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岭南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自然教育实践研究
——以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中心幼儿园为例

2022-11-20麦润兴

教师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岭南传统幼儿园

麦润兴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中心幼儿园,广东 佛山 528000)

一、研究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大部分学习活动是通过与环境互动完成的,即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教师应引导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丰富幼儿自然教育的学习方式和自然观,启蒙其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明素养,已成为幼儿园开展自然教育的广泛共识。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广泛征集遴选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优质游戏活动资源和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生活特色的绘本”及“支持引导幼儿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合理布局空间、设施”。《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提高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并明确提出“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具体做法。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学前教育如何彰显传统文化的特质,使幼儿教育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状况、所处环境相联系,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

由此可见,自然教育作为幼儿园恒常的教育方式,对于培育幼儿的生态文明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主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加不能在学前教育阶段“失语”乃至“缺席”,“以文化人”也应融入幼儿的自然教育体系之中。两者的并置及和合,成为我国当前乃至未来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主趋势。岭南传统文化是岭南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浓烈的地域特征和生活气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基于岭南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自然教育优化探索

基于岭南传统文化,对幼儿园已有的自然教育体系进行优化提升,值得深入研究与实践。传统文化是一种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特质和特征的文化,它是在漫长的文明进程和演变中逐步汇集而成的包括思想、习惯、价值等的总称。本研究将岭南传统文化界定为包括岭南传统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岭南传统文化形态及其精神,在此基础上甄选与重构多样化的岭南传统文化资源。岭南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传统为前提的,在岭南地区存续的岭南特有文化,表现为风俗习惯、文学艺术以及衣、食、住、行等一系列可见的文化形态。由于本园地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因此选取以佛山本土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资源进行园本活动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是通过引入岭南传统文化,对幼儿园的自然教育进行优化和提升,打造一个融入岭南文化元素的园林式幼儿园,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课程案例和教研成果。最终通过研究实施,让幼儿教育不仅彰显了自然环境教育的优势,还体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塑造有敏锐感受力、有人文精神、有文化认同的新时代儿童,为他们“做新时代的中国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建设园林式园所并适度创设融入岭南特色文化元素的区域环境;研究打造自然教育与文化熏陶相结合的幼儿园特色园本课程;研究构建独具岭南传统文化特色的幼儿教育活动体系。

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五种。第一种是文献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提炼,对前人关于幼儿自然教育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的研究动态加以整理、吸收、运用,了解自然教育的文化内涵、课程理念、教育理论,获取研究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第二种是行动研究法:贯穿始终的方法,通过“计划—实施—记录和评价”,不断优化循环研究。第三种是观察法:现场观察幼儿活动,利用文字和多媒体手段对其进行详细记录。第四种是问卷法:编制调查问卷,调查教师对研究的认识状况、幼儿的发展情况等,了解家长对课程的态度、认知状况、建议等。第五种是案例研究法:选择典型的、代表性的案例(课例),探讨园本自然教育开展的成功因素与基本策略。

(二)实践过程

1.挖掘与梳理岭南传统文化的资源核心点。聚焦佛山本土文化资源,从物态、行为、心态文化层选取离幼儿生活最近的内容资源,构建幼儿园自然教育学习环境,打造以自然元素为基调的学习庭院,形成多元自然物质特征和节气、农耕、饮食等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相结合的教育环境,通过“在环境中的教育”来实现“为了环境的教育”,孕育幼儿生态文明素养的启蒙园地。农耕园种植佛山本土节庆食材,如生菜、葱、蒜、芹菜、香蕉、花生、甘蔗、龙眼、黄皮、南瓜、红萝卜、石榴、火龙果、阳桃等;百草园以岭南盆景替换普通盆栽,形成药材盆景园,使岭南文化与环境创设融合为一;在荷花水池立体种植和养殖水仙花、荷花、青蛙、鲫鱼、草鱼等;走廊、班级种植角添种本土特有花卉,如指甲花、午时花、鸡冠花、龙船花、金银花、炮仗花、鸡蛋花、紫薇、禾雀花、万寿菊、风雨花等;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岭南特色文化资源进行环境创设,最大限度地利用岭南文化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美的表现和美的创作,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探索将佛山剪纸、木版年画、粤绣、木雕、竹构建等元素运用到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即利用园区的空间,在教室墙面或走廊过道中张贴、悬挂或雕刻此类型的艺术作品,以“岭南情”“岭南味”“岭南画派”三大元素进行环境创设,增强幼儿对岭南特色文化元素的色彩和形式的感知。对于立体的建筑类艺术和音乐艺术,通过“替换”的方式,使这些元素融入环境创设中。如在兰苑和百草园分别搭建竹构建门,树迷宫以树龙门、树狮子装饰,户外增设龙船凳,以岭南盆景替换普通的廊道指示牌,使岭南文化与环境创设融合为一。

2.建设岭南味“爱自然·爱生活”的园本课程实施方案。将《指南》中普众的园区课程构建融合本园特色,开发设计一系列将自然环境教育与岭南特色文化相融合的园本课程,体现全面性与特色性的有机统一,形成富有本土文化气息、多元辐射的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园所特色,融合岭南文化,打造专属的园本课程。课程设置以主题活动、一天生活、中国传统节日、大型特色活动为载体,以五大领域为基础,主题源于围绕佛山饮食、农耕、艺术三类主题的本土文化资源,研究设计相应的96个岭南传统文化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生成本土、本园自然资源与季节特点的课程内容。其中,饮食风俗篇有种植、养护、收成、制作食品,如制作生菜包、包粽等;农耕篇借助岭南种植谚语,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甘蔗,7月种葱、8月种蒜等;艺术篇主要是以推广水墨画、剪纸等方式到户外观察记录,开展本土民间自然游戏,如舞火龙、扒龙船等。

3.培育岭南味“爱自然·爱生活”的园本课程教育团队。聚焦问题,分项研磨,试验项目,强化研究意识,着力推进小课题,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在3个年龄段开展了8个子项目的研究推进课程方案有效实施。主要包括以下阶段性研究方案:(1)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成长专项课题“幼儿园‘亲自然’户外绘画活动的实践研究”;(2)禅城区2021年度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情系岭南,彩墨相传——彩墨游戏在幼儿园户外美术体验活动中的实践研究”;(3)禅城区2021年度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岭南食材文化传承与幼儿教学结合实践研究”;(4)“亲自然”中班幼儿水墨画趣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5)佛山节日的习俗与传承;(6)粤唱粤过瘾——基于有效教学下广府童谣户外教学实践研究;(7)幼儿园户外线描写生趣味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8)爱自然爱生活幼儿数学实践研究:有趣的叶子。

三、基于岭南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自然教育的主要成果和重要价值

(一)主要成果

1.《基于岭南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自然教育优化研究论文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组织研读、参访、讲座等各种传统文化主题方面的培训,让教师深入学习、了解岭南传统文化,然后围绕目标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渗透岭南传统文化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园长、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该论文集收录了获区级以上奖励的传统文化教育论文共计60篇。

2.《幼儿园一年四季的自然教育资源与活动指引》。在实施岭南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幼儿园十分注重课程活动案例编写,收集了节气、农耕、饮食、节日习俗等具有岭南传统文化特征的一批优秀案例,对幼儿园自身和同行都具有可参考的价值。

3.《3~6岁儿童“岭南情”百种自然体验活动指引绘本》。通过岭南传统文化园课程的实践研究,幼儿园初步形成了《3~6岁儿童“岭南情”百种自然体验活动指引绘本》。该绘本以岭南传统文化与自然教育的融合来表达与呈现,以幼儿园百种自然体验活动为切入点,教师以手绘制作形式,共创作了87册,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教材资源。

4.《中班幼儿体验自然与生活的实践研究——以“发现中草药”主题活动为例》。该课题选题内容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价值。依据幼儿身心成长特点,教师引导和组织幼儿围绕中草药进行观察和开展相关探究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经历。研究目标清晰,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扎实有效,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收集资料完整,图表结合,图文并茂,理论依据正确,分析表述符合逻辑。研究成果丰富多样,具有实用价值,对其他课题研究也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作用。

5.促进幼儿发展。以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中心幼儿园为例,在2019—2020学年末,对900人次幼儿的自理能力、适应集体、交往合作、探索欲望与操作能力等10个方面的适宜度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各年龄段呈现85%以上同一表征的有小班10个、中班30个、大班37个,大致体现了每个方面的有序发展,符合《指南》里提出的3~6岁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目标。

(二)重要价值

1.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以“创设园林式幼儿园,融入岭南文化元素”为思路,整合本区域的岭南传统特色文化,将其渗透在幼儿园的观念、环境、课程、活动建设中,使幼儿从小受到岭南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接受岭南文化情怀的熏陶,不断提升教育品质,使幼儿和谐、快乐、自主地成长和发展。二是以培育幼儿园的自然环境资源为载体,推进幼儿园“环境与学习”的有效整合,构建依托岭南传统文化的园本课程实践方案,产出以岭南传统文化优化幼儿园自然教育的系列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在自然教育的岭南传统文化融入方面,为同行提供可参照的操作范式和实践模式,以及形成一个可以传播、推广的区域幼儿园建设样本。

2.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探索自然教育的岭南传统文化融入方式与路径,可以拓展幼儿自然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为人所共知的幼儿自然教育赋予具有地方感、文化味的人文维度,从而提升学前教育阶段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经验值,对于深化、拓展幼儿自然教育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示范效应。二是岭南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更是建构岭南幼儿的文化身份、萌发其热爱家乡情感的关键,其生活性和综合性与幼儿园自然教育的特性是一致的。将岭南传统文化作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进行培育和利用,既回应了学界关于如何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的理论困惑,也解决了幼儿园如何实现多元化、特色化发展的难题。

猜你喜欢

岭南传统幼儿园
岭南荔枝红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归来还看自家山
——林丰俗与岭南山水画语言探索专题展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