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据、问题、实施
2022-11-20赵东丽
赵东丽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程,有着涉及面广、课时数多、学习时间长等特点,将大学英语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渠道具有较大优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要以“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为首要目标,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
(一)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课程思政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标,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并融入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中。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于2019年3月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指示精神,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成为党和国家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于2020年5月由教育部印发。纲要全面部署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2021年11月的全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网络培训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就《纲要》进行深度解读,明确指出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影响着接班人的问题,甚至还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国家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需要更新观念,适应时代新要求,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3]。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高校英语课程改革的新目标
2020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出了要求:应把“立德树人”贯穿大学英语教学中,深入挖掘教学实施、课程建设等各个环节中的情感和思政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实现中国文化的广泛对外传播。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应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强化人文教育属性,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人格教育、个性心理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以及中国优秀文化教育等内容。大学英语教师应在完善思政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有问题
(一)现有教材的思政教学资源缺失
目前,各大高校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不尽相同,但是教材内容大都取自西方英语国家的原版文章,极少涉及中华文化元素或者价值观念。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材》为例,四册共计32个单元,100多篇文章,在内容上涵盖了西方或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哲学、自然科学、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能够满足提升学生英语专业素养的要求。然而,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传统习俗、社会发展、主流价值观等的文章数量极少[5]。大学生在接触这些语料资源时,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被西方思想所影响,出现盲目追从西方文化的现象,甚至逐步丧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个人成长和文化传承极为不利。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体系不完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缺乏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教学改革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就教师而言,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以语言技能教育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侧重于对语音、语法、词汇知识的讲解和对学生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而往往没有将思政元素全面融入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中,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教育。另一方面,就学生而言,在现行的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拔标准下,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往往和通过四、六级考试、考研考博、出国留学、求职晋升具体目标联系在一起,由于学习英语的功利性较强,往往忽略了蕴含其中的思政内容。此外,就教学模式而言,大学英语课与思政教育融合采用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教授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堂讲授中的教学形式传统、单一、枯燥,学生吸收程度较差;学生自主学习中思政内容和传递的价值观念不可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领悟程度有限,不利于将大学英语中的思政内容内化[2]。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
(一)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也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更是青少年实现中国梦想的引路人。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其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英语教师应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立德树人”转化为内心信念。坚持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以及个人品德来规范自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中坚守意识形态阵地[1]。在实践教学中,将思想引导以及价值观塑造融入英语教学的各方面,将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道德情操教育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高质量英语人才。
(二)建设和完善思政语料资源库
1.收集反映主流价值观的论著、典籍和教材
在202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荐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因此,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立足学习并掌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反映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成就,提升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推动中国走向世界。例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生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套权威著作,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师引领学生研读该著作英文版,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家国情怀,树立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其丰富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是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品读四大名著的英文译本,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用英语阐释中国语言文字魅力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丁往道先生英译的《论语(精选)》、许渊冲先生英译的《诗经》《中国古诗100首》和《中国古词50首》等译著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教师引导学生读好书,读经典之书,读智慧之书,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如,《西南联大英文课》丛书是杨振宁、朱自清、邓稼先等知名学者,在西南联大学习时所使用的英文课本。这套丛书重视对学生品德的塑造,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怀。读者通过书本感受西南联大的气度,一起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传承联大学生的学识与精神。学生通过对上述相关论著、典籍和教材的学习,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而且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
2.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地收集思政教学资源。例如,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微信公众号里,全新推出与《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同步的思政素材,按教学单元推送,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在CHINA DAILY的网站上,有大量反映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和21世纪英文报微信公众号,因其文章选材紧扣中国社会热点,话题新颖,语料鲜活,受到广大年轻读者的推崇;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作的《Hello China(英文版)》共计100个短视频,全方位介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是课程思政生动形象的好素材。2022年3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Unipus发布了《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思政数字课程》,为每个教学单元,增设了一个思政教学板块,实现语言知识技能提升和加强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1.深度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形象地比喻道:“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从大学英语教学来看,思政元素是“盐”,英语教材是“水”,只有“盐溶于水”,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从而避免课程思政的表面化和思政元素的硬融入。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其人文内涵,从专业知识体系中提取蕴含的思政元素,让专业课程更具深度、广度和温度。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A课文的主题是永不放弃,课文中讲到了爱迪生和爱因斯坦的刻苦努力、专心投入和不惧失败。根据此题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黄旭华的核潜艇实验等的英语文章,学习中国老一辈科学家始终如一的意志和永不放弃的决心。又如,《新世纪大学应用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册第七单元中,介绍了西方传统节日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教师可以补充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介绍,学生学习到与中国节日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尝试用英语流利地介绍中国节日,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2.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教学设计
教师应充分把握语言训练材料和环节对达成课程思政目标的载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将思想政治和道德情感目标蕴含于知识和技能目标之中。将思政要素无痕融于词汇、语法知识的讲授中,融于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提升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4]。同时尝试在备课、课堂讲授、课后作业布置与拓展等环节,始终把语言训练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融合考虑,整合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与长处,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式,创建平等沟通协商的师生学习共同体[6]。例如,2017年四级翻译真题,分别是对三条江(长江、黄河、珠江)和三座山(泰山、华山、黄山)的简介,教师可尝试以“四级翻译中的美丽中国”为主题设计教学活动:课前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收集与祖国的名山大川相关的英语词汇和篇章;在课内,除了翻译技巧的讲解之外,适当增补与锦绣山河相关的历史典故和诗词歌赋;在课外,组织学生实践活动,以小组汇报、个人演讲、作文竞赛等形式,来呈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景点。另外,还可以推荐学生观看BBC英文纪录片《美丽中国》,让学生在欣赏中国人文自然风光的同时,学习到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增强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之情。这样一来,在课前、课内、课外整个教学环节中,以“美丽中国”为主线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实现对学生文化认同、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
五、结语
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既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英语教师的神圣使命。目前,英语思政教学资源缺乏和教学实践体系不完备,制约了课程思政的开展。广大英语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建立健全思政语料资源库,将思政元素无痕融入教学实践各个环节,不断探索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