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箭中靶心 精准定向
—— 2022 年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之“审题”篇

2022-11-20曹津源

作文中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哲思副词作文题

曹津源

虽然近两年中考作文审题难度有所降低,但有一点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审题精准,高分有望;审题偏差,全盘皆输。本文总结多年实践检验的审题妙招,以供参考。

一、整体把握题目。导语、题目和“提示与要求”必须字字“扫描”,不能有遗漏。例如广州作文题是《不变的是那份痴迷》。审察题目须知:“痴迷”是深深的迷恋,体现的是自信与坚守,不同于“心血来潮”“一时兴起”;“不变”指对于某个事物的态度长时间保持一致,所写不能游移,宜选一两个痴迷的典型事件;同时导语中“生活的色彩”“进步的动力”等语句暗示了积极向上的立意指向,“痴迷”的对象应有社会意义和人生价值,如果所写内容是消极的,甚至是不良嗜好,那就离题了。南京市有个考生面对作文题《 在2018》,匆匆忙忙以“变化”两字补题,完全忽略了“提示与要求”中的限制语“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补题出此大错,其结果当然“全盘皆输”。

二、抓准关键词语。在整体把握题目的基础上,必须学会抓准能牵动全身的“牛鼻子”——关键词语。2021 年山西作文题《微笑着前行》中的关键词语是“微笑”“前行”。“微笑”不只是一种表情,更是乐观、自信、从容的态度;“前行”不只是一种姿态,更是克难前行、奋斗不止的精神。如果没有领会关键词语蕴含的深意,只写一次成功后可视的“微笑”神态,忽略了“微笑”的精神内涵,那就成了“一次成功后的喜悦”,进入偏离题意、立意浅薄的误区。有的关键词语隐藏在暗处,更要注意。例如盐城作文题《书香作伴》,其中就暗藏着被略去的伴之对象——“我”。“书香”是谁的“伴”呢?有的考生写了很多“书香”,但其中看不见“我”的经历、体会和感悟,如此作文,何“伴”之有?

三、体会副词作用。命题中常用的副词有“常”“才”“更”“最”“也”“其实”“原来”“终于”等。副词不“副”,往往有特殊含义,有的还可能成为陷阱,必须细察。如青岛作文题《这也是一种荣誉》、安徽作文题《原来我也很_________》中的“也”就是“隐性门槛”。“也”有一种转折作用,含有“非一般意义”的意思。比如青岛作文题,你如果以自己获得学校颁发的一张奖励证书的经历为题材,那你的审题不是“箭中靶心”,而是明显“脱靶”了。又如广东作文题《原来这么简单》中副词“原来”有转折意——起初的认识是肤浅的,后来经历某事后得到真正的启发和领悟。行文如果没有体现这样的转折,没有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更上一层楼”,就偏题了。2021 年青岛作文题又有副词入题——《这才是该有的样子》,有没有副词“才”,命题有什么不同?考生得体察一番方可动笔。

四、进行同异比较。例如“走”是个入题率较高的动词,前几年就有日照作文题《在岁月的堤岸慢慢行走》、重庆作文题《我们携手走进 》、盐城作文题《从未走远》、龙东作文题《且行且珍惜》、宁夏作文题《走过___________》、云南作文题《走在花季》、邵阳作文题《___________让我走出困境》和镇江作文题《走近了,才知道》等。2018年盐城题“杀”了一个回马枪,又一次让“走”字入题——《走过,才明白》。考生遇到此类情况,千万不能把以前写过的题目中有“走”字的旧文“复制”一遍就算完事,必须细察微殊:“走过”属于完成时,与“走进”“走在”明显不同,“明白”指的是道理,副词“才”强调了亲历“走过”的重要。如写记叙文,其构思应是完整叙事,以事明理,理由事出,凸显“实践”与“感悟”的重要性,且通过议论道明“明白”之理,这与“从未走远”蕴含的“脚踏实地,沉稳前行,拒绝好高骛远”的立意要求有着明显差异。又如仙桃题《不再困惑》,它与《面对困惑》不同,前者要求所写文章须有“曾困惑”与“不困惑”的对比,后者则不必,写一次摆脱、解除困惑的经历即可,这就是副词“再”带来的差别。

面对材料作文命题提供的若干则材料,更需要提炼后进行同异比较,确定同类寓意。2021 年河北省作文命题提供三则格言,虽然文字较多,但只要抓住“竭尽全力”“成功”与“旁骛”“永远不知道”这两组词语,理解一正一反的对比关系和内在因果联系,你就能够立马理出立意指向:竭力奋斗则成,消极旁骛则堕;成功关键在于奋斗者的不懈努力——“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经过这番比较立意,生活中的素材便会源源流出。

五、品味辞格含义。近年中考作文命题中比喻、借代、比拟等辞格的运用越来越多,考生必须提升品味、把握辞格含义的能力。面对有比喻义的命题,考生应对的方法有:通过联想选好本体;明确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行文时多让喻体“亮相”,让实义与虚义巧妙融合。例如面对菏泽作文题《心中一片月》,审题时必须明白题中中心词“月”为喻体,其本体可以是纯净的内心、思念的情愫、清朗的品格、人间的温馨、坚守的愿望等;“心中一片”四字强化了“月”的感染力,如果把实体“月”景与“心中月”之虚义自然融合,则更能情景交融,胜人一筹。

六、学会想象穿越。南京作文题《无情岁月有味诗》,要求考生写“我”30 年后返回母校参加聚会时的发言稿,属于任务驱动型命题。2019 年威海市以《20 年后的遇见》为作文题,又来了一次时空穿越。2021 年成都市作文命题为二选一:《写给三年前的自己》或者《写给两个月后的自己》。这类命题体现了命题者对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力的考查。面对这股清新“穿越”风,考生应对策略有三:一是符合特定要求,如南京作文题,所写须多口语,发言中可穿插与师生的交流语。二是根据题意想象,如“20 年后”是对所想情境的时间限定,“遇见”则是对事件内容的限定,遇见的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同时,想象之景应指向主旨——表现“20 年后”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就,这是文章之魂,表现催人奋进的正能量。三是蕴含新意想象—— 情节设置不仅“有意义”,而且要“有意思”。威海市有位考生写“我”“20 年后”成为著名科学家,“遇见”当年的老师、同学时送上自己发明的“时光穿梭机”……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师生情、同窗情洋溢其中,可读性强。

七、点亮哲思眼光。近年多地的命题探索体现在“会哲思,求深刻”上,要求考生审题时务必具有哲思眼光。2021 年百色作文题从教材中选出六条含有哲理的语句,要求选其一作文;同年温州作文题《月亮离我们有多远》则要求考生具有“远”与“近”的辩证思维。我们平时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 《伤仲永》等课文时,必须养成哲思习惯,这样面对诸如“长短”“成败”“进退”“苦乐”“快慢”“屈伸”这一类话题时,我们就能运用对立统一、辩证转换的哲理思考灵活应对。命题如此聚焦“哲思”,体现着写作新理念:叙事不仅具体见情,且能分析明理;立意避免浅表化、童稚化,有一定的理性深度;新颖,可以体现于描写的多样化、诗意化,能与哲理化相统一则更好。

猜你喜欢

哲思副词作文题
Flying Forward
短句—副词+谓语
哲思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副词和副词词组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