡肉。梦想之区别于幻想,就在于持有者敢于做梦的同时,愿意坚持不懈,为之努力。鸡汤只是鸡汤,味道再浓也不过是溶液。有鸡汤,必有鸡肉。循着鸡汤,找着鸡肉,命运在心里,也在手里。想要考上名校,出口成章吗?五年模拟、三年高考练起来。一时丧,无可厚非,不过消遣休息。时时丧,愧对此身,何颜对祖?在听到国歌都能热泪盈眶的年纪,为何不干点在日后想起就泪流满面被自己感动的事?

重用自己。干了这碗“鸡汤”,放眼四野,多吃肉。《碟中谍6》上映了。彩光四射的画面之外,观众更感慨的是主角攀飞机,战悬崖,破难关,斗不息的信念。虽能做事,做了才算。小事得做,大事得干。命运在你手里,也在你心里。无论在手里,还是在心里,能够干涉命运,就算大事。苏格拉底透过历史的尘埃,看穿了奴隶制的偏狭,找到了生命的魅力。一言而奠定史书留名之命运。当代青年,笃实于学业,勤奋于研究,潜心于探索,着眼于未来,命运自此刻起便已经不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复一日,以大志向锤炼自己,用踏实行重用自己,岂止鸡肉可食?心有所向,命运在手,牛肉、猪肉皆可吞食。

读书便是读自己。“人注六经,六经注我。”我们也许不再对“鸡汤”深信不疑,却知道“鸡汤”是梦想的起点,生命的种子。命运终究从心里出发,借手脚落实。如此,何不认识自己,挖掘自己,重用自己,成就自己?干了这碗“鸡汤”,记着理想;循着气味吃肉,构建未来。“鸡汤”或淡,宏图慢展。味道几何?不如实干!

(指导老师 郭国酬 郑世荣)

简评

升格文以苏格拉底“认识自己”“挖掘自己”“重用自己”的观点为分论点,结构全文。论点本身是对书本《命运在你手里,也在你心里》的确认,也是对苏格拉底故事的确认。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与原文类似,都是从不信而信,超越了现象真实,争取到信念真实。情绪表达上,改朦胧为清爽。鸡汤虽淡,可饮用之。饮用既罢,当求食用。食用既已,当求多类。如此,为何要“干了这碗鸡汤”,逻辑贯通,文本气息亦贯通;思想爽利,情绪亦爽利。不矫揉,不虚谈;有见地,能言谈。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读后感鸡汤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感谢贫穷”是 毒鸡汤吗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呆雏配忠犬,鸡汤对狗粮
说话前,请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
《大闹天宫》读后感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
苏格拉底的遗憾
鸡汤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