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招巧妙探人物 心有灵犀一点通
——“人物描写方法”教学与反思

2022-11-20■李

初中生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路小路散步

■李 力

【设计理念】

本节写作指导课的训练点为“人物描写方法”,是在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这一教学内容基础上设计的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由《散步》的阅读教学联想生发,转换视角,通过内心独白、行动暗示、环境衬托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心理描写的真切与细腻,丰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简单复习一下《散步》。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祖孙三代在田野里散步,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这个问题上,祖孙二人产生了分歧,最后奶奶改变了主意,走了孙子心爱的小路。

师(追问):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互敬互爱。最和谐幸福的家庭,不仅仅是长辈对晚辈的付出,还要我们知恩图报,理解长辈对我们的爱,所以《散步》告诉我们,爱是相互的。

师:这位同学学得很扎实。爱是相互的,在奶奶和小孙子发生分歧的时候,我们如何将心比心地了解他人灵魂深处的想法呢?让我们转换视角,走进《散步》里的人物,和他们来一场心有灵犀的对话。

二、内心独白——初探人物内心

师:转换视角,如果你是他们,在孩子和奶奶发生分歧的时候,你怎么想呢?“如果我是丈夫,我会想……”看课文第六小节,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

屏显: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生齐读。)

师:父亲是这么想的。如果你是孩子,或者你是妻子,又或者你是奶奶,你会怎么想呢?李老师有一段示范。

屏显:

如果我是奶奶,我会想,上次摔跤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麻烦啊!我这腿脚不好,走大路平坦保险些,可是小孙子想走小路,小路多有意思。嗯,没错,为了孙子,我这把老骨头豁出去了。正好儿子媳妇都在,走不过去的地方,可以让他们背我嘛。

师:请大家结合课文情境,用第一人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想,我真想走小路啊!小路多有意思。可是,爸爸妈妈经常说要尊老爱幼。奶奶年纪大了,得让着她,还是放弃我心爱的小路吧!

师:你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内心的矛盾纠结都写出来了。谁来当“妻子”?“如果我是妻子,我会想……”这是最有难度的。我们请两位同学说说看。

生:如果我是妻子,我会想,我们就走大路吧,告诉儿子前面有好吃的,他保准走大路。

生:如果我是妻子,我会想,我和孩子他爸想的一样,我们就走大路。

师:大家评一评,这两位“妻子”合格吗?

生:第一位“妻子”用食物欺骗孩子。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糊弄和欺骗,况且散步的地点在田野,可能没有吃东西的地方。

师:你的思维很活跃。那第二位“妻子”呢?

生:完全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

师:同学们,妈妈很难当啊!妻子很难做啊!我们再来看看课本里关于妻子的一句话。

屏显: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师:老师嫌这句话太啰唆,能否删去“在外面”?

生:不可以。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但是在家里——我总是听她的”。

师:看得出,这位妻子很贤惠,很聪明,情商很高。

(众生笑。)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体验妻子这个身份?请一位男生来试试吧!

生(羞涩地笑):如果我是妻子,我会想,还是走大路吧,婆婆年纪大了,拉扯我老公长大不容易,还帮我带儿子,多辛苦,得顺着老人家的心意,而且老公都发话了,在外面总要给他面子的。

(掌声起。)

师:这位男生得到了大家的掌声,我想知道为什么。

生:作为儿媳妇,叫了婆婆,比较贴合实际,并且,这个“妻子”情商很高,在外面总是听先生的。

师:妈妈的角色真的很不容易啊,要照顾所有人的感受,所以,同学们要好好理解妈妈。

师(总结):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表达心境和感情,这是我们走进人物最简单的办法。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内心独白式”。

三、行动暗示——初进人物内心

师:但是大家思考一下,一篇文章能有几个“我”呢?只能有一个。所以,大多数人物只能通过别人的视角去呈现,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观察人物的行为动作。大家齐读契诃夫的这段话。

屏显:

最好还是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

(生齐读。)

师: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现在,请同学们以《散步》为例,结合自己刚才写的材料,以文中父亲的视角,适当保留人物内心独白,并增添合乎情境的行为动作,初进人物内心。李老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屏显:

母亲的手摩挲着衣襟,眼睛望向前方的岔路,充满为难。大路多平坦啊!如果走小路,她怕像上次摔跤那样,给我们带来巨大的麻烦。踌躇之时,孙儿的一声呼唤拉回了她的思绪。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握着他肉嘟嘟的小手,突然变了主意:“豁出去了!小路多有意思,还是走小路吧!”

(生写作,师巡视。)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品。

生:儿子的脚不由自主地迈向小路的方向,但刚跨出两步,又缩了回来。他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回头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他的妈妈。他真的很想走小路啊!也许是我教育了太多,他急切的脚步舒缓下来,跟着我们向大路前进。

生:妻子朝我点点头。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随后,她赶紧拉住儿子的小手,蹲下身子抚摸他因委屈而微微变形的小脸。妻子哼起了儿歌,抱起了儿子,用手指了指大路方向出现的一只蝴蝶,母子二人快乐地向大路追去。

师:写得很不错。如果以孩子的视角写,你们又会有什么样的观察呢?写写看。

(生写作,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爸爸妈妈拉着我正要往大路走去,可是奶奶急匆匆地走到我们前头,挥了挥手,把我们赶向小路。见爸爸妈妈“无动于衷”,她竟然一个人径直往小路跑去。她佝偻着背,想快,却又不能。爸爸怕奶奶再次跌倒,赶紧抱起我调转方向,和妈妈一起往小路赶去。

师:动作很符合人物身份。这样的写法,可以称作“行动暗示式”。

四、环境衬托——深入人物内心

师:看了老师和部分同学添加的动作,我们再来看一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屏显: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这里除了动作,还有环境描写。作者为什么专门挑这几种景物来写呢?

生: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有桑树、鱼塘的地方就有人。菜花结出的菜籽大多用来榨油,也多是人种的。有人的地方就有生命。

师:你的回答很精彩。请大家看一段作者创作本文的背景资料。

屏显:

文章写于1985年。我父亲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征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莫怀戚《二十年后说〈散步〉》)

师:所以,站在父亲的视角,才会看到如此多的与“生命”这个命题相关的景物,而不是五颜六色的鲜花。如果这时候是孩子的视角,他可能会看到什么景物呢?

生:蝴蝶、鸟之类有趣的小动物。

师:如果站在妻子的视角,她可能会看到什么景物呢?

生:鲜花多一些吧。我妈妈就最喜欢鲜花。

师:那你们可以写一写。

(生写作,师巡视。)

师:请这位同学读一读。

生:爸爸妈妈拉着我正要往大路走去,可是奶奶急匆匆地走到我们前头,挥了挥手,把我们赶向小路。小路边不知名的野花开得随意而恬静,或深或浅,或疏或密,肆意地在初春生长。见爸爸妈妈“无动于衷”,她竟然一个人径直往小路跑去。她佝偻着背,想快,却又不能。爸爸怕奶奶再次跌倒,赶紧抱起我调转方向。燕儿呢喃,雀鸟啁啾,一家人欢声笑语地走向那条充满花香的小路。

师: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生:内心独白、动作描写、环境描写让心理活动更加真实饱满。她的环境描写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非常丰富。

师:说得真好,都帮老师总结到位了。通过内心独白、行动暗示、环境衬托三种方法,我们感知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今天这堂课的基础上,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尝试运用神态描摹、语言感染的方法深入人物内心,将文段写在学案上。下课!

【教学反思】

转换视角,走进文本,与人物平等对话,是一种不拘泥于传统解读叙述性文本的新路径,也是一种独辟蹊径的作文指导角度。笔者的这节写作指导课由《散步》的阅读教学联想生发而来,转换视角,通过内心独白、行动暗示、环境衬托三种方法,在走进人物内心的同时,指导学生描写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

“内心独白——初探人物内心”这一教学环节是让学生转换身份视角说内心独白,其实就是一次鲜活地品析人物性格的过程。让男同学去说妻子的独白,又是一次性别视角的转换。再借助散步时的分歧,在课文情境中教会学生体悟各类人物的内心独白,从而达到初探人物内心的目的。

“行动暗示——初进人物内心”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转换了叙述视角,还引导学生用行动暗示的方法,走进人物内心。在第二个学生的作品里,我看到了妻子通过哼儿歌、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消解儿子的失落情绪,这样的行动暗示体现了妻子的智慧,当然,也是小作者的智慧。而在下面一个学生的作品里,叙述视角变成了孩子。孩子眼里的奶奶用小跑的方式,为孙子争取走小路的机会,这样的行动暗示让我看到了奶奶对孙子的疼爱。通过视角转换、行动暗示,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蓬勃。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通过父亲的视角分析菜花、桑树、鱼塘等景物,则很轻松地诠释了生命的主题。接下来,学生就能恰如其分地给不同人物安排不同的景物、环境,加以衬托。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可以通过外貌、神态、语言等描写,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描写方法很多,心理描写为一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紧紧抓住课本资源,合理安排训练节奏,让学生感受心理描写的真切与细腻,引导他们举一反三,熟能生巧。

猜你喜欢

大路小路散步
大路长歌
顽皮的小路
小赛去散步
小豆豆去散步
大路之歌(节选)
小路
堆雪人
不知如何开口
会唱歌的小路
最美妙的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