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传奇之“妖” 渴慕人间,又无法违抗妖本性

2022-11-20马臻长沙市明德中学语文教师

十几岁 2022年3期
关键词:女妖幻化风雅

文/马臻(长沙市明德中学语文教师)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宋不仅有唐诗、宋词,传奇也在唐宋文学的星空闪耀。本刊将结合《唐宋传奇选》(张友鹤、吕玉华选注),开启一段瑰丽的传奇之旅,讲述唐宋传奇之“奇”“文”“述”“梦”“情”“侠”“变”“仙”“鬼”“妖”“物”“时”等。

中国的妖怪文化源远流长。“妖怪”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晋文人干宝的《搜神记》中——“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

我们常说的“妖”,多在小说里表现为有法术、善变化、能害人的奇怪“东西”。唐宋传奇里“妖”的形象也大致如此。

女妖大多美丽,男妖大多凶残

唐宋传奇中,男妖往往是纯粹的坏人;而女妖常是美丽的,具有丰富的人性。

比如,同样是白猿妖,《孙恪》里的女猿妖袁氏,美丽、深情、坚毅,相夫教子,具有深厚的文化教养和诗意情怀。《补江总白猿传》中的男白猿妖,却多情、好色、残忍。他掳掠众多年轻美丽的女子。在女子年老色衰后,他又将之虐杀于荒林。因掳了将军欧阳纥的妻子,他被欧阳纥斩杀,结局悲惨。

类似袁氏那样美丽善良的女妖,在唐宋传奇中占多数。即使某些女妖具有部分的负面形象,你也感觉不到作者对其鲜明的厌恶之情。

如《许汉阳》中,美丽的龙女们酷爱人间文字,以人血作酒,款待书生许汉阳。但这一可怕的事实,在故事最后才被揭露。在之前的描述中,饮酒场面极为华美、神异,充满了诗情画意、传奇色彩。作者的主要意旨,并非批评龙女,而着重于极其美丽、风雅却又妖异无比的传奇描写。

又如《敬元颖》,女妖敬元颖由古镜幻化而成,常常利用自己的美貌引诱人堕入井中。但最后揭露结局时,却揭露敬元颖也是受害者。原来,井中有毒龙,古镜堕入水中,“遂为龙所驱使,为妖惑以诱人,用供龙所食”。这样一个艳丽诡异的杀人女妖,转眼就成了令人同情的受害者。

带“女”字旁的“妖”,本身就有妩媚、艳丽的含义。也许,恰恰是“妖”字背后蕴含着美丽而奇异的美,形成了一种文化层面的潜意识,才让女妖们在唐宋传奇中,大都变得美丽可爱起来吧。

妖也爱吟诗作赋

或许是因为唐宋人爱吟诗作词,形成了唐宋时期诗词风流、气象不凡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唐宋传奇里的妖也特别爱慕风雅,喜欢吟诗作赋。

《东阳夜怪录》中,秀才成自虚目睹了牛、马、狗、鸡等妖,于寺庙中雪夜吟诗的奇异场景。这些妖们幻形为人,言谈举止之间有意地风雅起来。它们吟诗作赋一比高下,为此还不断攀比争吵。

妖们的诗词比赛、文化知识比赛,在作者笔下,带有一点幽默而戏谑的色彩,似乎透露出作者生而为人的某种自豪、骄傲,以及在这骄傲之下,对“附庸风雅”的妖怪们的居高临下的微微嘲讽。

《宁茵》中,秀才宁茵租赁的房屋塌了一半,短墙又没了。他却在月白风清的良夜,吟诗于庭院之中,并招来了牛妖斑特和虎妖斑寅。

牛妖开口就是一堆风雅的文史知识。虎妖开口就提“斑”姓的由来,展示自己渊博的知识。但故事结局却带有戏谑的色彩,牛虎二妖终于谈崩了,互相指责,拂袖而去。

唐宋传奇常常会写妖们争强好胜的一面。显然,这种描写背后,有着作者的倾向——以人的视角看妖、描写妖。

人妖相恋,妖依旧是妖

唐宋传奇中关于“妖”的描写,颇有矛盾意味:一方面,妖渴望、慕恋与向往人间;另一方面,妖又具有主体性,它们有自己的家园、习性和内心,注定要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之中。

《申屠澄》的故事颇具代表性。小吏申屠澄赴任时,在风雪夜的茅舍中,遇到老虎幻化而成的一对老人和一位十四五岁的姑娘。申屠澄与女孩有了情意,便向老人求娶女孩。

成家后,他们夫妻二人伉俪情深,育有一子一女。申屠澄发现妻子虽然爱慕风雅、懂诗也能作诗,但是常常若有所思,不开口吟诗。

一天,妻子面对山川风景,吟诗道:“琴瑟情虽重,山林志自深。”申屠澄十分不解。他不知的是,其妻是由老虎幻化而成的。其妻最后披着虎皮,回归了山林。

妖的私人情感和家园归属之间的冲突,也是作者们喜爱的主题。

譬如《焦封》,叙述了焦封和一只猩猩幻化的女子恋爱的故事。

焦封罢官妻死后,到四川去游玩,并遇到一位十七八岁的女夫人。他和女夫人往来诗词,定情同居。一个多月后,焦封无法忘情于科举功名和人间的价值负担,告别而去。

焦封翻山越岭赶往京城,发现女夫人也追了上来。焦封惊疑又喜出望外。天黑时,有十多只猩猩来了。女夫人出屋一看,对焦封说:“你也不顾我就走了,我今天幸而有女伴们来召唤我回山里去,愿你自己保重吧!”说罢,她变成一只猩猩,离开了。

与《焦封》故事情节十分相似的,还有《孙恪》。它讲述了女妖雅爱诗书,却思念山林家园,最终回归自我世界的故事。

唐宋传奇中,特别是在唐人笔下,亲情、爱情乃至于人类的文化,似乎都不是妖立身安命的终极凭依。亲情和爱情可以创造,文化可以享受和涵养。再深的亲情、爱情,再多的风雅与诗意,也成了外在的牵绊,最终无法战胜人之为人、妖之为妖的本性。妖最终要顺从自己的本性,超越人间的伦理价值和外在规范。这可能与整个唐代风气开放、伦理观相对松弛有关。

后代的人妖相恋,往往成了许仙和白娘子一类的故事。妖完全“人”化了,一味地依恋人间的情爱,被收纳进了人间的价值规范和伦理体系之中。

猜你喜欢

女妖幻化风雅
The Beasts Within
幻化兽
月相表解读腕上的阴晴圆缺
桃树女妖的月光魔瓶
大耳朵女妖
小女妖放风筝
风雅起来
说风雅
擒贼先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