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悟诗情
——“体会古诗词的情感”课堂实录
2022-11-20朱云静
■朱云静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明确古诗词的常见抒情类型。
2.掌握古诗词表现情感的常用方法。
3.学会规范、具体、完整地作答古诗词鉴赏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胸藏万汇凭吞吐
师:诗言志,词缘情。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一段或欢喜或悲戚的故事。诗人的情感由心而发,注入笔端,情感便是一首诗的灵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教材,温故知新。
屏显:
简要说说下列经典诗句抒发的主要情感。(具体诗句略。)
(学生同座交流,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探讨、补充。)
师:言为心声,每一首诗所抒发的情感,都与作者的性格以及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彼时彼境,此时此境,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情感也是不同的。然而,无论是国破家亡之痛、忧国忧民之思,还是游子迁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的古诗词,小组探究,归纳出古诗词的常见题材及相关情感。
(学生小组合作,思考探究;然后进行分组展示,互相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屏显:
诗歌常见题材及相关情感:
1.送别抒怀诗:依依不舍,离愁伤感,乐观豁达,勉励期许。
2.羁旅思乡诗:孤寂凄凉,思乡念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
3.山水田园诗:寄情山水,热爱生活,淡泊名利,闲适恬淡。
4.边塞征战诗:建功立业的渴望,山河沦丧的痛苦,报国无门的怨愤,塞外生活的艰辛,思乡念亲的愁绪。
5.怀古伤今诗:忧国忧民,不满朝廷,批判现实,壮志难酬。
6.贬谪失意诗:郁闷惆怅,壮志难酬,寄情山水,超脱尘世。
7.咏物言志诗:不媚世俗,不慕荣利,洁身自好,安贫乐道。
8.民生疾苦诗:深切同情人民疾苦,批判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师(总结):“胸藏万汇凭吞吐。”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近百首古诗词,囊括了各种题材,记录了诗人们在不同境遇下的思想感情。教材是我们最坚实的大后方,也是我们最有底气的储备,我们要以教材为本,把书读透,才能举一反三。
二、探究方法——识得庐山真面目
师:如何准确地体会一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呢?我们来探究一些方法。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思考一下,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屏显南通市2020—2021 年中考古诗鉴赏题。学生自主思考,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进行古诗词鉴赏,我们在通读一遍全诗后,进入细读阶段。这个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
生:首先应该细读诗题。
师:读诗题,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要读懂题目,从中获取时间、地点、主要事件等信息。
师:对,诗题是“眉眼”,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诗歌的题材和情感基调。下面,我们看看教材中几首诗歌的标题,思考一下,它们都传达了哪些信息呢?
屏显:
“钱塘湖春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生:这些诗题分别传达了季节、地点,还有主要事件等信息。
生:还有情感,比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思”字,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师: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一词,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呢?
生:可以知道诗人被贬谪,内心可能会有愤懑、痛苦和壮志难酬等情感产生。
师:说得好!同学们对课本知识掌握得越全面、牢固,越能提高鉴赏课外古诗词的能力。
(板书:析诗题。)
师:看完诗题,我们接下来要看什么?
生:看作者。在阅读课外古诗词的时候,如果作者是熟悉的诗人,我们就可以联系教材中的相关作品来分析。
师:是的,我们也要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生平经历、思想情感……谁能举个例子?
生:比如辛弃疾,他是南宋爱国词人,他的词常常表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师: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就抒发了他想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
生:比如杜甫,他是忧国忧民的诗圣。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生:比如陶渊明,他是高洁的隐士。他的诗歌常常表达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田园归隐之乐。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但是,我们还要注意,豪放的词人也会有婉约之作,乐观的诗人也会表露愁苦的情绪。鉴赏时,我们要根据诗词中具体的写作背景与相关意境来思考。
(板书:看作者。)
师:诗题、作者都看完了,还有什么辅助内容需要我们认真阅读?
生:还要认真阅读诗词下面的注释。
师:注释里有什么呢?
生:注释可能会交代诗词的写作背景、诗人的处境,以及疑难字词的解释等。
师:其实,注释是出题人留给我们的解题线索。在做古诗词鉴赏题时,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线索,获取更多的信息。
(板书:读注释。)
师:看完了标题、作者、注释,我们就要仔细分析诗词主体所蕴含的情感信息了,这个时候,我们又该从何处着手呢?
生:可以扣住诗中表示情感的词语来分析。
师:古诗词中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有哪些呢?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教材中的内容。
生:有“喜”“悲”“怨”“恨”“愤”“忧”“怅”等。
师:很好!我们来看下面这几句诗,请同学们大声读出其中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
屏显:
恨别鸟惊心;最爱湖东行不足;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独怆然而涕下;伤心秦汉经行处;不畏浮云遮望眼;仍怜故乡水;客行悲故乡;将军白发征夫泪。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根据诗歌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明确诗人“喜什么”“悲什么”或“忆谁”“思谁”等。
(板书:扣词语。)
师:还有其他分析方法吗?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还可以找出诗句中描写的一些景物,以此判断诗人的情感。
师:对的,承载诗人情感的景或物,就是意象。我们看看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屏显:
杨花落尽子规啼;归雁洛阳边;我寄愁心与明月;夕阳西下;此夜曲中闻折柳;孤蓬万里征;松柏有本性;长歌怀采薇;缥缈孤鸿影。
生:杨花、孤蓬、孤鸿,这些意象寄托了作者漂泊无依的孤独情感;子规寄托了作者痛苦的情感;大雁、明月、夕阳、折柳,这些意象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生:松柏代表着高洁忠贞,采薇表现了作者渴望归隐的情感。
师:有时候,同一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比如“月”这一意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之情;“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将明月拟人化,用皎洁澄澈的月光映照自己宁静淡泊的心灵世界,表达的是远离尘俗、恬淡闲适的思想感情。
(板书:抓意象。)
师:好,刚刚我们总结了分析诗歌情感的一些方法,接下来,我们看看刚才做的南通市2020—2021 年的中考古诗鉴赏题,对照参考答案,思考一下: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差距在哪里?
屏显: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抒发了诗人热烈执着地寻求救国救民之道的革命抱负,以及未能为国尽力的忧国忧民之情。
《与赵菖茶宴》体现了诗人试图在自然山水的幽静清雅中拂去心灵的尘土,舍弃尘世的浮华,求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的生活态度。
生:第一首诗,我漏答了“热烈执着地寻求救国救民之道的革命抱负”。
生:第二首诗,我没能表达清楚“舍弃尘世的浮华,求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师:所以,我们作答古诗词鉴赏题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全面、具体和准确。接下来,我们再做一个迁移练习。
(屏显南通市2018—2019 年中考古诗鉴赏题。学生做题过程略。)
三、课堂总结
师:诗歌是传达诗人情感和志趣的文学样式。把握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就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或政治倾向……同学们要依靠教材,钻研教材,勤积累,善思考,举一反三,不拘一格悟诗情。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