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高中生实践培养研究
2022-11-20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林飞燕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 林飞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提高综合素养。
一、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并且在设计实验之前,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实验设计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地表径流和下渗的因素展开思考,并进行大胆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猜想,进一步确定实验的理论基础。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出现地表径流和下渗现象的地面条件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地表物质会发生改变,从而出现这样的现象?接下来,可以让学生以本城市的下垫面来设想相关实验。在城市中,绿化面积不够大,而如果通过多种树和草来增加绿化面积,加上铺设透水绿砖等,情况会有怎样的改变?学生在思考以上问题时,就会对如何模拟这一现象展开具体思考,从而对实验产生了初步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并且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研究。而通过这样的引导过程,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并且能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能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二、培养记录信息的能力
要想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考察能力,就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信息记录能力。不管是观察地理模型,还是观察地图,或者是辨别岩石、矿物土壤类型,观测自然地理现象等,教师都要教给学生具体的观测方法和观察方法。另外,在进行实地考察时,学生必须分析大量的资料。这时,教师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合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信息筛选,从而锻炼他们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河流的特征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归纳和整理,如可以对自己所在地区的河流进行考察,明确河流的源头、上游、中游等方面的信息,并了解河流入江口的地貌特征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并记录各个河段的主要特征。在考察的过程中,要详细地记录有效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条理化整理,对搜集的一手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分析,学生能掌握河流水流速度变化的信息,以及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信息。掌握了这些重要信息以后,他们就能具体分析河流含沙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相应的地理现象,从而培养学生深度探究资料的能力。通过以上过程,高中生的信息记录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三、培养社会调查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自己所调查的问题具体涉及哪些地理知识。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认真思考调查的领域和主要调查对象,从而明确具体的调查范围和调查主题,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
例如,在介绍交通条件变化对某地产生的影响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在进行深入调查之前,必须要了解当地的哪些信息?通过问题创设情境。接下来,让他们针对问题展开具体思考,知道要对当地的重点产业的产业结构、工业布局、交通运输布局以及农村环境现状等进行充分研究,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调查效果。而这样的引导能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十分重要。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地理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地理核心素养。因此,地理教师要加强重视,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综合素养。