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担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2022-11-20觉新
文/觉新
适用话题: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 绿色发展
从太阳系外看地球,它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但这粒尘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每年的6 月5 日被定为“世界环境日”。2022年2 月23 日,生态环境部宣布今年环境日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据介绍,在共建美丽中国的同时,将进一步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
现象观察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化
2020 年9 月,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较之三年多前在瑞士日内瓦倡议的“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增加了“繁荣”的定语,这更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者关系的深刻理解。
从2013 年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到2017 年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再到2021 年先后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论述、部署不断拓展深化。2019 年,习近平强调指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新学说,也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认知挖掘 中国的“绿色奇迹”与“绿色足迹”
生态环境,攸关人类存续;生态文明,攸关人类发展。这是摆上“世界桌”的紧迫课题。对此,中国作出了历史性回答——
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首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还首次载入党章,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执政党行动纲领。
中国创造的“绿色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新中国成立前,塞罕坝曾是“飞鸟无栖树,黄沙满天飞”的荒原沙地。三代林场建设者经过55 年时间,建设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中国留下的“绿色足迹”与世界共谋美好。由中国路桥集团承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从设计阶段就把“绿色环保”作为前提和指导原则。如沿线所有桥梁式动物通道净高均在6.5 米以上,即使是“高个子”长颈鹿,也能在穿过时不低头、不弯腰。
探索反思 新时代,生态建设更显大国担当
100 多年前,面对突飞猛进的工业文明,马克思曾忠告说:“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
作为负责任大国,2020 年,中国在提前两年完成气候行动目标的基础上,庄严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还加大力度向世界分享绿色技术和经验。中国理念和技术元素融入非洲“绿色长城”工程建设;菌草技术已为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绿色就业机会;一些非洲和中亚国家通过中国的技术援助实现“点荒成绿”……
大国担当,行稳致远。“如果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达成如此宏大的气候变化目标,那就只有中国了。”全球知名能源咨询顾问公司伍德麦肯兹亚太地区副主席加文·汤普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